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前前后后任用过75名宰相,为什么只有狄仁杰的结局是好的?

武则天前前后后任用过75名宰相,为什么只有狄仁杰的结局是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05 更新时间:2024/1/19 21:54:26

说到武则天这位女皇帝也还是很有话说的一位了,在位的时间也非常的长,她前前后后一共任用了75位宰相,但是她在位的时间却只有21年,这一年得换2到3个呢?可见这些宰相都是不符合武则天的要求的,但是我们知道武则天旗下名气最大的宰相要数狄仁杰了,而且他的命运也算是好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

《隋唐史》一书记载:“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这个数量可以说是任用宰相最多的皇帝了。

唐朝宰相多,算是一个时代特色,李世民在位23年就任用了25位宰相,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唐朝的官员任用机制,左右仆射及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所以唐朝宰相的数量总体上是头筹。

在这样的官员机制下,武则天将这个记录怒刷到了73人,好在她热爱本职工作,勤于政务,用人任官,赏善罚恶明显,频繁任命宰相并未引起朝廷混乱。在众多宰相中,只有一个人真正得到武则天的敬重,而且也只有他得到善终,这个人就是狄仁杰。

那么狄仁杰因何原因会得到武则天的另眼相看呢?

【老乡】

武则天和狄仁杰都是从山西走出来的,一个来自并州文水县,一个来自并州太原。做为老乡,两人的奋斗史都是步步艰难,均是花甲之年走向人生巅峰。

武则天14岁入宫,默默无闻被晾了12年,她一路从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昭仪一直做到皇后、天后、太后,到67岁时才如愿以偿成了女皇,于公元690年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

而狄仁杰仕途坎坷,年轻的时候也很能干,却没有得志,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才得到重用,61岁时才当上了宰相,属于大器晚成之人。

【知音】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狄仁杰评价都很高。狄仁杰一生政绩卓著,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会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以清正、廉明作为大义。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狄仁杰竭尽心力献计策,成为武则天不可获取的左膀右臂,为治理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狄仁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他先后举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

说来也怪,武则天如此强悍精明的女强人,只有在狄仁杰面前会表现的性情和缓,所以在一些野史中,一些人就将原因朝男女私情上扯,其实都是无稽之谈。这两人就好比是伯乐碰到千里马,是惺惺相惜的知音朋友。

【情商】

在一些影视剧中,但凡狄仁杰出场,必然自带高智商光环, 判案如神。历史上的狄仁杰或许没有影视剧中传的玄乎,但确实做到了审理的案子无一冤案。

狄仁杰不仅高智商,情商也很高,他做事懂技巧,懂得保护自己,对朝廷非常忠心,是一个难得的忠臣,对治理国家和做人都有自己的智慧,比如说武则天登基后的第二年,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律法规定,经审问即承认谋反,可以减免死罪。

狄仁杰也不含糊,当场就认下了谋反罪。得到口供,来俊臣对狄仁杰等人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在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将一封写好的信藏进棉衣里,请求将个人物件送回家中,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就靠着这块帛书找到了诉冤的机会。

武则天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案,她召见狄仁杰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直接就说:“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

武则天查明真相后,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只是全部贬为了地方官,其中,狄仁杰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此后,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4年后,重新起用狄仁杰, 复居宰辅。

【劝谏】

武则天晚年最纠结的事就是皇位应该传给谁,在她心中,侄子武三思是皇太子的人选,谁要是提出应该把皇位归还李家,她就跟谁急。

直到有一天,武则天做了一个梦,她梦到一只两翼全部折断的鹦鹉,便让狄仁杰解梦,狄仁杰答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之后又是一番劝诫,武则天终于想通,派人前往房州将儿子李显接回洛阳,复立为太子,李氏大唐的江山社稷得以延续。

【尊重】

武则天爱才,深知治国需用能臣,而狄仁杰正是可以辅国安邦的能臣,对于武则天弊政他多所匡正。面对狄仁杰,武则天从来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他为“国老”,并免去了狄仁杰行君臣之礼,朝堂之上不必跪拜。

狄仁杰年纪大了,递了几次退休申请,虽然武则天没有同意,但是免除狄仁杰在宫中值夜班的义务,还叮嘱大臣们,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不要打扰狄公。狄仁杰病重的时候武则天很是焦急,听到他的死讯时痛哭道:“朝堂空矣!”

此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想起狄仁杰,叹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后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狱神是什么?为什么萧何会成为狱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多如牛毛,各路神仙也是数不胜数,但是大部分都是道教的神,除了大家都比较了解的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八仙等等,还有很多大家不甚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比如“狱神”。这个名字,一听也就知道,应该是掌管监狱的神,那么他的生平一定会与监狱有关系。其实,狱神并不只有一个,那么为什么西汉时期的

  • 庞统离开孙权转投刘备,是自己不留还是孙权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庞统在投靠刘备之前,曾经为孙权做过事,《三国演义》将这段事情写成了因为庞统长得太丑,孙权不看好他,鲁肃劝他到刘备阵营去,这一种解释也成为了民间流传的版本。然而在正史上,先不说没有关于庞统相貌的记录,就算是真的丑,孙权又真的会如此以貌取人?这些都是未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外,庞统又为何要转

  • 武大郎墓被专家挖开,含冤600年的潘金莲终得昭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潘金莲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人就是所谓的坏女人形象了,什么勾引野男人啊,什么下药毒死自己的夫君啊,反正要说女人坏的话,那潘金莲就是一种象征了,但是也有人说那是武大郎形象不佳啊,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最近有专家把武大郎的幕给挖开了,武大郎竟然是高帅富啊,这潘金莲算是被误解了600年了,那么到底是什么

  • 浏阳河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浏阳河可能是第一个因为一首歌出名的河,不过关于浏阳河的历史故事也是有很多,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浏阳河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浏阳河最早并不是这个叫法,而是因为一个村子后来才改了名。而这个村子从东汉时期就开始有记载,所以浏阳河能成为湖南人民的一个象征,可能也正是因为有这段悠久的历史佐证吧。浏阳河弯

  • 三国时期武将自报家门有什么讲究?关羽是如何介绍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因为传播媒介有限,导致各个不同阵营的人基本上都只知其名,但不知长什么样。所以武将在开战之前,都要自报家门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然后再开打。不然会显得有些不太尊重对手。例如三国时期,张飞和赵云都有十分响亮的名号来介绍自己,相比之下关羽的名号则低调了很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比名气,关羽应该是蜀汉第一

  • 崇祯临死之前,为什么要把女儿都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身为皇帝,虽然一心想要挽救明朝,但是一人之力难以阻挡一个王朝的覆灭,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成了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不过在崇祯临死之前,他作为父亲,竟然亲手把自己的女儿们都杀死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崇祯的女儿们什么也没做,可为什么还要杀了他们,崇祯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能够保护她们。生在皇家的那些

  • 慈禧真的把丽妃做成人彘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人彘,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西汉时期的戚夫人吧,戚夫人的确下场很惨,但毕竟也是她先惹到了吕雉,吕雉在外奔波流离那么多年,一旦有人威胁到她,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而除了戚夫人之外,还有一个很多人印象当中也被称作成了人彘的人,那就是清朝时期咸丰皇帝的妃子,被慈禧做成了人彘。不过,戚夫人是有历史记载的,丽妃

  • 吕蒙白衣渡江为何不走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荆州,这场战役也被认为是史上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吕蒙先是对外宣称抱病,让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当时陆逊并不出名,关羽对其也是放下戒心。吕蒙深知关羽骄横,所以才会出此计谋,来了一招出其不意。不过为什么江陵之战会被称为白衣渡江呢?这个白衣究竟是什么意思?当时吕蒙和士兵都潜伏在船舱

  • 密折制度是谁始创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密折制度起源于清朝康熙晚年,在雍正时期逐步完备。很多人还不太理解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意思,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皇帝鼓励大臣打小报告的措施。当时皇帝允许四品以上的官员直接向皇帝递交密折,这样做使得朝廷内部形成了一种压迫感,官员之间相互监督,而皇上也能享受其中特有的神秘感。雍正皇帝就很喜欢官员呈上密折,仿佛

  • 揭秘戴笠和杜月笙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戴笠和杜月笙其实他们好像是拜把子的兄弟的,既然是拜把子的兄弟的,那也要比一比谁厉害,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大哥谁是二哥,所以谁更加厉害一些就成了谜,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戴笠和杜月笙到底谁更加的厉害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可能结局会出乎大家的预料,但是也能通过这件事情来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