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杀了那么多人,退位之后为什么没人敢杀她?

武则天杀了那么多人,退位之后为什么没人敢杀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8 更新时间:2024/2/4 0:22:28

武则天为了一个皇位,杀了很多人,在登基之前,有很多反对她的人被杀了,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同样也杀掉了不少人,而且还推崇酷吏,让很多大臣们都遭了秧。不过,历史上即便是继承而来的皇位,也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抢过来的皇位、但是,武则天在时之前已经杀掉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在她退位之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找她报仇?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武氏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当皇帝,在当时百姓和文武大臣心中,是不被认可的,但是大臣们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大臣们表面上顺从,实际上心里还是想着李家。

武则天自己也知道,无论自己这个皇帝有多么完美,都无法获得认可,为自己立下无字碑,就证明她当时心里的无奈和委屈。当年武则天虽然一死了之,但失去她庇护的武家却遭到浩劫。武则天退位以后,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继位,名号唐中宗。他在位期间,大臣多次要求要把武氏族人赶尽杀绝,永除后患,但李治比较心慈手软,没有痛下杀手。

李显死后,李旦继位,李旦对武则天留下的那批人没有什么感情。李旦继位不久,便把武氏家族人员在朝中的杀得片甲不留,几乎所有人都斩草除根了,武三思、武承嗣武攸宁武攸暨、武攸宜等人都被处死。但只有一个人幸免于难,这个人就是武攸绪。

武攸绪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厌恶官场,武则天封他为王爷,他感觉不自在。于是弃官归隐,到深山修炼去了。到了李显继位的时候,把它叫回来接着当官,他干了多久就又跑了。李旦继位的时候,他已经不在朝中多年。李旦不仅不动他一根毫毛,还专门下旨表扬了他一番。可见李家的人,不是对武则天恨之入骨,是把武家的人再次效仿武则天谋朝篡位,只杀对他们有威胁的人,武则天其实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已经警告过自己的族人,在自己死后要低调点。但是他们大多都贪恋权势,不肯放弃,最后丢了性命。

武攸绪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最起码能安度晚年。公元723年,69岁的武攸绪无疾而终,成为武氏家族得以安享晚年的唯一一人。

所以,武则天,她毕竟是皇帝,而且也算是名正言顺的“即位”。加上她年轻时和高宗打压士族,彻底的把士族从魏晋的风骨变成了皇帝专权的工具。即使后来的政变,中宗乃至于后面的玄宗皇帝都是很推崇她的。

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没有仇恨。不像王莽或者是别的大臣谋朝篡位。都是亲戚,而且是嫡亲。也就是皇帝家事而已,大臣更是不敢言论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单雄信是隋末名将,在《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勇武过人,以仗义著称,曾多次帮助秦琼,还让他免受牢狱之灾。单雄信对于求贤若渴的李世民来说,绝对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但单雄信却始终不愿意投唐。原因或许是因为李渊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不过最后单雄信本有机会可以活下来,多为重臣都为单雄信求情,但李世明还是选择处死单雄信

  • 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说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去设想另一种情况,对于现实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对于关注这一段历史的人来说,顶多也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而已。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感到遗憾,而造成这件事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致使崇祯杀了袁崇焕,最终影响到了明朝的延续,那么,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

  • 宁武关之战周遇吉大败李自成 差点改写明朝末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周遇吉是明末将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宁武关之战击败李自成大军。周遇吉是锦州人,入伍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十分勇猛,后来得到提拔。不过明末的将领多为官宦子弟,都是早期靠各种背景才换取的职位,所以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战斗力。周遇吉对这样的情况也十分苦恼,但他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住了宁武关这道防线。下面就为

  • 姜维后期对蜀汉有多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负责扛起了北伐大旗,虽然姜维北伐兵力不如诸葛亮时期,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人不理解姜维为什么会如此坚持北伐战争,其实姜维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诸葛亮,也是为自己寻求一个出路。姜维是诸葛亮找来的,诸葛亮不在以后他从此便少了一个靠山,而蜀国也被分割成了几个阵营。姜维已经预料会发展成这

  • 刘备死后,孙夫人真的投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刘备和孙夫人,很多人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他们之间的确是有真感情的,而刘备死后孙夫人投江,自然就是殉情之举。不过,这毕竟是小说的情节,真实历史是这样吗?孙夫人毕竟比刘备小了几十岁,而且孙夫人未出阁的时候,自然也是见识过很多优秀的男儿,父亲和两个哥哥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她的眼界又怎么会狭隘

  • 如果项羽过了乌江,翻盘的几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一直都有些遗憾,认为当年项羽因为没有过乌江,白白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觉得似乎只要项羽过了乌江,回到江东,就一定可以重新夺回自己的一切,但是他却选择了自刎乌江,实在是很可惜,否则历史就可能要改写了。不过,就算是项羽真的过了乌江,他就真的能够翻盘吗?那个时候的项羽,恐怕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霸王项羽

  • 朱元璋有没有想过远征日本?最后为什么没有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朱元璋在登基初期有派使者到日本,当时还没有征伐之意,只是要求日本向明朝进贡,而且让他们解决倭寇问题。不过日本非但没有朝贡,还把明朝派来的使者给杀了,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准备起兵征伐日本。不过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最后并没有出兵,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把日本定位“不征之国”。当时一共有15个国家被列为“不

  • 除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伦也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起司马懿的儿子,很多人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司马昭了,毕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早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第二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司马师了,司马师同样也是一个厉害人物,只不过死的早。不过除了他们俩之外,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最小的一个司马伦,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做过些什么呢?司马懿有九个儿子

  • 司马德文禅位刘裕,刘裕为何还将司马氏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419年,刘裕派人除掉晋安帝,随后立司马德文为新帝。晋恭帝司马德文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地位就和东汉末年汉献帝差不多,没有任何实权都是被他人挟持。不过晋恭帝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汉献帝那么好,汉献帝禅位以后起码还能落个善终,而晋恭帝禅位以后则是被刘裕派人用棉被给闷死。司马德文已经决定禅位,刘裕为何还要将

  • 李商隐在诗歌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诗人,我们从小在课本上也学过很多由李商隐著写的诗歌,风格十分独特。李商隐大概有600多首诗歌流传了下来,而他本人成就最高的诗体是近体诗,其中七言律绝最为经典。李商隐也被认为是继杜甫后,第二位在七律上立下自己里程碑的人。不过李商隐虽然在诗歌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但他的一生却充满着坎坷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