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初期,为何弱小的韩国能够挤进战国七雄之列,全是因为他!

战国初期,为何弱小的韩国能够挤进战国七雄之列,全是因为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552 更新时间:2024/2/12 13:56:57

其实这要归功于申不害,申不害,战国初期郑国人,官至韩国丞相,又称申子,是战国初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作《申子》传颂至今,申不害和商鞅同为战国初期法家的改革家,但是申不害和商鞅管理国家又有各自的特点,商鞅注重法,而申不害注重术。

[var1]

申不害原是郑国一名小吏,韩国灭了郑国之后,就变成了韩国的一名低级官吏,就这样一位低级官吏,在强大的魏国将要伐韩群臣无策的时候,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主动向魏王示弱,魏王好大喜功,面对韩昭侯的服软果真撤了兵,并且与韩结为友邦,从此申不害就成了韩昭侯的重要谋臣。

那么申不害是如何坐上韩国丞相的呢,事情还得先说围魏救赵的这个故事,我们都知道庞涓率领大军重重包围了赵国,赵国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击,向山东其余六国求救,韩昭侯面对赵国求救听从了申不害的建议,联合齐国包围了魏国大梁,从而救了赵国,韩昭侯在这件事之后,看到了申不害处理外交事物的卓越表现和独特见解,不顾朝臣反对,破格提拔申不害这位郑国贱民为韩国丞相。

[var1]

申不害作为丞相就开始着手在韩国变法,变法势必会遭受旧士族的反对,韩国官府也一样,但是韩昭侯也想强大国家,也很信任申不害,申不害和韩昭侯决定对旧贵族开刀了,申不害在第一次以丞相的身份早朝中,韩昭侯亲自赐予申不害尚方宝剑,准许他可以先斩后奏,当早朝申不害第一次向群臣表示要变法时,果不其然,遭到了韩国贵族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的反对。

申不害并不无所动,先是斩了韩昭侯的宦臣,然后命令士兵把三大家族的族长全部抓起来,并且通知他们家族人拿钱来赎人,三大家族看到申不害雷厉风行的本色,纷纷表示支持变法,并且把三大家族的财富全部收归国库,并且一举收回了旧贵族的特权。

[var1]

韩国的变法还没有完,申不害又开始向吏治和军队动手,关于吏治申不害建立了官员考核制度,能者上庸者下,考核不合格就开除官籍,关于军队申不害着手整顿军兵,并且向韩昭侯请命自认上将军,韩昭侯果断把军权也交给了申不害,申不害第一部就收编了贵族的私兵,然后军队混编,加强军队的管理和训练,大大提高了韩国军队的战斗力。

当然除了这些还没有完,申不害在民生方面也很注重,尤其是在炼铁和手工业方面,韩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就是铁矿资源丰富,冷兵器的时代有了铁矿就相当于有了战斗力,所以当时韩国的冶炼业非常发达,战国初期的兵器一半以上都是出自韩国。

[var1]

申不害任丞相期间,通过变法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当然要比其他小国要强很多,所以韩国也被并称为七大战国之一,关于申不害的死有很多说法,一种是申不害为相十五年,病卒,另外一种就是魏国发动了对韩战争,申不害作为将相权臣,与庞涓作战于韩国都城之外,面对齐国救援迟迟不来,在庞涓围困都城三个月之后,申不害与韩昭侯双双殉国,韩国没有因此灭亡,因为齐国孙膑又指挥了田忌来了一次围魏救韩。

韩国在战国其它六大强国的环绕之下,仍然屹立不倒,足见申不害之功,但是随着韩昭侯和申不害的死亡,韩国也开始逐步走向了衰落,直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标签:

更多文章

  • 西汉前期的秦朝,为何能够成功统一天下,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汉前期士人对秦的特殊记忆与书写 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以来,秦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秦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并最终一统天下。《史记·秦本纪》云:“孝公既立,使人请史官曰:‘昔者……孝公以商君之法治秦,……’史官皆曰‘治秦不可与谋’。”这种发展得益于商鞅变法的成功实施

  • 柬埔寨的韩桑林这么硬朗,他已经送走了很多比他年轻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韩桑林1934年出生于柬埔寨波罗勉省,本来他是波尔布特的部下,好像官任师长。在波尔布特搞大清洗时,他和一帮同事逃到越南,后来越南打跑了波尔布特,他们这帮人就被越南扶上领导之位。[var1]其实韩桑林并不是柬埔寨金边政权的第一届统治者,第一届统治者是宾索万,可是宾索万因为维护柬埔寨的利益被越南抓走关押

  • 八年时间,从安喜县尉升到平原县令,刘备成名前到底有多少波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发迹最晚的,年过半百的刘备还在颠沛流离。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的起点是最低的,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在朝中几乎是没有什么根基的。曹操的祖上是宦官,因此在朝中有一点的人脉,相比来说,孙权的身世就更好了。孙权的家族在江东地区更是非常厉害,当时的江东地区对孙权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年时

  • 韩桑林向西哈莫尼国王行礼,西哈莫尼国王竟然比韩桑林更谦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但是韩桑林还是一直活跃在柬埔寨政坛,他经历了几个时代,他从波尔布特的部下(师长)到投奔越南人,到被越南人扶植成为柬埔寨的管理人,后来又无声无息的降了职,管理柬埔寨的老大又变成洪某人。不过韩桑林还是柬埔寨的达官贵人,享受荣华富贵。[var1]近年来,韩桑林经常跟着西哈莫尼国王出席一些公开活动,不得不佩

  • 官渡之战时刘备一直审时度势寻找机会,战后刘备投奔刘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那么当曹操和袁绍相持于官渡并鏖战的时候,刘备到底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刘备在这段时间的轨迹。刘备在曹操的日子刘备归顺曹操的时间不是特别短,前后有三年多的时间,但是整个时间和官渡相持而重合的时间大概有6个月。建安元年(196年)10月,刘备被吕布击败之后逃往许都投奔曹操,曹操对于刘备的投奔非常高

  • 鸿门宴时项羽未杀刘邦并非简单的妇人之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项羽入关曹无伤告发刘邦,刘邦道歉项羽设宴款待汉元年(前207年)十月,在项羽与章邯仍在巨鹿大战之际,刘邦却已经攻破武关进入关中,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遂出城投降,秦朝灭亡。刘邦短暂进入咸阳后,在张良劝说下又退出咸阳,驻军于霸上,并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与此同时,项羽在击败王离、劝降章邯后,也统帅着四

  • 胡亥被拥立时即感到自己无法为帝,秦朝的制度也是其灭亡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秦国到了第六代君主赢开时期因保卫周王室有功,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秦国的国号。秦国开始几经起伏,有秦国第14位君主秦穆公之时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的辉煌时期,也有秦穆公之后长达百年的衰落期,直到秦国第31位君主秦献公时期因改革使得秦国重新有了起色,为儿子秦孝公重

  • 史上最牛太监:影响堪比孔子,贡献远超秦皇汉武任何一位千古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var1]他就是蔡伦,出生于东汉初年的一个铁匠世家,少年的蔡伦聪颖好学,满腹经纶,而且对身边的冶炼、铸造、种麻、养蚕等生产生活很感兴趣。汉章帝刘炟即位后,常到各郡县挑选幼童入宫。于是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当时他约15岁。在宫中就做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var1]当时的正宫

  •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也许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一气周瑜,赤壁之战后:“周瑜和诸葛亮约定,由周瑜先攻取南郡,如果周瑜攻取失败,再由诸葛亮去取,而周瑜第一次攻取的时候受伤失利,但正好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趁周瑜跟曹操两方交战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趁机夺取了南郡等地,而且还没有违背互相的约定,让周瑜给自己做了嫁衣裳。”这一次气得周瑜箭伤复发

  • 秦始皇为何要修长城,如果换算成现在的货币,花了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修长城从来不是原罪,“逐胡人,修长城”在当时一直是值得赞扬的,而大多数掌权者也都会鼓励去修长城,但为什么唯独到秦朝,就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仇恨呢?原因很复杂,在当时秦刚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乱的年代,百姓们还没来得及和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得被拉去充当壮丁做苦力,不仅长城要修,北逐匈奴、南征北越、修秦宫、废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