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清朝,寡妇如果改嫁她将遭受什么?真相令现代人不耻!

在清朝,寡妇如果改嫁她将遭受什么?真相令现代人不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82 更新时间:2024/1/24 11:30:56

那时,女性们都提倡对丈夫从一而终,也就是一个女一辈子只能侍奉一个男人,即使丈夫死去,也只能选择守寡。人们把女性的名节看的比生命还重。

而且守寡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家里不仅要养育自己的孩子,还要赡养家里的老人,家中又失去了要劳动力,所以对于女子来讲非的辛苦。如果家庭本来是个大户,遇到了这种情况还可以维持,但是如果本就是贫民百姓家庭,就难以维持下去,有些就不得选择改嫁。

所以当时有个规定就是,如果这个女人守寡满了十五年,就可以获得朝廷的彰牌坊,这在那时是一件对于家族非常荣的事情。

因为当时清朝政府腐败,人民生活穷苦,所以寡妇再嫁的现象也有很多。据《两湘续修陈氏族谱》记载,在41位失去丈夫的女性中,30岁以前选择再嫁的人达到全部的百分之六十多。

虽然有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再嫁,但是社会的习俗还是很鄙视这类妇女,提倡对丈夫从一而终,守节的行为。

《大清律例·户律·婚姻》规定:“其夫丧,服满,妻妾果愿守志,而女之祖父母、父母及夫家之祖父母、父母强嫁之者,杖八十;期亲加一等;大功以下又加一等;妇人及娶者俱不坐。”意思也就是家人不能强迫妇女改嫁,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也给与了妇女再嫁的自由,但是始终没有确切的法律保障。

《大清律例·户律·婚姻》还规定:“再嫁之妇不得受封,所以重名器也。命妇再受封,义当守志,不容再嫁以辱名器。”

这样的法律,意思也就是再嫁的妇女没有正常人的权利,会收到不同待遇。

在社会再嫁的妇女也会受到各种嘲讽,所以在古代丧夫的女子,不仅生活困苦,还要受到屈辱,可以说非常的可怜~~

标签:

更多文章

  •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前身是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但其存在的历史地位和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商朝的建立是在夏朝的基础上,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而形成的。商朝的建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结束时间约在公元前11世纪,历时约500年。商朝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

  • 百家宗师姜子牙,竟然活了275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姜子牙辅佐了四位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他曾被周文王封为“太师”,当然,这属于“武官”的封号。随后,他又被尊为“师尚父”和“谋圣”,辅佐王,与谋“商”。那么,公众期待了解的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姜太公”究竟;落了个怎样的寿数,他究竟是怎么死的,究竟活了多大的岁数呢?其实,掌握史料的

  • 花脚大仙分享:《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5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系列之五花脚大仙分享陕西曾长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特别是周秦汉唐四个大一统王朝,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本次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奉贤博物馆承办,陕西省多家文博单位大力支持。四个时

  • 无锡发现商朝遗址,或证实一段历史,周国为武王伐纣准备了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梅里古镇区域尚属首次发现,与历史记载的“泰伯奔吴”“泰伯居梅里”等有一定的关联性,为研究“泰伯奔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物线索。那么,“泰伯奔吴”究竟是怎样一段历史?原来,这是一段野心史,周人早有灭商之心,武王伐纣的宣言、以及纣王种种过错之类,都只是为武王灭商寻找合法理由罢了!而

  • 指尖上的国宝93丨西周虢国玉柄形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在周代,举行祭祀时必行祼礼,所谓祼就是“灌”,是把酒洒在地上的一种礼节。祼礼所用器物称为祼器,据文献记载周代行祼礼时有一种特殊的酒器称为“圭瓒”,形状如勺,以圭为柄。虢国墓地并未发现类似圭瓒类的酒器,但有一类玉器或许与裸礼有关,考古工作者根据其形状命名为“玉柄形器”。关于它

  • 三、周朝八百年历:《关于封建制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联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企业管理的例子,现代管理起源,明代的兴亡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最早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周武王在建立周朝后,将天下分封给他的诸侯,让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并对自己的领土内的百姓进行管理。这种封建制度在周朝时期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之一。在封建制度下,一个国家被分割成许多封建国家,各个封建国家之间基

  • 《易经》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三代、四个圣人,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肉已经烤好了,我们等不及,已经吃了,你的给你留着,”妻子对伏羲说道。正是傍晚,白天里,头人伏羲带领族人去打猎,回来后,洗剥了猎物,女人们在生火烤肉,伏羲坐在远处的一块石头上沉思。他已经思考了几年,在想什么呢? 伏羲三十多岁,是部落的首领,平时带领族人打猎、采集植物果实,还有野果,也调解处理纠纷。

  • 将改写人类历史!我国出土“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直到2005年,我国著名考古家刘凤君在考古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发现了一些神秘的符号,因为这些文物基本都是出土自山东,因此刘凤君将其命名为“东夷文字”。当时的刘凤君想“这东夷文字真的只是东夷文字吗,会不会是一种比甲骨文更为古老的文字系统呢”。随后,刘凤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研究距今4000多年古遗址出土的文物

  • 山东发现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千年,考古家:西方学界不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扫一扫识别甲骨文,甲骨文考古完整出土,中国史前文字有哪些

    新中国建立后开启了“夏商周断代史工程”,此后,我国各界非常的重视考古,尤其是史前远古遗址的考古。1965年,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附近无意间发现了一出大型的远古遗址,这个遗址后来被命名为“龙山文化遗址”。初次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五千年左右,但出土的文物非常的精美,尤其是黑陶,堪称国宝级文物。

  • 考古出土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400年,西方学者为何不敢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这个良渚遗址的远古文字的发现得从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说起。民国2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发现了不少分散的史前遗址,不过当时的专家认为这些遗址都是分散的,而不是连为一个的文化遗址。新中国建立后,多次对民国时期发现的古遗址进行考古,最终在1959年正式命名“良渚文化遗址”,确定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