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广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竟然不是为了享乐??

杨广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竟然不是为了享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80 更新时间:2024/2/13 1:44:53

花费巨大的资金,征调不计其数的民夫,开凿这么长的运河,历朝历代的朝廷其实首要考虑的便是军队运输的需求。其次是加强地区间的交通,更好的促进经济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

所谓隋炀帝劳民伤财开挖京杭大运河只为了自己享受生活,这样的评价可能并不公允。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的贡献有多大?

从历史来看,中国集中开凿运河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天然河道的水运已经不能满足部队运送军粮的需求,各诸侯国为了应付迫在眉睫的战争,开始大范围的开凿运河。吴王夫差吞并越国后,为了北上与齐国、晋国争霸,在夫差十年开挖邗沟。为了减少工程量,邗沟尽量利用长江和淮河间的天然河道与湖泊和人工渠道的方式相勾连。邗沟开凿成功后,吴国的水军和船队可以经过邗沟北上进入淮河,逆淮河而上,进入泗水、沂水到达齐国。夫差十二年,吴国灭掉齐国后,又利用这条水路开始与晋国争霸。

历史发展,吴王夫差修建的邗沟经过历代的不断修建,路线逐渐变直,到了宋代,这条运河已经完全渠化,称之为淮扬运河。元朝建立后,成了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而荷水则是吴国为了吞并晋国开挖的另一条运河。它在黄河的支流济水与淮河支流泗水之间的众多湖泊中间开挖的。它连通了泗水和济水,从而使淮河水和黄河水之间勾连起来,从而使中原地区与江淮地区的交通得以改善,经济得以交流。

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出兵岭南,“与越人战”,所以要运输粮草,便开通灵渠。开通后,秦国运用这条运河,很快统一岭南,并且置三郡于此。这条运河自从开凿后,航运一直非常繁忙,它成为湘桂之间重要的水道。直到近代铁路公路出现以后,灵渠的航运效益才逐渐的减少。

隋朝时,中国再一次统一,经过隋文帝的休养生息,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手中有钱的隋炀帝在大业元年三月于洛阳征调民夫两百万,河南、淮北、淮南等郡县征调一百多万民夫开始修建通济渠。八月隋炀帝还坐着庞大的船队,从东都洛阳出发,到扬州游玩视察。通济渠开通后,地位逐渐重要,到了唐宋通济渠称之为汴河,安史之乱,通济渠断航八年,唐朝广德二年,刘晏修复汴河,他还总结漕运经验,在扬州、河阴、长安设置转运仓,实行漕粮运输的“转般制”,即“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这种连续转运的方式,效率提高很多不说,更不会出现折损。“岁转粟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

北宋时期建都开封,当时,除了居民还驻扎着几十万的禁军。如此数量庞大的人口,本地粮食根本不够支持,所以,当时全部仰仗这条运河运输。宋朝人说起这条运河的意义时,曾有:“汴渠横亘中国,首录大河,漕渠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三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淳化二年,汴渠决口,到处泥泞不堪,宋太宗急忙驱车进入泥沼中视察决口。可见汴渠对于宋朝何等重要。当时汴渠的运量,在仁宗时达到每年八百万石,每天自淮南入汴河的船只多达六千艘。这样的繁荣景象,一直延续到北宋末期,金兵南侵之时。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的贡献有多大?

隋朝大业四年,隋炀帝为了征伐高丽,开始征调河北郡县的民夫一百万开凿永济渠。壮丁不足由妇女代替。永济渠的河道利用了曹操所开凿的白沟、平虏渠。永济渠开通后,与东西向汴渠、南北向的淮扬运河、江南运河形成了贯通中国的水运干线网络。由南方的杭州直接可以乘船到达北方的涿郡。而都城长安则有渭水和黄河水道与洛阳相通。

隋朝大业七年,隋炀帝从扬州乘龙舟到涿郡,一共走了五十五天。第二年从涿郡出兵至辽东,开始征讨高丽。这场战争,隋炀帝让所有粮草和士兵都由永济渠转运,前后运输士兵达一百多万,民夫两百万。船舶首尾相连竟然达上千里。这一次是空前的水路运输。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的贡献有多大?

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永济渠依旧是沟通南北方重要的水道。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出兵征讨高丽,士兵和粮食依旧走的这条运河。元朝建立后,除了开凿会通河,又开凿了通惠河,连接了北京到通州的水路,沟通了海河的潮白河和卫河,从此,北京到杭州的水运全部开通。明朝时,经过大规模的整治,这条运河变成了国家重要的交通命脉。清朝时,康熙曾经说道:“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可以从中看出这条人工水道对于整个国家重要性!

清朝末期,黄河泛滥加之太平天国兴起,漕运中断,南方一些地方开始用海运代替漕运,另外交通工具的进步更是加速运河的衰落。光绪末年取消了漕运全部归为商办,经营了五百多年的京杭运河漕运彻底结束。

由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开凿的运河,漕运便成为中国运河的主要功能特点。

运河建成后,沿岸由于运输便利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新的城镇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诞生,旧有的城市更依托运河重新扩大。

一旦漕运的结束,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沿岸城市商业的调零,城镇的急剧萎缩。很多依赖运河而生存的造船业、制砖业随之而消亡。运河的两岸的潮起潮落的繁荣与调零,除了可以发现经济与交通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可以感受中国历史进程由朝代更迭所带来的兴盛与衰败。

所以,且不论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是为了什么,也不谈当年开凿大运河时老百姓的苦难有多少,但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在中国军事和经济上的作用是巨大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什么喜欢“和尚”?原因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和和尚怎么相遇,武则天秘史和尚要吃酒肉,武则天为什么会出家当尼姑

    武则天在得势后,也开起了一段“逆后宫”感情史,她的第一个男宠就是和尚。那么有人就会问,武则天为什么那么喜欢“和尚”?原因其实很简单,武则天喜欢“和尚”,不过是她掩人耳目的一种方式罢了。武则天是为了把这个男宠光明正大留在宫里,特意让男宠假扮和尚入宫的。这个和尚原本是一个叫冯小宝的街头混混,后来被太平公

  • 朱元璋临终反复念叨4个字,朱允炆装作没听见,太祖最后气绝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的反应,朱元璋几个儿子死在朱允炆手里,朱元璋是不是被朱允炆害死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位一直都是让无数人向往的存在,它不仅仅象征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奢华生活,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为了能够坐上那个宝座,许多人呕心沥血、倾尽所有,甚至不惜兄弟、父子之间刀兵相向。初唐时期的“玄武门之变”、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不外如是,更不要说史上一些叔侄之间,为争夺皇位,大打

  • 忽必烈庶子无资格即位,且长孙很少与忽必烈会面故铁穆耳得承大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这么一来蒙古人的习俗就这么被破坏了,大家越来越不重视忽里台大会,反而对中原地区的嫡子继承制很感兴趣。此后不光中原人看重嫡子继承制度,在蒙古也是一样,只有嫡子才有资格承袭老爹的所有家产。这也是为啥明朝取代元朝后,坚定不移地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成吉思汗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据《元史》宗室世系表等史

  • 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最优秀的三位名将是谁?他们改变了历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东汉末年以后,西晋初年以前,这一段时间,我们习惯称之为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名人辈出,这是一个乱世,所以英雄也就跟着多了起来。响当当的人物自然是少不了,比如说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三国的领袖,自然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此外还有诸葛亮鲁肃司马懿,这些足以问鼎天下的谋士。三国时期的名将那就更多了,如果非要在三国历

  • 花云被陈友谅所俘后力战而死,朱元璋极为照顾其子,正德时为之立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现在好不容易大获全胜,君臣上下正在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带着一个尚在蹒跚学步的幼儿来到了朱元璋面前。当得知这是花云之子后,连一向铁石心肠的朱元璋也不禁动容,将他抱在自己怀中哽咽不已。《明太祖实录》记载:“上闻花云儿也,即呼入见。孙氏抱儿拜且泣,上亦泣,置儿膝上曰:‘此花云子,将种也!

  • 专家:李白已绝后,江苏李村不服,称他们都是李白后人有家谱为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家族世系图,李白离开第二次长安是谁陪着李白,李白后代几世

    据史书记载,李白曾经有过一子两女。公元八百多年,李白去世后,他的好友之子范传正曾经走遍大江南北,只为找到李白的后人。历经多年的寻找,范传正终于找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当时她们已经嫁给了当地的农民,至于李白唯一的孙子则不知所终。那么李白是不是存留在这个世上并且成为一个宗族流传下来了呢?据悉,在2005年

  • 唐朝和明朝谁的下限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但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估计在网上肯定又会掀起争论。唐朝和明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王朝,但也都经历了衰落和动荡。下限这个概念也不太容易界定,因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评价。我只能根据一些资料,写出一些参考意见来回答,但不一定准确或全面,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难回答了,就像每个人

  • 他虽然不如李世民出名,却是隋末帝王中最有良心的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隋末乱世,萧铣也算得上一号,出身于西梁皇室,其叔伯姑姑就是隋炀帝的大老婆萧后,自己还当过皇帝,好歹也是地方一把手。萧铣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庭也没落了,他长大之后,只好开了个书店,以卖书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萧铣侍奉母亲很孝顺。后来,隋炀帝杨广册立萧铣的叔伯姑母萧妃为皇

  • 一朝宋韵千古情,汝窑美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 隋唐十八杰之一罗成,被陷害深陷泥潭,乱箭射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四个版本罗成之死,女主穿越隋唐爱上罗成,隋唐名将罗成

    罗成长相眉清目秀,就是不苟言笑,并且精通枪法,有着一个冷面寒枪俏罗成的称号,秦琼则使用的是双锏。罗成和秦琼以及程咬金等都在贾家楼结义,罗成在最末位。和秦琼结拜是因为当时受到父母的委托,带领北平的王府将领去给秦琼的母亲贺寿。当时秦琼的母亲已经六十大寿,罗成当时有点自负武功高强,边走边喊自己有很多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