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纵横家的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造成了什么影响?

纵横家的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造成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61 更新时间:2024/1/18 19:48:56

,即合纵就是众弱合攻一强,连横就是以一强为核心结成联盟攻打弱国,实现“强者兼人而弱者图存”的双赢战略意图。在韩非的论述中,纵横有其特定的含义。

后来这一概念逐渐泛化,人们也将那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去对抗百万雄师的智谋之士称为纵横家。

[var1]

二、纵横家的形成和发展

纵横家的出现与兴盛一方面可能与夏商周三代的行人之官有一定的关联,另一方面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有关。春秋战国是礼坏乐崩的时代,也是诸子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

随着新兴势力逐渐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为了达到国富兵强的目的,纷纷推行变法运动。

另外,七国长期的兼并战争,又使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加剧,争战愈益激烈。

“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外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国的发展。

战国时期也是纵横家的黄金时代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中国最杰出的纵横家,他们每个人的际遇堪称传奇,难以复制,

淳于髡、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郭隗、蔡泽、鲁仲连毛遂虞卿、信陵君等。

这些纵横家出身各异,命运也各有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出现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var1]

纵横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时期楚国和南方几个主要的国家纷纷称王,战国初期,魏国最先强大起来称王,之后齐、秦、韩、赵、燕也依次称王。

当时各个国家立国尚未稳定,大多数忙于国家内部政治来巩固内政,并没有精力对外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这一时期主要以多个弱国联合起来攻打一个强国的合纵运动为主。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衍等。

第二阶段:各个国家经历称王后,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后国家趋于稳定。

大国之间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在这个国家之间形式变化频繁的时期,纵横家起到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战国中期,则形成了东方大国齐国与西方大国秦国并立对峙的局面,时称东西二帝。

在此情势下,南北诸多弱国小国为了求取生存权,遂从国家利益出发联合起来,形成与东西二霸对峙的局面,目的是为了自保。

因为这些弱国小国都是夹在东齐、西秦二霸之间,分布于中国的南北,故称“合纵”。

“合纵”作为一种军事与外交策略,对付的或是秦,或是齐,目标并不固定。为了不在新一轮争霸中输给对方,齐、秦二国各自拉拢一批诸侯国,形成攻防同盟。秦国拉拢的是它东部的诸侯国,齐国拉拢的是它西部的诸侯国。

无论是秦,还是齐,它们结盟的诸侯在地理上都是东西横列的,所以叫“连横”。

[var1]

到了战国后期,五国破齐后,齐国国事衰退。秦国一家独大,六国合纵主要针对秦国,实行“连横”策略的,只有秦国一家了。在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时期,合纵连横的外交运动,适应着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快速而又复杂的变化,最终达到了巅峰。

这是纵横家发展历史中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纵横家。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陈轸、虞卿、甘茂等人。

纵横家们的思想和文化也走向成熟,最终形成了纵横家这一思想流派。

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基本接近了尾声,秦国采取了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

当时秦国以外的诸侯国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狠招的目的,只不过出于形式和现实的压力。它们为了能够存活,只能顾及眼前而不考虑长远了,充当秦国的打手,参加与东部各诸侯国的战争。

这一时期的“连横”会根据秦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时而联合东北部的燕国和赵国,时而联合东南部的楚国。

所以战国后期的“连横”也并非地理位置上的“连横”,而是政治概念上的“连横”。

秦国正是通过连横的外交军事联盟,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逐一蚕食,最终统一天下。这一阶段的纵横家代表人物有范雎、蔡泽等。

[var1]

三、纵横家对战国时期国家的影响

纵横家们不仅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对历史继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各个叱咤风云,成为当时大多数士人的崇拜对象。

如亚圣孟子的弟子景春就曾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足见这些纵横策士对当时天下时势的影响。

纵横家对战国时期国家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维持战国局势的平衡。

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国立大增,秦惠王攻魏,苏秦为保局势均衡,来往于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之间。最终结成合纵联军,苏秦佩六国相印,抵秦国于函谷关之外。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关,遏制了秦国的进攻。

其二影响各国的实力变化。

齐国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代霸主,带了战国时,齐国实力依然雄厚,齐宣王趁燕王新丧之际伐燕,夺取十城。苏秦出使齐国,劝说齐宣王归还燕国十城,以图霸王之业,齐王听从了苏秦的意见归还燕国十城。之后苏秦佯装叛燕投齐,当时齐王新丧。

[var1]

苏秦劝说齐湣王厚葬先王以明孝,实则是想削弱齐国的国力。经过苏秦的努力,齐国国力日渐衰微,最终疲乏无力,被乐毅一举击败,从此渐入衰微,反而为秦国的兼并提供了条件。

其三遏制战争的频繁发生。

战国之所以称之为战国,其原因在于战争的频繁发生。

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虽若有功也,军出费,中哭泣,则伤主心矣……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由此纵横家的主要职能在于外交纵横,既然从事外交,就会对战争不可避免的有着自己的观点。

纵横家支持必要的战争,反对不必要的生灵涂炭,对战争保持谨慎的态度

。他们通过外交游说各国君王,分离或建立联盟,不战而屈人之兵,相比于战争其手段更高一筹。纵横家这这种“慎战”、“贬战”思想,对战争的频繁发生起到了遏制作用,对战国局势的平衡态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var1]

四、纵横家的发展演变消亡

这些以翻云覆雨、事无定主、巧言令色、权谋诈智为特点的纵横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纵横家的著作流传不广,之后再无理论建树。

同时,大一统帝国渐趋稳定,纵横家失去了他们叱咤风云的历史际遇,再也没能出现张仪、苏秦那样足以左右天下局势的纵横家。

标签:

更多文章

  • 屈原为什么投江?每年都忍不住看看这张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每年的端午节,都忍不住翻出这张图:[var1] 曹科长此语论一出,两岸人民都笑不活了,国内外评论区纷纷发言讽刺教育。 网友评论,既搞笑又讽刺 叫兽,真叫兽。张冠李戴,我上我也行啊,当个台湾教授,挺简单的; 这明显是关公战秦琼,张飞斗岳飞嘛; 这……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难道是 吕布对战李存孝? 主

  •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这是天大的误会!屈原自己也过端午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var1]据历史记载,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也就是说,端午节的诞生时间可能早于屈原。当然,这并不是说屈原和端午节没有任何关系,相反,屈原和端午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传说,屈原是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他对于楚国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在他生活的时代,楚国正

  • 此韩国非彼韩国,历史上“战国七雄”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var1]我们就按照齐、楚、燕、韩、赵、魏、秦的顺序一一叙述吧。 齐国齐国的缔造者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西周建立之初,周公旦建立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由于姜子牙劳苦功高便把姜子牙分封到营丘(今山东潍坊市),随后就成了后来的齐国。齐国在春秋时期,在齐桓公、管仲等人的带领下一跃成为超级强国,

  • 河南信阳楚国贵族墓出土“中华第一粽”?专家这样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记者就此采访多年从事楚文化研究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考古工作站站长闻磊。闻磊表示,以他的考古经验,到目前为止,湖北地区楚国墓葬尚未出土过粽子;粽子应该出现在汉代及以后的朝代;河南出土的“粽子”,以描述的情况看,最多算是粽子的雏形。[var1]2015年考古人员在信阳城阳城遗址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

  • 有风来丨端午节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 ?大诗人闻一多认为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这位爱国诗人在四溢的粽香中被一代代人反复咀嚼、纪念。不过,你有想到过,古人一开始往水里扔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端午起于屈原——你可能一直被古人这个伤心而美丽的传说迷惑了。首先站出来发言的,是大诗人闻一多先生。[var1]图源视觉中国01 说起闻一多,我们往往先想到他的诗、他的《最后一次讲演》,却很容易

  • 考古新发现!广西平果发现战国墓葬以及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称,这次发掘,是广西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广西已多年未发掘出土年代这么早的铜鼓了。考古队还在该遗址及其上下游发现了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石器和玻璃陨石若干件。[var1]据了解,古墓遗址原为村庄,1958年修建达洪江水库后被

  • 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怎么这么好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楚怀王先入关中为王,楚怀王吻戏,楚怀王和宣太后的关系

    商於之地六百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个骗局。据《史记》记载,当时秦惠王担心齐国与楚国结盟,于是派张仪前往楚国,以丰厚的礼物和信物向楚怀王表示,秦国非常憎恨齐国,如果楚国能够与齐国绝交,秦国将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轻信了张仪的话,最终与齐国断交,但秦国并没有兑现承诺,六百里商於之地也没有得到。这个

  • 端午节不是屈原专用,端午节活动也不仅仅是吃粽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var1]传说中,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据说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因为无法忍受楚国政治的腐败而投江自尽,民间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就将糯米粽子扔到江里,以此来悼念他。由此,吃粽子成为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但其实,除了屈原之外,端午节还与其他历史人物有关。例如,伍子胥是吴国的一

  • 屈原逝世2300年|端午、屈原和《楚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var1]屈原讨论端午节的起源,闻一多先生早有名文《端午考》。这篇文章虽重在讨论端午节与龙的渊源,开篇亦稍稍涉及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他谈到历史上有关端午节来源的说法,除了与屈原有关,还有介子推、伍子胥、勾践等诸多说法。 由于这些传说的地域大半是在南方,且并未超出东汉,这一时期正是吴越之地开辟的时期

  • 强大的齐国,被打得只剩两座城,底蕴颇深的齐国为何会如此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当年的齐国厉不厉害,齐国寡人的齐国,操控齐国的粮价覆灭齐国的小说

    后来又经过齐宣王、齐湣王两代人的努力,齐国实力日益强盛,齐宣王也因此有称霸诸侯,一统天下的念头。[var1]它开始四处征战,先后打败了楚、秦、燕三国,更是在之后灭掉宋国,其势力一度进入中原腹地,对其他诸侯国造成严重的威胁。但如此强大的齐国,却在后来五国伐齐中接连丢失七十余座城池,只能守住莒、即墨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