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合纵就是众弱合攻一强,连横就是以一强为核心结成联盟攻打弱国,实现“强者兼人而弱者图存”的双赢战略意图。在韩非的论述中,纵横有其特定的含义。
后来这一概念逐渐泛化,人们也将那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去对抗百万雄师的智谋之士称为纵横家。
[var1]
二、纵横家的形成和发展
纵横家的出现与兴盛一方面可能与夏商周三代的行人之官有一定的关联,另一方面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有关。春秋战国是礼坏乐崩的时代,也是诸子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
随着新兴势力逐渐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为了达到国富兵强的目的,纷纷推行变法运动。
另外,七国长期的兼并战争,又使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加剧,争战愈益激烈。
“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外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国的发展。
战国时期也是纵横家的黄金时代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中国最杰出的纵横家,他们每个人的际遇堪称传奇,难以复制,
如淳于髡、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郭隗、蔡泽、鲁仲连、毛遂、虞卿、信陵君等。
这些纵横家出身各异,命运也各有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出现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var1]
纵横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时期楚国和南方几个主要的国家纷纷称王,战国初期,魏国最先强大起来称王,之后齐、秦、韩、赵、燕也依次称王。
当时各个国家立国尚未稳定,大多数忙于国家内部政治来巩固内政,并没有精力对外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这一时期主要以多个弱国联合起来攻打一个强国的合纵运动为主。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衍等。
第二阶段:各个国家经历称王后,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后国家趋于稳定。
大国之间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在这个国家之间形式变化频繁的时期,纵横家起到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战国中期,则形成了东方大国齐国与西方大国秦国并立对峙的局面,时称东西二帝。
在此情势下,南北诸多弱国小国为了求取生存权,遂从国家利益出发联合起来,形成与东西二霸对峙的局面,目的是为了自保。
因为这些弱国小国都是夹在东齐、西秦二霸之间,分布于中国的南北,故称“合纵”。
“合纵”作为一种军事与外交策略,对付的或是秦,或是齐,目标并不固定。为了不在新一轮争霸中输给对方,齐、秦二国各自拉拢一批诸侯国,形成攻防同盟。秦国拉拢的是它东部的诸侯国,齐国拉拢的是它西部的诸侯国。
无论是秦,还是齐,它们结盟的诸侯在地理上都是东西横列的,所以叫“连横”。
[var1]
到了战国后期,五国破齐后,齐国国事衰退。秦国一家独大,六国合纵主要针对秦国,实行“连横”策略的,只有秦国一家了。在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时期,合纵连横的外交运动,适应着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快速而又复杂的变化,最终达到了巅峰。
这是纵横家发展历史中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纵横家。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陈轸、虞卿、甘茂等人。
纵横家们的思想和文化也走向成熟,最终形成了纵横家这一思想流派。
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基本接近了尾声,秦国采取了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
当时秦国以外的诸侯国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狠招的目的,只不过出于形式和现实的压力。它们为了能够存活,只能顾及眼前而不考虑长远了,充当秦国的打手,参加与东部各诸侯国的战争。
这一时期的“连横”会根据秦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时而联合东北部的燕国和赵国,时而联合东南部的楚国。
所以战国后期的“连横”也并非地理位置上的“连横”,而是政治概念上的“连横”。
秦国正是通过连横的外交军事联盟,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逐一蚕食,最终统一天下。这一阶段的纵横家代表人物有范雎、蔡泽等。
[var1]
三、纵横家对战国时期国家的影响
纵横家们不仅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对历史继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各个叱咤风云,成为当时大多数士人的崇拜对象。
如亚圣孟子的弟子景春就曾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足见这些纵横策士对当时天下时势的影响。
纵横家对战国时期国家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维持战国局势的平衡。
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国立大增,秦惠王攻魏,苏秦为保局势均衡,来往于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之间。最终结成合纵联军,苏秦佩六国相印,抵秦国于函谷关之外。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关,遏制了秦国的进攻。
其二影响各国的实力变化。
齐国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代霸主,带了战国时,齐国实力依然雄厚,齐宣王趁燕王新丧之际伐燕,夺取十城。苏秦出使齐国,劝说齐宣王归还燕国十城,以图霸王之业,齐王听从了苏秦的意见归还燕国十城。之后苏秦佯装叛燕投齐,当时齐王新丧。
[var1]
苏秦劝说齐湣王厚葬先王以明孝,实则是想削弱齐国的国力。经过苏秦的努力,齐国国力日渐衰微,最终疲乏无力,被乐毅一举击败,从此渐入衰微,反而为秦国的兼并提供了条件。
其三遏制战争的频繁发生。
战国之所以称之为战国,其原因在于战争的频繁发生。
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虽若有功也,军出费,中哭泣,则伤主心矣……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由此纵横家的主要职能在于外交纵横,既然从事外交,就会对战争不可避免的有着自己的观点。
纵横家支持必要的战争,反对不必要的生灵涂炭,对战争保持谨慎的态度
。他们通过外交游说各国君王,分离或建立联盟,不战而屈人之兵,相比于战争其手段更高一筹。纵横家这这种“慎战”、“贬战”思想,对战争的频繁发生起到了遏制作用,对战国局势的平衡态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var1]
四、纵横家的发展演变消亡
这些以翻云覆雨、事无定主、巧言令色、权谋诈智为特点的纵横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纵横家的著作流传不广,之后再无理论建树。
同时,大一统帝国渐趋稳定,纵横家失去了他们叱咤风云的历史际遇,再也没能出现张仪、苏秦那样足以左右天下局势的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