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南信阳楚国贵族墓出土“中华第一粽”?专家这样说

河南信阳楚国贵族墓出土“中华第一粽”?专家这样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61 更新时间:2024/2/17 3:59:29

记者就此采访多年从事楚化研究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考古工作站站长闻磊。闻磊表示,以他的考古经验,到目前为止,湖北地区楚国墓葬尚未出土过粽子;粽子应该出现在汉代及以后的朝代;河南出土的“粽子”,以描述的情况看,最多算是粽子的雏形。

[var1]

2015年考古人员在信阳城阳城遗址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中,发现了40个槲(hú)叶粮食包裹。

信阳楚国贵族墓葬中的槲叶粮食包裹为圆形,放置在椁室中后室的木案上,每个包裹直径10—15厘米,厚3—5厘米,有40个,破损散落在椁室底部的还有不少。这些包裹都由宽大的植物叶子层层包着,由麻绳或者茎秆捆扎,呈现厚圆饼状。

经过体式显微镜分析:这40包中有39包,装的是没有脱壳、没有煮过的稻谷。另外1包装的黍,也叫糜子,是有黏性的大黄米。经科学分析鉴定,圆形包裹外的植物叶子是槲叶。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省宣称考古出土了距今最早的粽子,时间多为北或南宋,目前还没有早于北宋的。如安徽南陵县铁拐村北宋墓出土了一个粽子,距今749年,号称“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出土实物”,安徽芜湖政府网去年宣布“中国最古老的粽子在芜湖”。

[var1]

芜湖南陵县弋江镇铁拐村发现的距今900年的粽子。

1988年,江西省德安县也发现一座南宋墓,墓主右手拿着的一根树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经考古研究,墓主周氏为宁国府(今江西武宁)通判、国史周应合之女,葬于公元1274年;丈夫为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通判吴畴,今德安县车桥人。这位女子右手拿着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这两只粽子距今近800年。

[var1]

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距今749年的粽子,墓主右手拿着的一根树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

河南信阳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粽子”,显然和出土于两宋墓葬中的粽子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是用树叶包的没有煮熟的粮食,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粮食储存方式,后者才是今天人们在端午节期间见到的和吃到过的粽子。

[var1]

信阳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圆形粮食包裹。

[var1]

信阳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圆形粮食包裹槲叶对比(左为出土植物叶子,右为现生槲叶)。

据纪南城考古工作站站长闻磊介绍,历史上跟粽子沾边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

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土记》,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据考证,粽在春秋之前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两晋,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端午节粽子,在晋代才定型。

[var1]

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做题为“端午·屈原·楚文化”的讲座。记者万建辉 摄

6月22日上午,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屈原学会理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文史统筹理胜博士,在省博做题为“端午·屈原·楚文化”的讲座。讲座中,他讲到粽子始兴于南朝,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记载:“夏至节日,食粽。”这与粽子晋代成形说,在时间上已经比较接近了。

杨理胜特别强调,在楚文化的推动下,端午、龙舟、角黍(粽子)、屈原这些文化符号和习俗,历经多个朝代,才逐步结合,最后集中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var1]

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做题为“端午·屈原·楚文化”的讲座,会场一角放置着省博端午节社教活动的“龙舟”、艾草等节日物品。记者万建辉 摄

“‘五胡乱华’,晋室南渡,流落到长江流域的中土人士,举目有山川之异,一如郢都被秦人攻占前后东迁和南迁的楚人,心境与屈原颇有相通之处。由此,纪念屈原的活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隆重。”杨理胜说,《荆楚岁时记》记载,过端午,赛龙舟,裹角黍(粽子),最后都和屈原结合起来了。他们祭祀屈原,寄托着故国故乡之思。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橙子

标签:

更多文章

  • 有风来丨端午节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 ?大诗人闻一多认为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这位爱国诗人在四溢的粽香中被一代代人反复咀嚼、纪念。不过,你有想到过,古人一开始往水里扔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端午起于屈原——你可能一直被古人这个伤心而美丽的传说迷惑了。首先站出来发言的,是大诗人闻一多先生。[var1]图源视觉中国01 说起闻一多,我们往往先想到他的诗、他的《最后一次讲演》,却很容易

  • 考古新发现!广西平果发现战国墓葬以及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称,这次发掘,是广西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广西已多年未发掘出土年代这么早的铜鼓了。考古队还在该遗址及其上下游发现了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石器和玻璃陨石若干件。[var1]据了解,古墓遗址原为村庄,1958年修建达洪江水库后被

  • 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怎么这么好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楚怀王先入关中为王,楚怀王吻戏,楚怀王和宣太后的关系

    商於之地六百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个骗局。据《史记》记载,当时秦惠王担心齐国与楚国结盟,于是派张仪前往楚国,以丰厚的礼物和信物向楚怀王表示,秦国非常憎恨齐国,如果楚国能够与齐国绝交,秦国将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轻信了张仪的话,最终与齐国断交,但秦国并没有兑现承诺,六百里商於之地也没有得到。这个

  • 端午节不是屈原专用,端午节活动也不仅仅是吃粽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var1]传说中,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据说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因为无法忍受楚国政治的腐败而投江自尽,民间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就将糯米粽子扔到江里,以此来悼念他。由此,吃粽子成为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但其实,除了屈原之外,端午节还与其他历史人物有关。例如,伍子胥是吴国的一

  • 屈原逝世2300年|端午、屈原和《楚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var1]屈原讨论端午节的起源,闻一多先生早有名文《端午考》。这篇文章虽重在讨论端午节与龙的渊源,开篇亦稍稍涉及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他谈到历史上有关端午节来源的说法,除了与屈原有关,还有介子推、伍子胥、勾践等诸多说法。 由于这些传说的地域大半是在南方,且并未超出东汉,这一时期正是吴越之地开辟的时期

  • 强大的齐国,被打得只剩两座城,底蕴颇深的齐国为何会如此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当年的齐国厉不厉害,齐国寡人的齐国,操控齐国的粮价覆灭齐国的小说

    后来又经过齐宣王、齐湣王两代人的努力,齐国实力日益强盛,齐宣王也因此有称霸诸侯,一统天下的念头。[var1]它开始四处征战,先后打败了楚、秦、燕三国,更是在之后灭掉宋国,其势力一度进入中原腹地,对其他诸侯国造成严重的威胁。但如此强大的齐国,却在后来五国伐齐中接连丢失七十余座城池,只能守住莒、即墨两城

  • 陕西发现春秋秦大型建筑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var1]瓦窑头建筑遗址出土的半圆形瓦当雍城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国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秦雍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南,由城址、秦公陵园、中小型墓葬及城外离宫遗址、祭祀遗址等部分组成,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瓦窑头建筑遗址位于秦雍城城址区东端,遗址现处于台地上。此次发现的春秋

  • 韩复渠“武夫式”的演讲,滑稽荒诞的表面,老韩深有所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复渠发言,电影中的韩复渠,韩复渠演讲失败的原因是

    韩复榘带兵打仗的才能不用多言,不妨来看一下,他的那些“舞文弄墨”的奇闻轶事。不得不提到的是,齐鲁大学校庆时,韩复榘所作的那场精彩“演讲”。[var1]01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个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

  • 六国数次攻秦,秦国都无事;为何五国攻齐一次,齐国就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与齐国通商通道,秦国公主和齐国公主,战国六国为什么都输给秦国

    变法之后的秦国日渐强大,已经彻底变身成一个战争机器,其统一天下之决心和能力昭然若揭,六国看在眼里也有放在心里,并非无动于衷,还进行了数次规模浩大的合纵制衡行动。但是六国数次攻打秦国,都未对秦国形成一蹶不振、或是销声匿迹十余年数十年的重创,简单来说就是六国攻秦、秦国无碍。为何六国一同组织的大规模合纵制

  • 功莫大焉!韩先楚保留意见说服四级首长,终使海南岛战役提前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var1]东野先遣兵团的中心任务是直驱武汉地区,牵制白崇禧集团配合华野和中野的百万大军渡江,由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统一指挥,其中第40军军长为韩先楚(开国上将),第43军军长为洪学智(开国上将)。而东北野战军则于1949年3月11日才正式改称“第四野战军”,随后主力也开始南下华中作战,直到4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