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当年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汨罗一带,后来听说楚国首都被秦军攻破,悲痛万分之下投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
住在汨罗江边的楚国老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米撒到江里,还划着龙舟把鱼撵走,这个习俗就发展成为今天的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
但是,五月初五那天不仅仅只有屈原投江,还有两个人也投了江。
伍子胥投江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家破人亡的他投奔到吴国,逐渐当上了吴国宰相。
[var1]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辅佐吴王合庐伐楚,和孙武等人攻破楚国都城。此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伍子胥为泄家仇掘墓鞭尸。
吴王合庐驾崩后,继位的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俘虏后,对夫差卑躬屈膝,取得了夫差的信任,于是就把他放回越国。
伍子胥极力反对,对吴王夫差进言“放走勾践,无异于放虎归山”。然而夫差并不认为低三下四的勾践尚存复国理想,根本不采纳伍子胥的话。
回到越国的勾践卧薪尝胆,准备择机向吴国雪耻报仇。但是吴国实力太强,靠武力属于以卵击石。
越国大夫文种献上“美人计”,精挑细选了两位越国美女送到了吴王夫差身边,这两个美女就是西施和郑旦。
这些年越王勾践又是送礼又是送人,把吴王夫差伺候得舒舒服服,夫差彻底相信了勾践的臣服之心,逐渐不理国事,整日饮酒作乐,沉浸在美女们的怀抱中。
伍子胥又向吴王进言“趁越国尚且羸弱,灭掉他算了”,可夫差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去为区区一个越国浪费吴国的兵力。
伍子胥向吴王的进言被越王勾践得知,于是他派人贿赂吴王身边的大臣,让他们去构陷伍子胥。
伍子胥总是建议或者阻止夫差干这干那,令夫差对他的意见很大。再加上夫差认为伍子胥是楚国人,当年投奔吴国是为了报仇,灭掉楚国后就想除掉他,却一直没有合适机会。
现在这么多大臣不满他,这不就是杀伍子胥的最好时机吗?于是夫差就赐了一把宝剑,让伍子胥自行了断。
[var1]
临死之前,伍子胥对身边的人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城墙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士兵攻进吴国。”
说完之后,举起宝剑抹了脖子。
夫差听了这话大怒,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一个牛皮口袋里,扔到江里——那天是五月初五。
直到今天,江浙一带还有很多地方,端午节纪念的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
孝女曹娥投江
东汉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有一个女子,名叫曹娥。
曹娥14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溺死在江里,尸体好几天都没有打捞到,曹娥每天都沿着江堤一边哭一边寻找父亲的尸体。
十七天后,曹娥投江,那天正是五月初五。曹娥投江五天后,她居然从江中着父亲的尸体活着走了出来。
[var1]
当地老百姓们都认为,曹娥的孝心感动了神灵,她们父女才得以团聚。当地知府还专门为曹娥立了碑。
虽然这是神话传说,但今天的浙江绍兴一带,仍有人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曹娥。
你家乡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评论区告诉我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