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远大捷:明军守将袁承焕启用红夷大炮,审时度势,败退后金之敌

宁远大捷:明军守将袁承焕启用红夷大炮,审时度势,败退后金之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8 更新时间:2024/1/25 22:50:25

那么为什么袁崇焕能取得宁远大捷,都有哪些因素?下面笔者就结合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袁崇焕为什么能取得宁远大捷,都有哪些因素?

第一,袁承焕审时度势,积极备战,战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依托宁远城易守难攻的特点,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防守战。

1626年,努尔哈赤统帅后金主力,浩浩荡荡杀向了宁远城,宁远城的守将袁承焕总督全局,审时度势,依托宁远城的特点,作出了最好的战前规划和部署,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规划。

袁承焕做好了战前动员,制定了赏罚制度,鼓励勇敢杀敌的将士,对于临阵脱逃者杀无赦,这就使得守城的明军将士军心大振。

第二,袁承焕动用红夷大炮以及西洋火器进行防守战,使得后金部队无法逾越明军的战线。

袁承焕在宁远之战上,用了红夷大炮以及各种火器,使得努尔哈赤的后金部队无法攻入宁远城内。

我们都知道后金的骑兵很厉害,近战能力很强,但是在这场攻坚战,根本无用武之地,骑兵在攻城战上,根本无优势可言,既无法攻破宁远城的城池,又成为了宁远城上明军将士的活靶子,因此此战中,后金的骑兵损失惨重。

后金的军队后续用墩车撞城,兵士用大斧凿城,但是最终还是被红夷大炮给打退了,攻城无果的后金之主努尔哈赤眼见无法攻入宁远城,只好灰溜溜地撤回了沈阳。

这场宁远之战,一方面是后金的首败,也是努尔哈赤为帅生涯的第一场大败,另一方面宁远大捷也成就了袁承焕贤将的美名。

第三,宁远之战上,努尔哈赤已经68岁了,从精力各方面来说不如43岁的袁承焕。

袁承焕能够取得宁远大捷,与他的年龄也是有莫大的关系的,当时后金主将努尔哈赤,已经68岁了,处于一个将帅的职业生涯末期,从精力以及思维能力上来说,已经退化了很多。

而袁承焕43岁,处于一个为将的黄金年龄,从精力和思维能力上来说,可以说是碾压努尔哈赤,即使,努尔哈赤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他眼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年龄问题,这个问题是他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秦始皇成吉思汗这些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都是具有乾坤治世能力的人皇,但是他们也是无法跨过年龄的这个门槛。

因此年龄上的差距,早就了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68岁的后金之主努尔哈赤,不仅仅在此战中身受箭伤,还要吞下失利的苦果,正所谓体伤可愈,心伤难医,最终努尔哈赤愤郁而死。

第四,后金的军队不擅长攻城战,也没有打攻坚战的能力。

后金的马步军确实厉害,但是却不擅长打攻城战,后金的攻城战主要是以围攻为主,打持久战,用围城的手段,将对方围死,但是在这场宁远城之战中,袁承焕用火炮和火器将后金的围城之势给打散,使得后金的战术规划根本无法施行,与明军的相持战,根本占不上什么优势。

在加上宁远城里同仇敌忾,老百姓主动加入到了宁远城的防守战里,大大鼓舞了守城的明军士气,这就让后金的围攻战根本没有任何效果。

而后金之战努尔哈赤在此战中,越打越被动,最终在一次攻城战中,被明军的流箭射中,最终身死。

更多文章

  • 康、梁二人曾经亲如父子,为何却反目成仇?梁启超一句话说出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而他们的名字在教科书中也总是一起出现,他们两人似乎是不可分割的连体人物。鲜为人知的是,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两人曾志同道合、亲如父子,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他们后来却走上了一条水火不容的道路,康有为还曾公开写诗斥责梁启超,并责骂他为“梁贼启超”。那么原本亲如父子的两人为何会反目成仇,这其中出现了什么

  • 她10岁被强行侍寝怀孕,得宠手段不输妲己,后因太美而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他就会张丽华,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因此深得陈后主喜爱,为陈后主生有二子。后隋朝灭亡陈朝,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长史高颎所杀。张丽华因家中贫困,在十岁时就被选入宫,充当还是皇太子陈叔宝良娣龚氏的侍女。陈叔宝第一次看见张丽华就喜欢上她,强迫

  • 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建立王朝,他会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在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在彭城实行分封制,奖励那些对秦朝灭亡的有功之臣,还封曾经那些六国的贵族为王,其中刘邦封为汉王。就是这个小小的汉王,经过几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来后打败了项羽,自己也在乌江自刎,成为遗憾。如果项羽在楚汉之争里打败刘邦,自立为王,建立属于自己的朝代,他会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

  • 魏广悦《北京公交站名的来历(129)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金台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北京公交站名的来历(128)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23.张自忠路站乘坐3路、13路、42路、113路、115路、118路、夜3路、夜34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东城区的张自忠路站点。站名来历:这条路原来叫铁狮子胡同,是因为明朝崇祯皇帝宠爱的田贵妃之父田弘遇都督府在此,门前有一对铁狮子,故而得名。“百度

  • 比甲骨文早4000年的远古文字,本可改写历史,西方为何不敢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或许很多国人都不知道,甲骨文其实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至少历经了两千年的历史。如果真的这样也就印证了中华历史五千年,因为甲骨文距今只有3600多年,加上这发展时期刚好在五千年左右。在考古上也逐步的验证了这一点,因为出土的“良渚文字”“陶寺朱文”“甲刻文”都是距今五千年左右。令世

  • 柏乡之战:沙陀系晋国的五代十国至高霸权确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晚唐与五代初期,大部人都看好拥有绝对优势的后梁政权,看衰与其长期对峙的晋国沙陀集团。尤其是在他们的首领李克用死后,认为黄河以北的趋势已基本确定。但在年轻的少主李存勖继位后,晋军很快在柏乡之战中大获全胜,并而逆转了自己同汴梁集团的力量对比。此消彼长[var1][var1]沙陀骑兵的部落习俗经常与步兵

  • 白起坑杀45万战俘,为何放走120名童子军?这或许是赵国最无望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坑杀赵国40万士兵吗,白起杀赵国40万大军真相

    [var1]他最声名赫赫的就是长平之战,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国王龁攻打韩国,夺取上党,又攻赵,他面对的是赵国名将廉颇,廉颇设立三大防线抵御秦国的进攻,秦军虽势不可挡,但廉颇用地形切断了秦国的补给线。廉颇放弃第一道防线,退守丹河以东的第二道防线,丹河第二道防线易守难攻,想要攻下需要非常漫长

  • 韩加宁《隆阜曹家花园那些事儿》(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题记】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历史都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人史、家族史构成的,诚如此,不妨就在历史长河里钩沉过往,连缀碎片,以唤起集体记忆,留存思索。【正文】隆阜曹家花园那些事儿一、引子第一次听说曹家花园,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1966年8月的一个闷热下午,反修路13号被抄家了。反修路,反对修正主义之路

  • 摆地摊也能开成跨国公司?一篇文章让你读懂秦国的发家致富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如何压制商人,秦国是现在的哪个省,德国人评价秦国

    秦始皇像前言前221年,秦王嬴政消灭齐、楚、、燕、赵、魏、韩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以前秦和其他六国的老板都叫“王”,帝国公司成立以后,嬴政嫌王这个称呼不好,把公司董事长命名为“皇帝”,自己是第一任CEO,所以称为“秦始皇”。秦始皇的霸业不是一天成就的。前897年,秦的祖辈秦非子得到周王赏赐的一小

  • 韩加宁《隆阜曹家花园那些事儿》(十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上文】 1986年,曹文秀让儿子到屯溪把无依无靠的大姐曹介之接到了蚌埠,大姐无忧无虑地在妹妹家生活了几年,也是人生最愉悦的几年。2020年4月20日,曹文秀去世。至此,曹止斋一家人终于可以在天堂相见了。(未完待续) 韩加宁,公众号:振徽在线 韩加宁《隆阜曹家花园那些事儿》(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