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她是明朝首位太后,被赞“女中人杰”,多活7年不会有土木之变

她是明朝首位太后,被赞“女中人杰”,多活7年不会有土木之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5 更新时间:2024/3/13 19:47:03

听到张太后这样说,宫中的女官们立刻手执利刃一拥而上,当即就要将王振正法。

大太监王振被吓得瑟瑟发抖,多亏明英宗朱祁镇及在场的大臣杨士奇等人求情,王振才免去一死,却还是被张太后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这是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不久,王振因为一直服侍朱祁镇,所以朱祁镇对他十分信赖,即位后立刻提拔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当时十二监中最有权势的一位。

王振虽然手握大权,但是张太后却是他的克星,时不时他就会被张太后叫过去训上一顿,因此张太后在世之时王振始终不敢过分专权,表现得比较守规矩。

张太后是明英宗的祖母,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张氏

1395年,张氏嫁给朱高炽为妻,成为燕世子妃。燕王朱棣即位之后,朱高炽虽然不受待见,但是因为他嫡长子的身份,还是被立为太子,张氏则顺利成为太子妃。

作为太子妃,张氏对稳定朱高炽的太子地位功劳不小:朱高炽身材肥硕,不擅长骑射,朱棣为此十分不喜欢,为了让朱高炽成功减肥,朱棣甚至还直接下令缩减朱高炽的饮食。

不受老父亲的待见,还有一个英武过人的弟弟朱高煦虎视眈眈,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幸运的是,朱高炽虽然不招父亲待见,但是太子妃张氏却很受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喜欢。因为有太子妃在父子之间斡旋,朱高炽得以保住皇储之位,朱棣去世之后顺利即位,是为明仁宗。

明仁宗即位,张氏功不可没,她理所当然地被立为皇后。

荣升皇后的张氏很快就表现出她博学多识的一面,根据《明史》记载, “及立为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

张皇后贤明,明仁宗朱高炽则勤于政事,想实现他“朝无阙政,民无失所”的治国目标,想要有一番大的作为。可惜天不假年,明仁宗只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去世,时年只有48岁。

明仁宗去世,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作为明宣宗的母亲,张皇后被尊奉为皇太后。

值得一提的是,张太后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太后,在她之前,明太祖朱元璋马皇后、建文帝朱允炆的妻子马氏、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都没有长寿到荣升太后的时候。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时二十几岁,虽然他已经成年,也有过短暂的监国经历,但是在他即位后的前几年,每逢有军国大事,他还是会去咨询母亲,经常聆听张太后的教诲。

作为太后,张氏除了为明宣宗提供及时而必要的指导之外,也享受着来自明宣宗的孝顺。明宣宗朱瞻基实在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他平时随时关注母亲的起居,出游之时则侍奉左右,每逢各地献上了好的贡品,他总是会先送去给母亲享用。

当时明宣宗和张太后之间的慈爱孝顺闻名天下,传为美谈。

然而幸福与美好却好像总是不能够长久,1435年,38岁的朱瞻基突然因病去世,当时他的长子,太子朱祁镇只有9岁。

主少国疑,一时宫中流言四起,谣传张太后将扶持襄王朱瞻墡即位。

朱瞻墡和明宣宗朱瞻基一样,都是张太后所生的嫡子,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他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即位。

君主一天不定,人心就一天不稳,张太后深知这个道理。在这个人心浮动的时候,她当机立断,马上把大臣们召集到乾清宫,指着9岁的太子朱祁镇流泪说道: “这就是新天子!”

大臣们跪地,山呼万岁,宫中的流言这才得以止息。

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英宗年纪太小,大臣们于是纷纷请求张太后垂帘听政。

面对权力的诱惑,张太后却十分明智地拒绝了,她说道: “不要坏了祖宗的规矩,现在先把不紧急的事务废止。”

张太后拒绝了垂帘听政,但是并没有忽视对明英宗的督促与教导,她经常勉励朱祁镇要向前辈学习,大胆任用朝中的股肱重臣。

正是随着朱祁镇的即位,从小就服侍他的宦官王振才逐渐走向权力中枢,成为手握大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张太后显然具备明察秋毫的智慧,她看出王振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于是经常把王振叫到面前来训斥,更严重的一次甚至要把王振就地正法。

但是,明英宗朱祁镇一向最信任和依赖王振,他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祖母除掉自己的宠信之人?于是他连忙带着大臣们一起苦苦求情,这才救下王振一命。

有后宫这威严的震慑力在,张太后在世之时,王振始终也没能像他期望的那样专权作乱。

1442年,操劳一生的张太后病重难治。

临终之时,张太后召见辅政大臣杨士奇和杨溥,询问还有什么大事需要处理。

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第一要为建文帝朱允炆编修实录,第二就是解除明成祖朱棣下的一道禁令。

杨士奇还没来得及说第三件事,张太后就溘然长逝。

随着张太后去世,朝中重要的辅政大臣,如杨士奇、杨溥等人都相继年老、去世,后宫前朝失去了制约王振的力量,他终于等来了兴风作浪的机会。

而无比信任王振的明英宗,则为自己这份信任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在他记载明朝历史的《罪惟录》中评价张太后道: “使长视得见正统之十四年,可无土木之变。”

正统十四年就是1449年,这一年瓦剌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俘虏,度过了一年的“北狩”生涯。

查继佐认为,如果张太后活到1449年,王振就得不到专权的机会,瓦剌入侵之时,明英宗就不会御驾亲征,从而可以避免一代君王沦为阶下囚的命运。

历史从来不能假设,张太后对当时朝政的重大影响却由此可见。

因为张太后对先后三代君主的辅佐之功,明朝以后的历史学家都给予她极高评价,被赞为“女中人杰”,可以和汉朝马皇后相媲美。

标签:

更多文章

  • 回望历史公元1年,汉平帝元年,王莽被封安汉公,意欲谋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公元前1年,汉代第十三位帝王汉哀帝刘欣去世,年仅9岁的汉平帝继位,继位之初,太皇太后王政君下旨“大司马董贤年少,不合众心。应交还印绶,撤销其官职。”董贤听到后,当场自杀,令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掌丞相事。汉平帝上位后,造成的局面则是王政君垂帘听政,王莽实际把握朝政,当上丞相之初,王莽的野心便显露出来,

  • 中国嘉德2023拍卖征集:美轮美奂的仿哥窑—雍正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清雍正仿哥釉铺首尊高H 24.5“大清雍正年制”款伦敦古董商Bluett&Sons旧藏(标签)纽约2012年9月13日拍卖会第1542号 雍乾二帝仰慕古风,富于文人趣味,尤其是对宋器颇为钟情,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位追求的标准。故而仿古瓷成为清代御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时期尤甚。雍正十三年(1735年

  • 史上唯一一位功绩可以和秦始皇相媲美的皇帝,却被后人骂为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杨坚后来篡位这已经是历史定论,但是但凡做大事者,必须手段狠毒,否则只能成为政坛的阶下囚,而杨广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争夺帝位的时候,杨广拉到一个有力的帮手,这个人就是宇文化及,当然后来杨广也死在了这个人手里,总之最终杨广用计谋使父亲废掉了太子杨勇,自己成功登基即位,杨广登基之后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

  • 乾隆翻阅明史,看到袁崇焕后,大叫:找到他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当年乾隆的老祖宗,努尔哈赤的铁骑战无不胜,明朝在辽东被打的无还手之力,在关键时刻袁崇焕来了,只用了“主守,后战”四字方针,就把清军挡在山海关外。1626年,宁远孤城。努尔哈赤率领六万骑兵,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的开到宁远城下。在努尔哈赤眼中,宁远已经是一座孤城,只不过是他前进路上一个小小的障碍,他的大

  • 古墓中真有“秘籍”!出土的20万字失传古籍,证明秦始皇乃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如今的考古挖掘中,出土最多竹简的地方有西北、两湖以及山东,其中湖南在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不少的竹简。其中出土的最多的遗址是里耶古城遗址,这个遗址在2002年被正式的考古挖掘,因为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碎片以及很多秦代的生活用具而被确认是秦代的古城遗址。一开始,考古家考古挖掘此遗址的目的只

  • 探秘:宋太宗即位后如何杀掉自己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即位之后等不到第二年,立刻改元,就是极端不自信,努力造成既成事实。又把自己的名字赵光义改为赵炅,炅,和光同义,明亮的意思,可是没有了原来的排行意义,看或许太宗心中不想让世人把自己仅仅看成是赵匡胤的弟弟,而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君王。可惜后人还是称其为赵光义,真是徒劳呢。夺位的事情就不赘述了,在夺位之后

  • 她是三国第一美女,生一儿一女,却被丈夫赐死,以发覆面以糠塞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中最有心机的女人,三国第一女谋士,三国中最传奇的才女

    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吕布之妻貂蝉貌若天仙,吕布因她而反董卓,她太美了,美得太出众,后世将她形容为“闭月”,所以世人都记住了她,但这只是《三国演义》里塑造出来的一个虚构的人物,真实历史上并未有记载,今天湘妹子和各位聊一聊历史上堪比貂蝉的大美女魏文昭皇后,甄宓。魏文昭皇后,甄宓,史称甄夫人,是上蔡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最后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 建立了宋朝,才算安稳些。在当时,与北宋并存的还有辽、西夏、大理和吐蕃。宋太祖建立北宋后,比较相信赵普。赵普这个人没文化,据说一共就读过半本《论语》,其他的全是无师自通,但是赵匡胤喜欢。赵匡胤问赵普:“自唐季以来,帝王凡易八姓,甚放何也?”赵普告诉他:“此非它故

  • 张良忍得兵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五日以后,天刚明,张良来到桥上,见老人已先到,老人生气地指责张良失信,与老人约会不应迟到,并说:“再过五日早点来。”五日后,鸡刚啼鸣,张良就到桥上,可老人已站在桥上等他。老人转身就走,生气地说:“过五天再早点来。”又过了五日,这一回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不久,老人来了,很高兴,夸奖张良这一次没有失约。

  • 同样是创业,刘邦和朱元璋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1.刘邦48岁起兵,朱元璋25岁起兵,根据古代的平均寿命来看刘邦起兵的时候已经是个糟老头子了,而朱元璋正值壮年。2.虽然朱元璋出身更低,但是刘邦时代被贵族垄断了几千年,跟他争天下的项羽和其他诸侯,都是王室贵胄,刘邦这个亭长在他们眼中和要饭的没啥区别;而朱元璋时代,前面都出了好几个农民、奴隶皇帝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