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灵州盛会”何以成为唐王朝的高光时刻?

“灵州盛会”何以成为唐王朝的高光时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09 更新时间:2024/2/12 10:55:06

(来源:银川市民族团结)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

本文约 2800 字

阅读需要 7 min

唐太宗时期,为处理北方各民族部落关系,北上灵州会见敕勒诸部首领及使者,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灵州盛会”。灵州之行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唐太宗为什么会被各部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他的民族观在历史上又有哪些先进之处?为此,“道中华”专访宁夏大学王朝海副教授,揭开那段高光历史。

▲灵州盛会情景。(图片来源:灵武市博物馆官网)

记者:根据记载,唐太宗北上会见各少数部族首领,从都城长安出发,历时一个多月行程至灵州,为何会选择较远的灵州作为会见各北方部族首领的最终地点?灵州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重要位置?

王朝海: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在唐朝北方的漠北地区,发生了薛延陀汗国瓦解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唐朝北方民族关系产生着巨大影响,促成唐太宗的灵州之行。

唐太宗选择当时的灵州,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几个方面来分析:

占天时:由于薛延陀部多弥可汗的无道统治,出现内乱,回纥部击杀了多弥可汗,薛延陀汗国亡。当时,无论哪个部落都缺乏掌控漠北全局的能力,这样的局面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不仅会使漠北各族人民生灵涂炭,还会危及唐朝安全,加剧当时北方民族关系的对立和冲突。

另一方面,铁勒等众多部落有意愿归属唐朝。唐太宗灵州之行可以说正当其时,正如他在当年六月初的诏书中所说:“薛延陀破灭,其敕勒诸部,或来降附,或未归服,今不乘机,恐贻后悔,朕当自诣灵州招抚。”

据地利:灵州作为西北重镇,又处在北方各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之地,以及北方各民族和南方中原民族交流、交往的前沿。

再者,灵州长期处在中原王朝的实际控制之下,有专门的镇将在此驻扎,可保障皇帝行程安全。

▲西夏时期灵州位置。(图片来源:《 神秘的西夏》 纪录片)

灵州历来又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其“西据贺兰之雄,东临黄河之险,北控河套,南控庆凉”,是唐朝藩捍关中的西陲巨屏。

灵州长期以来还是商旅往来的枢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孔道和茶马贸易的要津,故为唐太宗此次首选之地。

享人和:北方薛延陀汗国刚刚覆亡,诸多部落群龙无首、内部动荡,迫切需要有能力挽狂澜结束混乱局面的人物,而当时能完成这一任务的当属唐太宗。唐太宗在北方诸部落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薛延陀亡后,铁勒诸部一百万余户甘愿归属唐朝。当时的灵州民族团结,社会安定,选在此地接见诸部首领显然是非常好的选择。

▲灵武博物馆。(图片来源:灵武博物馆官网)

记者:北方各民族通过“灵州盛会”取得和平相处的方式,对当时各民族融合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大一统中央政权的巩固有哪些促进作用?

王朝海:公元646年,唐太宗北上会见众多归附大唐的部族首领及其使者,对当时北方各民族融合以及大一统中央政权的巩固均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北方诸族主动要求内附。唐太宗李世民诚心对待漠北各部落,不仅受到了各部落的尊敬,更直接促使漠北各部落主动积极内附,他们 以能受到唐太宗册封为荣,认为这是“执易而归,百世之幸”。

唐太宗在位期间,对于周边不断内附的众多民族和部落,均予以妥善安置,使他们能够安定生活。

再次,增强了诸多少数民族强烈的认同意识。认同意识一旦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之后在漠北建立“六府七州”之后,内附的少数民族首领被唐王朝册封为大唐的官吏,使得这些少数民族首领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意识,自视为大唐的臣民。

如史料记载:“请于回纥、突厥部治大涂,号‘参天至尊道’,世为唐臣。”

又如,漠北羁糜府州建立百余年后,回纥兵参加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把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看作自己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后,漠北郡县制的推行。唐太宗灵州之行最为深远的影响是在漠北地区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六府七州”,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糜府州制度,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统治边疆地区,强化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辖权,将大一统的政治观念进一步推行至“蛮夷之地”,同时客观上也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新唐书·地理志》有记载,以中央诏令的形式确定了羁糜府州设置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管理特色。

“灵州之行”使漠北地区保持了长时间的安定,并将漠北地区纳入唐的行政区划管理,在血缘、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交融状态,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框架下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银川唐太宗灵州盛会雕塑。(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经过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他开明、进步的民族观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怎样的作用?

王朝海:唐太宗在位统治期间,被称作“贞观之治”。所谓“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注重休养生息等,但其先进的民族观念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成公主生活画面的彩绘。(张添福 摄)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总结了自己能使四夷朝服归化的五条成功经验,其中第五条就是“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若父母”。“爱之如一”也就是“各民族如一”的意思,对汉族及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同等看待,这一民族观念指导下,他采取了诸多先进的民族政策:

和亲政策。唐太宗沿袭了历史上的和亲政策,并加以发展和创新,积极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供职朝廷的少数民族上层联姻。

影响最深远的文成公主入藏嫁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这次和亲成为汉藏人民友谊和团结的象征。直到今天,其历史作用仍然不可低估。

德化政策。唐太宗注重道德感化的作用,对于少数民族首领,政治上授以官职,经济上赐以厚禄。如封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封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等。

民族团结和友好政策。唐太宗在平定东突厥后,采纳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约十万户突厥人移入中原,保全其部落,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并从中挑选百余人担任京官武职,从而稳定了人心,团结了突厥部族。

这些先进民族政策的执行,对于平定外患、稳固边疆,取得“贞观之治”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风实景演出《梦回灵州》。( 图片来源:灵武博物馆官网)

记者: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上实行“各民族如一”的民族观,有何进步?

王朝海:“华夷一家”是唐太宗“爱之如一”民族观的思想基础。唐太宗认为,夷狄与汉人一样皆可感化,“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同“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念相比, “夷夏大防”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观念。 隋朝时期,甚至出现了隋炀帝把夷狄比为禽兽的观念,唐太宗针对隋炀帝的观念发出“各民族如一”的思想,具有无可辩驳的历史进步性。

▲陕西礼泉县唐太宗雕像。(陈永年 摄)

记者:“可汗”是少数民族对其首领的称呼,少数民族却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这说明中央政权在北方少数部族中有怎样的地位?

王朝海:“可汗”本是突厥、回纥、柔然等民族对本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天可汗”就等于是各民族对共同的最高统治者的尊称。西北蕃邦请求奉给皇上尊号为“天可汗”,这一尊号表示对唐太宗的尊称和拥戴。

“天可汗”称号的出现,无疑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北方结束了数百年纷繁战乱,北方少数民族诸部支持中央政权在北方的统治,唐王朝进一步走向统一、强盛。

受访者简介:

王朝海,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获“济南市百佳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以中国北方民族史、民族史学理论为研究方向,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康坤全

采写 | 张爱龙

编辑 | 郭晖

制作 | 胡琪

RECOMMEND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标签:

更多文章

  • 别误会:安禄山的叛乱不是自嗨,有些人还真支持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但无论是现在影视剧中或很多文学作品,乃至是很多历史初学者的眼中,安禄山的叛乱是注定是失道寡助和缺乏群众基础的。但如果我们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当时安禄山的叛乱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各种历史因素交织的而成的,从后世的眼光上看安禄山的叛乱其实也是代表着一种地方和中枢的博弈,而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大唐的“消”源自于

  • 任环拒绝唐太宗赏赐,“三大怕老婆”定律的背后,其实就是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任环的故事,唐太宗民族政策,长孙皇后唐太宗吻戏

    这个怕老婆的男人,就是任环。但这个男人并不是明朝那位抗倭英雄任环,而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管国公任环。有一次,唐太宗论功行赏时,想赏赐给他两名侍妾,这要放在别人身上,高兴还来不及。可让人想不到的是,无论唐太宗说什么,他都跪拜辞谢,让皇上收回成命。看着自己的大臣如此拒绝自己,唐太宗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问

  • 你不知道的,女帝武则天后宫秘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在大家心目中,武则天的一贯形象是什么呢?英明神武的女帝?善于权谋之术的妃子?其实不论是从小说中还是电视剧上,我们所了解到的武则天都是比较浅层的,比较表面的。历史教科书上,也只是简单介绍了她的一生的功绩,对其做了简单的评价而已。可是要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成为皇帝,并且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女帝,

  • 你知道吗,周处除三害的主人公,居然是东吴、西晋的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内容: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蛟龙,山上有白额虎,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

  • 他历经5帝看重,司马炎要篡位,只有他敢反对,不但无罪还被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炎是怎么篡位的,司马炎如果不篡位会怎么样,司马炎篡位时多大

    后因自身才华而闻名,被魏陈王曹植赏识,清选为官属,以司马孚为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曹植因从小就非常聪慧,所以有点恃才放旷,司马孚看见他这样,怕他会走错路,于是总是诚恳地劝谏他,想想一个一向骄傲的人,怎么可能会听别人的劝呢,曹植自然也是一样的,他最开始并不接受意见,到后面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后慢慢

  • 他从地痞无赖做到乱世权臣,不仅霸占皇后,还建立一个荒唐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嫁权臣子夜听风小说免费阅读,女主重生抱权臣大腿古言,皇后被迫委身权臣的小说

    说到奸雄,大家脑海里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了。但是今天的这位,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和曹操有一拼。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出身地痞无赖,狡诈无比,他征战多年,建功立业,期间霸占了几位皇后,但他却建立了一个王朝。这个人就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高欢。高欢是鲜卑化汉人,他出身北方边塞,他祖上也曾

  • 为什么史学家说唐朝是“脏唐”?看看唐朝皇帝做的事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但为什么说史学家说唐朝是“脏唐”?连小说《红楼梦》里的无耻公子贾蓉都是这样说的。看看唐朝皇帝做的事就明白了。唐朝皇帝干的事,真是不敢恭维,百姓家出这样的事就被人骂了。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治国有方,可是他办的几件事都是不义之事!为了当皇帝,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逼父亲把皇位让给他。这还不算,

  • 他是唐朝最尊贵的太子殿下,下场却令人唏嘘,有李世民的手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李承乾无疑是优秀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外祖父长孙晟,乃隋朝著名的神箭将军,故在史上记载,李承乾机智聪慧,擅于处理政务。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个嫡长子甚是宠爱,每次李承乾生病,太宗都会拜佛求道为其祈福。并且,在李承乾病愈后,太宗都会修建寺庙,大赦天下。唐太宗驾幸岐州,也要让李承乾留在京城监国,可见李世民对太子

  • 刘宋和北魏战争不断,没有灭亡对方,结果都被权臣给取代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这俩国家没事儿就死磕,谁都不让着谁。恰好建立的时间也只间隔了二十来年,所以彼此都犹如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势均力敌且互不相让。不过要论年限的话,北魏要比刘宋强得多了。北魏从建立到灭亡,一共度过了148个春秋,而刘宋只有勉强60年的国祚。01宋武帝刘裕折返建康,道武帝拓跋珪兴建大魏。宋武帝刘裕,最初只是个

  • 他是隋唐第二杰,却总是被排名第三者欺负,是不是有点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三对猛将兄弟排名,隋唐十大美女名将,隋唐第六部第一集

    演义小说的作者,都有造神的冲动,罗贯中恨不得把诸葛亮、赵云吹捧到天上神仙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心满意足,但是诸葛亮和赵云都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能吹捧太过,否则就是罔顾历史,是要受人诟病的,因此作者在吹捧历史人物时,心里必须有一杆标尺,不能吹捧太过,否则就是扯淡了。但是当作者虚构出一个人物时,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