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何改金为大清?

清朝为何改金为大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86 更新时间:2024/1/19 16:52:49

随着金国所征服领地的扩大,更多的民族被纳入统治范围,女真、蒙古、汉则是其中的三大民族;金国号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以象征女真复兴的金为国号,民族意义太窄,这种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甚至会妨碍到皇太极的事业。而从历史上来说,此时皇太极的目标是整个天下,而不是偏安东北,所以再固执于500年前的金朝并不现实,而且建州女真和金朝的女真族到底有没有关系也根本无法考据清楚,从现实出发,皇太极便弃“金”国号。从争天下的角度来说,“金”朝不利于建州争取汉族支持,“靖康耻,犹未雪,”汉人难以忘记金朝给汉人带来的耻辱。大明朝臣早已指出努尔哈赤“自称后金,例我衰宋”,“妖称后金天佑,辱我皇上以徽饮”。

而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一则去除了“金”国给汉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显示了皇太极觊觎天下、取代大明的意向,使那些以儒家文化为遮掩的汉族士大夫观望者们都改换门庭、效忠满清,“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从解释上说,大清国号的取义也压住了“大明”。

第一,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五行说,“明”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而“清”、“满洲”三字都带水。此符合五行相克说之水克火,寓清灭明的吉祥之兆。又原国号“金”,以五行论,犯火克金的忌讳。

第二,乾隆帝在《钦定满洲源流考》中的御制韵诗里,有“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句。清叶德炯注:“青、清古通。”“皇清”即“大青”。青为五色之一,五色配五方,东方色青;“东”为四方之首。如此,天造东方的大清,是可以“去浊远秽”、扫清廓清南方的大明的。

第三,由“天造皇清”一句引申,“天”与“清”之间也有着关联,满洲人又视“天”为至高的存在,宗教上既显示出绝对的尊崇与敬畏,政治上亦重天命以护佑国家。而“明”字分开为日、月,“日月经天,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天包容日、月,这样,“大清”气势就在“大明”之上了。

第四,就“清明”一词而言,清犹在明上。《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也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

另一方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对于本族而言其实也并没有放弃“金”。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指出:“金与清在北京音稍有相近,金为Chin之上平,清为Ching之去声。北京人可明确区别开,然外国人则颇易混同。女真民族当时不可能正确区别汉字之发音,因而改金之国号为清,乃取音声之近似耶?”孟森进一步说明:“清即金之谐音,盖女真语未变,特改书音近之汉字耳。……是可知金之为清,改汉不改满。”

有专家还指出,蒙古各部想必也赞成皇太极易“金”为“大清”。

首先,历史上女真完颜金国灭于蒙古与宋之联军,这样的旧事,既使得皇太极不愿再用“金”国号以取辱于蒙古,又使得已归服皇太极的蒙古王公也感到尴尬。在满蒙关系中,“金”由此成为一个不适宜的国号,“大清”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次,1634年十二月,蒙古墨尔根喇嘛带着嘛哈噶喇投靠皇太极;又1635年六月,皇太极得历代传国玉玺于蒙古察哈尔部。嘛哈噶喇是大元帝师八思巴为元世祖忽必烈铸造的金佛像,也是大元皇帝和蒙古大汗的象征;传国玉玺则是中国正统皇位的象征。这两件宝物归于皇太极,可能会被蒙古王公认作皇太极继承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之位的有力凭证。皇太极得玉玺的次年四月,即建国号大清。而大清既建,蒙古各部除承认清帝为中国皇帝以外,更承认皇太极继承了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汗统。

再次,就国号取义言,满洲大清与蒙古大元,也存在着亲缘联系。朱希祖《后金国汗姓氏考》指出:清太宗之称“清”,实为有意识之摹仿“大元”,盖彼欲师蒙古之统一中国,而泯灭外族并吞之色彩也。

元朝王恽《乌台笔补》“建国号事状”条云:“伏见自古有天下之君,莫不首建国号,以明肇基之始。方夸元虽纪而号未立,盖未有举行之者,是大阙然。钦惟圣朝统接三五,以堂堂数万旦之区宇,垂六十年大号未建,何以威仰万方,昭示后世?愚以谓国之称宜下会卿大臣及五品以上官集议阙下,则天下幸甚!”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太极改国号庶几相似。

标签:

更多文章

  • 岳飞如果拥兵起义,成功几率有多大?宋高宗:借他几个胆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忠君大于一切,不是几个胆子的问题作为岳飞这个人来说,不管是北伐的初衷,还是抗金的事业,都是建立在他的精忠报国的思维之下的,要是离开了这一点,可能岳飞就不再是咱们认识的那个他了,反而很有可能变成人们口中的“秦桧”。在岳飞的身上可以看到,与当时很多党羽不同的一点,那就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他是典型儒学继

  • 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蒙古王妃是有多漂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蓝玉攻打喜峰关,蓝玉对蒙古王妃的评价,蓝玉

    当时明朝虽收复大都,但是北元的势力依旧很大,朱元璋先后曾派出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等大将多次出击,虽然削弱了北元的势力,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公元1387年9月,朱元璋任命蓝玉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1388年3月,蓝玉率军北上,4月,才走到捕鱼儿海。蓝玉等明军在大漠寻找

  • 明仁宗朱高炽,十年太子十月天子,七妃殉葬万世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朱高炽是明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与他的父亲朱棣不同,不善武,不喜欢战争,但在朱棣带兵外出期间帮忙处理国家事务。虽不得朱棣欢喜,但却也安稳做了十年太子,后来成功称帝,虽然只有十个月,但是他却得到后世无数称赞。 明朝算是很多中国人最喜欢的朝代了,甚至后世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

  • 明仁宗朱高炽做了9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仁宗朱高炽的谋略,揭秘明仁宗朱高炽之死,明仁宗朱高炽为何只做一年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应该是肥胖多病且操劳过度所致,并无阴谋论在其中。 朱高炽不容易啊,虽然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69年),就被立为世子,但朱棣却并不喜欢他,原因就是因为他肥胖足跛,行走不便,没有朱高煦那种“类英武”的堂堂相貌。再加上其性格温文儒雅,不像朱棣与朱高煦那种杀伐果决,鉴于此朱棣觉得朱高炽可能

  • 明仁宗冥府述职:我是胖死的;朱元璋:你没杀弟弟,险误了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朱元璋的爱孙。他活了47年,朱元璋死时他20岁,当了10个月的皇帝,一生颇为传奇精妙。这300多斤的胖皇帝一步一挪地过了奈何桥,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我是胖死的,不要冤枉我的儿子朱高炽想要拜跪行礼,朱元璋连忙喊停,打趣的说道:“皇孙呀,我走的时候,你没这‘身材’呀,咋现在胖成这样了

  • 宋真宗爱装神弄鬼,却消除了长达百年的饥荒,大臣:国君如病狂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然而到了。德宗时期,白居易初到长安,呈上诗作拜谒当时的诗坛大佬顾况。对方一看到他的名字就笑了,戏称京城米珠薪桂,想要定“居”可不容“易”。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连当时的仕宦阶层一谈及粮价都难言轻松,由此可见粮食供应状况的不容乐观。到了百年之后的宋朝,性格庸懦、笃信天命鬼神的“神棍皇帝”宋真宗当政时期却开

  • 对于唐婉,赵士程远比陆游更用情至深,他的深情更应被后人传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唐婉字惠仙,她的祖父是当时有名的鸿胪少卿唐栩,出生官宦世家的唐婉除了家教严格之外,她自己也很聪慧好学,自幼便饱读诗书,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她的一生应当是十分顺遂的,等待长大,然后等自己的长辈为自己定一门亲事,年龄到了便入门相夫教子。但是凡事总有意外,唐婉的父母在她还小的时候就病逝了,她只能无奈到了

  • 宋仁宗突然要废皇后,大臣们苦劝不住,皇帝眼圈一红:她打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仁宗小说,宋仁宗为什么要废皇后,宋仁宗私访13集播放

    一代明君最早《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出自元杂剧,后来又被陆续作为素材写进了明代小说《包公案》以及清代的小说《三侠五义》。而现代更是被翻拍成了很多的影视作品,如《包青天》中的一个单元,就讲述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皇后刘娥没有子嗣,为了能稳固皇位,便设计让自己的太监郭槐在李宸妃生产的当晚,将一只狸猫调换成皇子

  • 宋朝时期,杭州有什么优势,为何南宋要迁都到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和杭州的关系,小说讲南宋迁都,南宋临安府迁都建水

    提及杭州,人们往往会联想起“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壮美山川,抑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风景。的确,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迁客骚人无不汇聚于此,吟诗作画,流传了一篇又一篇的唯美诗篇,因而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是今天,我要说的并不是在文人墨客眼中的“人间天堂”——杭州,而是在两宋之交,这个战

  • 宋仁宗一共有三位皇后,最后合葬只有曹皇后,他这一生最爱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仁宗跟哪位皇后合葬,宋仁宗小说,曹徽柔宋仁宗吻戏

    通过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宋仁宗这位千古仁君终于被大家所熟识,他的一生曾立过三任皇后,但是前两任皇后都并非是他真心喜欢的,只有最后一位温成皇后是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为张贵妃追封的,在宋仁宗去世后他和曹皇后合葬,虽然两人一生相敬如宾,但是最后还是彼此陪在了对方身边。宋仁宗对第一任皇后郭氏内心所有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