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天子’你们听说过吗?据说在他出生的那个夜晚,还在当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美梦,他梦见自己的老父亲朱元璋,亲手将象征着权力的大圭交给了他,并说出了“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的话。
这种暗示,梦醒时分的朱棣怎么能够忘了呢?
第二天早上,朱棣立刻就去看望自己的嫡长孙。
好家伙,满脸的英气,一看就是尊贵之命!朱瞻基从此就成为了朱棣的宝贝疙瘩
这个故事呢也被写进了《宣宗实录》里,甚至还为几百年之后的清朝,康熙皇帝宠爱好圣孙乾隆做下了铺垫。那么明朝的皇帝朱棣,他又是怎么偏爱自己好圣孙的呢?
根据《明史·宣宗本纪》里提到,其实朱棣一点也不喜欢自己的长子朱高炽。
当年靖难之役造反的时候,朱棣心中为自己选择的接班人,其实是他的次子朱高煦的。之所以最终会让朱高炽当上太子,是因为他是朱瞻基的父亲,等于朱高炽是‘父凭子贵’,这种感觉,估计也只有雍正能理解了。
但朱棣又和盲目爱孙子的康熙不同,此时的朱棣不过是一个藩王,就算孙子朱瞻基带着‘帝王命’降生,明朝的立嫡立长制度坚不可摧,朱元璋又是一个动不动就要杀人的性格,身为儿子,朱棣敬他也惧他,如果不是朱允炆登基后坚持选择削藩,也不可能给他一个造反篡位的理由的。
就在朱棣登基后的第二年,他将长子朱高炽立为了皇太子,七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411年,时年13岁的朱瞻基被册封为皇太孙,并且在几次的征讨蒙古战役中,朱棣都把朱瞻基带在身边,实打实的执行起了亲自培养的教育。
几乎就是在宣布,朱瞻基的将来,一定能坐上皇位了。
朱棣之所以偏爱朱瞻基,最初的原因是因为他做的梦,虽然在梦境提到,将来朱瞻基能够坐上皇位的话,那么明朝的江山必定会永世昌盛。
之前也提到过,这一则故事是出自《宣宗实录》里的。宣宗就是朱瞻基的庙号,所以还真不好说这故事的真伪。
但是抛开这种‘预言论’,自古以来,每个家庭里都存在着‘隔代亲’的现象。
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除了最小的那位早早夭折,活到成年的三个人,老大是个懂得治理国家的能手,但是身体状况太不健康了,历史上他是一个胖成球的模样,能不能活到永世昌盛那一天都难说;老二倒是身体好,打仗也是一等一的能手,问题是现在的明朝可不是乱世啊;老三倒好,前头俩哥哥是偏科,他是一科不偏什么都做不好。
朱棣他愁啊!
这样的对比之下,长相英俊的朱瞻基文韬武略,在兵法上也能有独特的见解,不夸张的说,朱棣是在朱瞻基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的。出于这样一个目的,只能说他对朱瞻基的关注,是为了造就一个可以延续明朝的君王,并非情感上的偏爱。
但如果朱瞻基本身不够优秀的话,朱棣也不会费心思的。
那他这个‘帝王命’的孙子。真的有那么优秀吗?
明宣宗朱瞻基,人送外号‘蟋蟀天子’,但为什么要这样喊呢?
就是字面意思。这位皇帝好斗蟋蟀玩耍,为此不惜劳民伤财去掠夺,甚至还过度宠爱嫔妃,他的第一任胡皇后,就是朱瞻基任性之下强行被废的。
但就算是他的私生活如此荒唐,世人们也更爱夸他‘堪比文景’,他和父亲一起造就的‘仁宣之治’,似乎也是夸他的部分较多一些。
唉,没办法。谁让朱高炽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呢?
就在朱高炽突然驾崩,准备让在外的朱瞻基回京登基时,老二朱高煦学起了老父亲朱棣,组建科一支军队随时准备造反。
但朱瞻基可不是朱允炆,他一路回程,没有伤到半分,顺利的坐上了皇位。转头就开始收拾亲叔叔们了。一批大军拉出来,朱高煦竟然直接投降,怂兮兮地坐等着被削藩。
当然了,以上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朱棣早就不在人世了。虽不能证明他老人家是不是预言了得,但至少可以看得出,朱瞻基却是有不少地方更像爷爷朱棣的。
而且在他登基之后,还开创了一套‘内阁上奏’的程序。通俗一点说就是朱瞻基组建了一个咨询站,然后把大臣们都拉到一起,互相为对方的奏折提出观点和意见,最后再呈给皇帝阅览,怪不得朱瞻基会有空玩蟋蟀呢!
公元1435年,登基10年的明宣宗去世。
但他能在这段时间里,把因战争而混乱的天下,扭转成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的模样,谁还不能说一声“牛”呢?
朱棣要是真能活到这个时期,看到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这么优秀,又怎么会不偏爱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