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苏轼,司马光,欧阳修都与其反目

王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苏轼,司马光,欧阳修都与其反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04 更新时间:2023/12/16 15:58:44

影视剧中的王安石

王安石的变法真的那么不堪?他在主张变法时,整个朝堂几乎都在与他作对,苏轼欧阳修司马光,数得上来的人数都在反对。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好坏参半的人的生平。这个时常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历史书上的他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不爱洗澡,满身虱子。但历史中的他,并非如此,他被后来人和他的反对者故意抹黑。

他这六十六年的人生里,是孤独的。他的一切悲剧源于变法。曾经的志趣相投的挚友,博学的学生,自己的儿子甚至他的下属,都在这条道路上离他而去。

他一生都在推崇儒家思想,他有着自己崇高的人生目标和政治策略。他从不随波逐流,变法之路充满迷雾,他依然义无反顾。

他是个天资卓越的人,才华斐然,又有贤臣之能。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子弟,都已考取功名为自己的第一任务。他刚20岁出头就中了进士。

欧阳修对他也十分器重。接下来他的仕途也算一帆风顺,他在做地方父母官是深刻地体察到大宋的民情,对于地方的政策熟烂于心。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心里便有了实施变法的计划。只有深入民间,才能体会百姓疾苦,更因为如此,王安石才将变法看成他的终身事业。

王安石将自己所见闻的上表皇帝,但没有收到重视。直到神宗上位。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变法。王安石的人生轨迹也从此刻发生变化。

这是王安石最风光的时候,身在高位,变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家在他的改革下开始一点点开始好转。

大宋积弱已久,虽然宋朝的经济水平并不低,但实则漏洞很多。不仅如此,唐朝开拓的疆土到了宋朝以所剩无几。王安石想通过变法改变军方羸弱的局面。

好景不长,有改革就会有守旧。朝廷上划分成两股势力。苏轼,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纷纷站在他的对立面开始抨击他。

变法意味着要损失很多人的利益,这些人当然不会同意。有人列出变法的十大过失要求王安石停止变法。

无奈被些名利缚

司马光就曾给王安石写信劝他停止变法。两人的书信往来十分有趣,信中说到:你都被别人骂死了,还不赶紧及时止损?

王安石不理他,要求司马光好好去写自己的《资治通鉴》,少管闲事。司马光不死心,屡次写词劝他,王安石都置若罔闻,坚持自己。气的司马光辞职不干了。

再说欧阳修,他是打心眼里欣赏王安石的。但欣赏和自己的立场又是两回事。欧阳修反对变法,可这是由皇帝支持的变法,怎么办,欧阳修宁愿抗旨也不在自己所管辖的地方推行新政。

这可气坏了皇帝,王安石心中难免失落,但还是跳出来替欧阳修求情,欧阳修这才免于责罚。

都是饱读诗书,有君子之风的人,即便政治立场不同,却从不使用狠辣手段打击政敌。这是属于那一代人的风骨。

在进行科举改革时,苏轼反对王安石,原因是王安石觉得诗词歌赋即便学的再精,写的再好,对治理国家也是没用的。

作为闻名天下的大才子,苏轼当然要反对,变法就变法,怎么还搞歧视,凭什么诗写得好的就不能做个好官。而这一点,苏轼做得就很好。

苏轼不仅诗词写的好,官也做的好,即便他这一生被一贬再贬,但他不论到哪里,都是个好官,被贬杭州,就治理西湖,留下风景秀丽的苏堤和三潭映月。被贬儋州,就兴办学堂,使偏僻的儋州有了文化之风。

苏轼的两次被贬,都与王安石主张的变法有关,王安石主张变法,苏轼上表反对,于是,被贬出京。但在后来的乌台诗案中,王安石曾向陛下上表,替苏轼求情。

在王安石辞官后,苏轼与王安石见过一面。没了朝堂的拘束与立场,两人竟也能心平气和地把酒言欢。

苏轼在被贬途中,见过太多民间疾苦,他突然深刻意识到王安石的变法并非一无是处,在他被调任回京后,看到曾经那股反对变法的势力崛起,他又一次上表。

这一次,他是要证实王安石的变法依然有可取之处。他站在百姓的角度看待变法,对民间百姓有利的他一律大力支持。但他的做法惹怒了守旧派,于是他再一次被贬。

可见,王安石的变法并非毫无好处。变法中受到的阻碍岂是一点,勇于革新的人自古以来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例如商鞅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守旧派在朝堂之上激烈的反对,使宋神宗的内心也开始动摇。曾经和王安石站在一起的人如今都已分道扬镳。

在变法期间发生了天灾,这刚好给了守旧派功绩王安石的理由,就连皇后也说“王安石乱天下”。要求皇上罢免王安石。

这是王安石第一次和神宗产生隔阂,君臣离心,王安石无可奈何。后来王安石重回朝堂,再次拜相,但夙愿难成。

变法失败!这是王安石曾经预料不到的事情。他想要告老还乡,就此归隐。因为和变法失败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个噩耗:他的儿子先他而去。

他已垂垂老矣,朝政大事对他来说已如云烟。丧子之痛,变法失败,悲痛,无奈折磨这这位老人家。

后来前来看他的竟然是当初他的政敌苏轼,他亲自跑去江边迎接苏轼。没有官场光环,两人侃侃而谈,这让他的形象在苏轼眼里发生了变化。

他在最后的时光中,与米芾李公麟,苏轼结为好友。画家,书法家,诗人成了他内心最后的一点温暖。

王安石对于变法,从未后悔。他这一生,值得。他这一颗坚定的心,即便昔日好友都纷纷站在他的对立面,即便身后诸多骂名,即便后人对他无情且没道理的抹黑。

他也只有一句:吾毕生之所愿,唯国富,民安,纵百年归土,身死名裂,虽千万人吾往矣!王安石依旧是当年那个坦荡纯粹,意气风发要扭转天下颓势的少年郎。

更多文章

  • 少年皇帝:大宋唯一的铁血帝王-宋哲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宋哲宗时期却能打破人们对他固有的看法,他亲政短短七年时间率领宋军三征西夏,大破吐蕃,北拒大辽,攻灭青塘吐蕃政权,迫使黄头回鹘,西夏称臣纳贡,开疆拓土两千里,为大宋扬眉吐气,使得宋朝国力达到极盛,取得了宋仁宗,宋神宗几辈子以来的梦寐以求的功业。公元1077年,大宋后宫传来一声声婴儿的啼哭声,一位皇子终

  • 梁红玉:出淤泥而不染的一代女英雄,救大宋于危难,抗金兵于险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梁红玉祠图片,陆云梁红玉为主角的小说,大宋英雄梁红玉图片

    我们听说过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可是花木兰只是虚构的女将军,那么真实的历史中有没有这样的女英雄、女将军?当然有了,那就是今天的女主角——梁红玉,一名从官妓蜕变成一个女将军的传奇女性。我们将从悲惨不幸的早年、千里传诏的青年、共抗金军的中年和平淡幸福的晚年这四个阶段,详细解密这位女英雄,如何从一个卑贱出生的

  • 在位10年只顾玩蟋蟀,朱瞻基为何让朱棣偏爱?朱棣:造反借口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跟朱瞻基谁功劳大,朱棣为何特别喜欢朱瞻基,朱棣真的是为了朱瞻基谋反吗

    ‘蟋蟀天子’你们听说过吗?据说在他出生的那个夜晚,还在当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美梦,他梦见自己的老父亲朱元璋,亲手将象征着权力的大圭交给了他,并说出了“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的话。这种暗示,梦醒时分的朱棣怎么能够忘了呢?第二天早上,朱棣立刻就去看望自己的嫡长孙。好家伙,满脸的英气,一看就是尊贵之命!朱瞻基

  • “购物狂”宋太宗,一笔“败家投资”,让大宋赚足全世界的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太宗如何让大宋赚世界的钱,大宋钱荒,大宋宫词大结局宋太宗

    编辑|古今闲客“烛影斧声”千古疑案的主人公——宋太宗,在世人的印象里,是不择手段、灭情登台的狠角色,他是如何带领贫瘠的大宋走向富宋之路的呢?宋太宗指挥积贫积弱的宋朝人,携瓷器“杀出重围”,一举将宋朝变成一个史无前例的“暴发户”。大宋的“瓷器贸易之路”吸引众多外国商人,他们争先恐后涌入“富贵迷人眼”的

  • 宋仁宗赵祯:能够温暖世间万物的,永远是那一抹发自内心的善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扮演宋仁宗赵祯的演员,宋仁宗赵祯的掌上明珠,宋仁宗儿子赵祯

    四川成都的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有一户贫寒的人家,他们最近心情很不好。因为他们家刚刚降生了一个孩子,本来家里的生活就很困难,这不更是雪上加霜啊!十几岁的时候,刘氏嫁给了一个条件还算可以的银匠,银匠的名字叫做龚美,宋太宗雍熙年间,夫妻二人来到京城里做生意。(京城繁华)当时是宋太宗当政,而宋真宗赵恒此时只是

  • 宋徽宗的儿子赵楷,曾偷偷参加科举,还拿到了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纵观各个历史朝代,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对朱氏子孙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不许科举做官、不许经商营生,只允许拿着开国时规定的朝廷俸禄和土地佃金生活,其他朝代的皇子们都是不用劳动,却能享受着最顶级待遇的贵族。但滚滚历史中,总有几朵奇葩出现,比如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就偷偷参加过科举考试,还拿到了状元。政和九年(公

  • 朱祁钰已经坐稳皇位八年之久,朱祁镇为何还能复辟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公元1457年深夜,在大明王朝的首都发动了一场改变朝局走向的政变,但是不同于历史上的那些政变引起的腥风血雨,这次的政变几乎没有流血事件发生,影响到的人范围很小,甚至很多大臣上朝发现皇帝换人了也都默认了这个结局,之所以这样还要从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太监王振的谗言,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俘虏,明朝在于谦的主持

  • 《梦华录》隐藏大佬做女团那年,她把大宋皇帝打得屁滚尿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最后几集,皇后刘婉终于出场,她被称为《梦华录》最厉害的大boss,历史原型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历史上的刘娥,早年曾经击鼓卖艺,那时候,北方大辽国,已经有一位大女主了。她就是辽国最有名的太后萧绰。01 萧家有女初长成萧绰,也叫萧燕燕,是辽国贵族萧思温的三女儿。作为贵族之女,萧燕燕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但

  • 从游牧民族到大清帝国,一篇文章带你读懂满族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满族的起源和分布图,为什么大清皇帝是满族,大清满族格格

    完颜阿骨打一、隋唐之前的满族先民。满族最早的先民为肃慎人,白山黑水是他们的居住地。周朝时,肃慎人以其特产貂皮进贡于中原王朝,周王也以礼相待。汉代时期,肃慎后裔改称挹(yì)娄人,挹娄人穴居,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挹娄人渔猎水平很高,能够制作石坠网等工具。东汉以后挹娄人被扶余国统治,扶余国对挹娄人施以苛

  • 燕王是朱元璋第四子,他发动靖难之役时,三个哥哥为何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废过燕王吗,燕王 奉天靖难,建文四年燕王靖难图片

    燕王朱棣的三个哥哥朱棣的三个哥哥分别是大哥朱标、二哥朱樉和三哥朱棡。大哥朱标是朱元璋最为看重的儿子,朱标自小饱读诗书,还曾跟随一代学术大家宋濂学习,才学出众,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在一众官员和皇子中都很有威望。朱元璋一直对朱标寄予厚望,很早就将他立为了继承人。在朱标22岁时,朱元璋就让他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