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隆科多陪葬?雍正继位后才明白帝王心术

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隆科多陪葬?雍正继位后才明白帝王心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06 更新时间:2024/2/21 18:20:39

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手中所掌握的是绝对的权力,生杀予夺都不过是一念之间,凡事都凭天子的喜怒决断。

即便是昔日宠臣,也可能在一夕之间沦为阶下之囚,甚至在言谈之间就掉了脑袋,因此才有言道:伴君如伴虎。

在清朝时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一代明君康熙皇帝,在驾崩前点名要一个男人陪葬,这个人究竟是谁?康熙为何在临终时做出这个决定?

作为他的即位者的雍正也曾经因此感到迷惑不已,直到他登基后,真正成为了帝王,才明白了父亲的智慧。

这样一个看似古怪的决定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九子夺嫡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便是有着相同血脉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在成长过程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子嗣在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皇室而言,如果皇帝的子嗣繁茂,那便意味着帝位的继承人会有更多的选择,很多人也将这视为是国运兴盛的标志之一。

康熙来被看作满清历代帝王甚至是古代历代君主中的佼佼者,他开创了康乾盛世,让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政治、经济以及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了新气象,边疆问题也都得到了相对妥善的解决。

在一派海晏河清的明朗景象之下,其实也隐藏着许多涌动的暗流,其中最令康熙感到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储君的选择。

康熙是清代帝王中子嗣最多的,其一生与后妃共生育了55个子女,其中皇子数量多达35个,自从其原配皇后赫舍里所生的二皇子因为结党营私被废黜储君之位后,其他的儿子便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起来,从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面对着帝位,皇子们各自为营,纷纷拉拢朝中大臣,兄弟之间恨不得斗出个你死我活,而康熙则没有过多干涉,反而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最终皇四子在这场手足争斗中胜出,根据康熙留下的密诏继承帝位,并守住了康熙所开创的一番盛世,他便是雍正皇帝。

点名陪葬

九子夺嫡的过程极为残忍激烈,康熙临终前大概因此事感到过悔恨,他没有选择公开立储,而是留下了一封秘密诏书,并且还通过许多举措,为下一任的帝王铺平了这条走向权力巅峰的道路。

康熙去世前为巩固新帝统治,维护极权稳定所作出的最后一项努力便是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以此来为日后即位的雍正皇帝扶植一位死心塌地的心腹。

被康熙点名要求与他陪葬的便是隆科多,他在当时的朝中称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位权臣的站队支持,雍正才得以在激烈的斗争中脱颖而出。

康熙当时已经确定了四皇子便是储君的人选,但是这个决定是秘密做出的,没有任何人知道,满朝文武和诸位皇子都只能静静等待着最后的宣判。

但当时身体每况愈下的康熙似乎丝毫没有立储的打算,反而突然颁布一道旨意,点名要求隆科多为其陪葬,这个消息一出,震惊朝野。

隆科多看着眼前的圣旨,宛如五雷轰顶,完全不知自己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但他也不甘于就这样走向生命的尽头,于是便找到自己一直扶持的四皇子,请他为自己求情。

帝王心术

四皇子胤禛向来杀伐果断、性格谨慎,在面对隆科多的求助时,他也陷入了两难,皇帝的旨意已经下达,天命难违,自己贸然求情很可能令此前的谋划全部落空。

但是另一方面,毕竟自己能够在九子夺嫡中占据优势,离不开隆科多的帮助,如果自己不为他求情,就算自己能够继承大统,恐怕也会落得一个无人可用的下场。

几经思索后,他还是硬着头皮选择了进宫面圣,替隆科多求情。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康熙在驾崩前突然点名要一个男人陪葬,正是他为儿子谋划的手段,雍正直到即位后才知道父亲的智慧,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帝王心术。

四皇子刚一说明自己的来意,康熙便立刻答应,并且还反转态度重赏隆科多,这样的两极反转不仅让隆科多在短短时间内感受到了大喜大悲,更让他对自己一直支持的四皇子充满感激,此后更加死心塌地地辅佐他。

待到雍正真正即位成为一名帝王后,看着尽心辅佐自己的隆科多和满朝文武,才逐渐琢磨出了自己的父亲临终前那一系列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所隐藏的真正目的。

曾经身为皇子的他在九子夺嫡中练就了铁血手腕,但是等到真正坐上龙椅后才能够体会真正的帝王之心。

所谓的帝王之术,讲究的是纵横谋划,张弛有度,要让臣子不只是屈服于皇权,而是要真正臣服于统治者,不让他们再生异心。

小结:

设计巧救隆科多,是康熙为儿子帝王之路最后的谋划,也是他亲自为雍正上的最后一课,这是将雍正推向金光闪烁的龙椅的最后一步。

历经了九子夺嫡和这最后一课的雍正,真正读懂了江山社稷对于一个帝王的需求,具备了一个封建统治者应有的素养。

在雍正的努力之下,康熙所创建的盛世得到了延续,并且在其儿子乾隆皇帝的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段盛世的延续,雍正皇帝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并非所有帝王都能够像康雍乾三位一般,明君就像隐藏在历史湍急流水中的珍珠,可遇而不可求,自乾隆之后,清朝便显露出了不可挽回的颓势,封建王朝也一步步走向了尾声,这是历史的必然。

标签: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的荒唐规定,足够震碎普通人的三观,这就是当时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原本在最开始的时候,凭借无数老百姓的响应,天国取得接连不断地胜利。无论清朝官军还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都难以阻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起义军取得的优势越来越大后,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首领们,逐渐将曾经的拼搏置于脑后,开始贪图享乐。而洪秀全本身,甚至还多次称南京为“小天堂”。在这样的情况下,革命锐志不

  • 明朝一名僧人,撺掇燕王朱棣暴起造反,参与策划残忍的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不平凡的经历令他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但这不仅仅是因为经历,更是他超凡脱俗的智慧以及态度,令他留下了传奇的一生。 不平凡却又成真的预言姚广孝出生在长洲,家里代代行医,可以说姚广孝完全可以继承衣钵,传承医术。但是他并没有,甚至说想要读书当官,干一番光宗耀祖的大事。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遁入空门,取法号为道衍

  • 明朝“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怎么处置徐有贞和石享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有贞穿越,明徐有贞墨竹歌全文,明朝的朱祁镇现状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在漠北度过了一年的囚徒生涯后被迎回京师,谁料,此时已经坐稳皇位的景泰帝朱祁钰对皇兄(此时是太上皇)并不待见,毫不留情的把他和钱皇后幽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三名投机分子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乘着景泰帝病重,打开南宫宫门,拥护明英宗复辟。在

  • 乾隆留下的摊子-嘉庆皇帝终其一生咸与革新,但收效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庆与时新,嘉庆皇帝一生的4个奇事,嘉庆通宝80万以上图片

    姓名: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在位:1796~1820享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陵寝:昌陵(清西陵)子女:5子,9女皇后:喜塔拉氏继位人:旻宁(道光)青史语录“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

  • 明成祖朱棣如果不发动靖难之役的话是否可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朱棣造反的背景 朱元璋在做吴王时就册封长子朱标为世子,到大明王朝建立后自然顺理成章地做了太子之位。也本无可厚非,诸位大臣和朱元璋都把朱标作为储君来培养。但是宽厚仁慈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一下子打破了朝局的平衡。朱元璋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忠实拥趸,所以根本没有考虑其他皇子继位的可能性。直接宣布册封朱标的儿子

  •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究竟做了什么?为何整整11年不出王府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洪秀全为何定都天津,洪秀全为何没有称帝,洪秀全在南京为什么让人们分开住

    洪秀全于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的福源水村,他的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六七岁就开始上私塾,并且对四书五经十分熟悉,家里人都对他报以重望,认为他一定能考个状元光耀门楣。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也许洪秀全并不是块读书的料,他参加了三次科举都落榜了,但这也没挫败他的信心,当他打算再继续考时,身体却承受不住病倒

  • 明成祖将大宁赏给了蒙古人,是为了断绝宁王朱权的念想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把几个很有能力的儿子分封到了边境,戍边守土,其中最为重要的地方就是北平的燕王朱棣和大宁的宁王朱权。朱棣的北平连接镇守山西和蒙古,位置及其重要,他的军事压力非常的大,主要是防御的地方太广,战线很长,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军事训练场”,朱棣在北平一站二十多年,练就了他非凡的军事和管理才能

  • 明宪宗子嗣众多,是否说明万贵妃被冤枉?看下皇子生日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穿越成明宪宗朱万贵妃的儿子小说,万贵妃与明宪宗的小说,明宪宗怎么宠万贵妃

    我们先来列一下明宪宗自己和万贵妃、以及各位皇子的出生时间: 明宪宗:1447年生人;万贵妃:1428年生人;皇长子:万贵妃所生,1466年生人,同年夭折;皇次子:朱祐极,贤妃柏氏所生,1469年生人,1471年封太子,1472年夭折;皇三子:朱祐樘,宫女纪氏所生,1470年生人;皇四子:朱祐杬,嫔

  • 大清朝最奢侈的贵妇:上厕所的厕纸是少女用嘴喷上水才能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她一年光袜子的花销,就能抵得上曾国藩16年的俸禄啊。要知道曾国藩可是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学殿大学士,堂堂的正一品大员啊。慈禧太后对官邸的要求很高,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厕所。慈禧的官邸大部分都是瓷盆,但慈禧最爱的还是他的檀木雕壁虎。官邸里一个伺候了她八年的宫女说,我眼皮不浅。慈禧太后的壁虎官邸可以在国

  •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是明朝政治格局走上歧途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在封建王朝皇权至高无上,为了皇权甚至父子反目、手足相残。所以对于皇权来说所别说丞相了,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皇帝设置丞相的职位是替自己分担政务上的压力,但是绝对不想有人分摊自己的权利。历史上的野心家诸如曹操、刘裕等,都是通过宰相或者相国来实现挟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加强皇权并没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