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一个是汉武帝的姑姑。汉武帝作为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能登上皇位,她出了很大的力。
一个是汉武帝的姐姐。她把卫子夫献给了汉武帝,从而开启了一段传奇。
不过,汉朝公主的精彩,远远不止于此。
汉武帝还有一个彪悍的女儿,在他去世之后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卷入了皇位的斗争。
她就是笼罩着神秘面纱的鄂邑长公主。
01、抚养汉昭帝
鄂邑公主的前半生,是一个谜团。
史书没有记载,她是汉武帝的第几个女儿,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母亲是谁,丈夫又是谁。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并不受父亲宠爱。因为她的封地在鄂邑,位于荆州。当时的鄂邑,还是一个天气炎热、贫穷而荒凉的地方,而汉朝诸侯王和公主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封地的租金和赋税。
可以想象,得到这么一个封地的鄂邑长公主,生活条件和其他公主相比算差的,和汉武帝那封地是盐邑的宝贝女儿卫长公主,待遇更是一个天一个地。
然而,汉武帝的大部分女儿,都因为各种事件,悲惨地死去。汉武帝去世之时,鄂邑公主是他唯一尚在人世的女儿。
她也随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汉武帝去世之后,年仅8岁的刘弗陵登基为帝,也就是汉昭帝。可是他的母亲钩弋夫人早已去世,汉武帝后宫的其他妃子,也不是早逝,就是被汉武帝杀死,居然找不到可以抚养汉昭帝的长辈。
霍光等几个大臣商量之后,把汉武帝唯一在世的女儿,也就是汉昭帝唯一的姐姐,鄂邑公主,请到皇宫里居住,负责抚养汉昭帝。
鄂邑公主由此晋升为鄂邑长公主,地位上升的同时,收入也大为增加——她抚养汉昭帝的7年时间里,汉昭帝至少3次给她益封爵邑,其中有一次,就把较为富裕的蓝田县给了她。
就连鄂邑长公主的男宠,都跟着鸡犬升天。根据汉书记载,汉昭帝和霍光知道鄂邑长公主和她儿子的门客丁外人私通之后,为了讨公主欢心,特地下诏,给丁外人封官,让他好好伺候公主。
皇帝公开承认公主的男宠,历史上也没有几个公主有这么好的待遇。然而,就是这个丁外人,改变了鄂邑长公主的命运。
02、与霍光交恶
汉昭帝12岁那年,鄂邑长公主开始给汉昭帝选妃。
一开始,鄂邑长公主选中的,是周阳家的女儿。不过,消息传到辅政大臣之一的上官桀那里之后,他却有了新的想法:自己有一个孙女,和汉昭帝差不了几岁,若是孙女当上了皇后,自己的地位岂不是更进一步?
于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亲自出马,首先去和自己的亲家霍光商量,毕竟自己这个女孩,也是霍光的外孙女。
霍光却一口回绝了。一来,上官桀一家的地位提升,对于自己这个首席辅政大臣没有什么好处,二来,外孙女的只有6岁,年纪实在太小,他也不忍心看这么一个小女孩进宫。
在霍光处碰了一鼻子灰的上官安没有放弃。他转头就去找了鄂邑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
上官安恳切地对丁外人说:若我的女儿能当上皇后,我们父子一定感激你的大恩大德,会帮助你封侯。
在汉朝,之后列侯才能娶公主。丁外人作为鄂邑长公主的男宠,唯有封侯,才有希望转正。
就算不能转正,他封侯之后,有了自己的保障,就算哪天被公主厌弃,也能保住后半生的富贵了。
于是,丁外人一口答应了上官安的请求,并一个劲地给鄂邑长公主吹枕边风。鄂邑长公主果然下诏,把上官桀的孙女上官氏接进宫里,先当了一个月婕妤,后封为皇后。
那年的上官氏,只有6岁。
不过,丁外人却没有因为这件事成功封侯。
这是因为,霍光才是辅政大臣之首,能否封侯这件事取决于霍光。而霍光正对他们把自己6岁外孙女送进宫的事怒火中烧,上官桀父子好几次来找霍光,为丁外人说好话,都被霍光拒绝了。
上官桀父子又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给丁外人封侯,那就给丁外人升官吧。
软硬不吃的霍光,再一次拒绝了。
为丁外人谋取侯爵和官位的全过程,鄂邑长公主虽然没有亲自出面,却一直很关注这件事。霍光拒绝了上官桀父子,在鄂邑长公主眼里,是在打自己的脸。
她由此怨恨上了霍光。
03、造反失败自尽
鄂邑长公主和霍光交恶的同时,朝堂之上也是风起云涌。
托孤大臣之一的上官桀因为丁外人的事,也站在了霍光的对立面。而另一个托孤大臣桑弘羊,则因为无法为家中子弟谋官职,恨上了霍光。
汉昭帝的哥哥刘旦,是汉武帝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向来觉得继承皇位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汉昭帝,一直在寻找机会夺取皇位。
三个怨恨霍光,想要扳倒霍光的人,和一个想要夺取皇位的人,站在了同一战线。他们的利益氏一致的,毕竟,汉昭帝对霍光深信不疑,想要扳倒霍光,就得同时扳倒汉昭帝。
此时的鄂邑长公主,已经完全不顾什么姐弟之情。她大约是觉得,扳倒汉昭帝,扶刘旦上位之后,自己依然是新皇帝的姐姐,还能有个“从龙之功”,地位只会更高,也更有理由为心爱的丁外人谋取爵位。
鄂邑长公主等人安排了一个周密的造反计划:由鄂邑长公主出面,宴请霍光,在酒席上埋伏士兵,把霍光杀死。
霍光一死,作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和桑弘羊就可以控制朝政,废黜汉昭帝,迎接刘旦进京登基。
这个计划看起来可行性很高,一旦宴请成功,霍光很难躲得过。可是在他们正式开始行动之前,消息就泄露了。
史书没有记载,是谁向霍光告发了鄂邑长公主等人。霍光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先下手为强,把上官桀、桑弘羊和丁外人全家诛杀。
而鄂邑长公主作为汉昭帝的亲姐姐,霍光给她留了最后一丝体面,让她自己自尽了。
04、鄂邑长公主的家庭谜团
鄂邑长公主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我们甚至不知道,她是汉武帝的第几个女儿,母亲是谁,后来又嫁给了谁。
为了了解她的家庭情况,我们只能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以及近代考古成果里仔细挖掘。
一、鄂邑长公主的生母是谁
汉武帝的后宫,在史书中有记载的,一共有8人。不过从鄂邑长公主的封地待遇来看,鄂邑长公主不太可能是皇后卫子夫,或者王夫人、李夫人这些宠妃的女儿,她的生母大概是个小透明。
我们可以从史书对鄂邑长公主的称呼,来推测一下她的母亲有可能是谁。
在《汉书》里,鄂邑长公主又叫做“盖主”“盖长公主”。而汉朝的史书,又按照母亲的姓氏称呼公主的习惯,如窦太后的女儿馆陶公主,又叫做“窦太主”。
然而,汉武帝后宫的相关记载里,并没有一个姓盖的妃子。
不过,史书里汉武帝的8个后妃,未必就是汉武帝后宫所有生过孩子的女儿。有一些小透明,没有事迹,可能就没有记载。
所以,鄂邑长公主的母亲是一个姓盖的女子,可能性很大。
也有人怀疑,鄂邑长公主的母亲是刘旦的母亲李姬。汉书明确记载,鄂邑长公主是刘旦的姐姐,但是她又比卫子夫的几个女儿年纪小。这和李姬的生育时间对得上,而且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鄂邑长公主会不顾对汉昭帝的养育之情,转而帮刘旦夺位。
二、鄂邑长公主的丈夫是谁
我们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鄂邑长公主的“盖主”称呼,和她的母亲无关,而是和她的丈夫有关。
毕竟汉朝也有按照丈夫封号称呼公主的习惯。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其实封号是“阳信公主”。史书称呼她为“平阳公主”,是因为她的丈夫是平阳侯曹寿。
在汉朝,只有列侯才能娶公主。我们在汉武帝时期的列侯里找一找有没有封号为“盖”的,就可以知道这里面有没有鄂邑长公主可能的丈夫。
根据史记记载,在汉武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他的舅舅王信,也被封为“盖侯”。汉武帝年间,王信的孙子王受继承了爵位,并在元鼎五年因酎金事件失去爵位。
史书记载,鄂邑长公主是刘旦的姐姐。从刘旦的年龄推测,元鼎五年,鄂邑长公主多半已经出嫁了。
时间对得上,身份也般配,我们不能排除鄂邑长公主的丈夫是盖侯王受的可能性。
不过,在上个世纪,考古学家又有了新的发现:居延汉简记录,鄂邑长公主有一个叫做丁子沱的孙子。
我们都知道,鄂邑长公主的男宠是丁外人。难道公主嚣张到为男宠生孩子,还让孩子跟男宠姓?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还有另一种可能:鄂邑长公主的丈夫姓丁。毕竟汉书记载,鄂邑长公主是通过儿子认识了丁外人,如果丁外人是鄂邑长公主丈夫的族人,也很合理。
那么,汉武帝时期,有没有年龄和鄂邑长公主相仿的丁姓列侯呢?
还真有,那就是乐成侯丁义。
丁义,于元鼎二年继承乐成侯的爵位,这差不多是鄂邑长公主准备出嫁的时候。
而且,丁义和汉武帝的关系非常亲近。著名的方士栾大,也就是卫长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就是丁义介绍给汉武帝的。
如果他是汉武帝的女婿,鄂邑长公主的丈夫,也说得通。
可惜,鄂邑长公主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翻遍史书,也只能找到几个相对靠谱的推测,而且找不到进一步的证据,去验证哪一个推测的可能性更大。
2014年,鄂邑长公主的墓被发掘,然而里面也没有找到相关的文字记载,来解答鄂邑长公主的这些家庭谜团。
作为一个曾经抚养皇帝,并且参与造反的公主,她在历史上留下的记录,明显和她的地位不相称。
这大概就是古代女性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