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因何事与袁绍交恶并鄙视他的?

曹操因何事与袁绍交恶并鄙视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4 更新时间:2024/1/19 22:09:50

袁绍这个人来头大、势力大、派头大,然而又魄力小、谋略小、 肚量小。他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泡沫人物,曾经把自己吹涨得不可一世,高山仰止,突然间,随着晴空里一声裂帛,又迅速败落,捎带着还落下一个千古笑柄。

即使在袁绍势力最为鼎盛时期,对他也一直有着两种截然相反且很难调和的评价。

袁绍派使者荀湛威胁韩馥让出冀州牧位置时,荀谌曾接连用三个问题向韩馥发难:“论宽厚仁慈,大肚能容,为天下所同归共附,先生自以为比得上袁绍吗?论临危决断,智勇过人,先生自以为比得上袁绍吗?论家族权势,使天下多年受其恩惠,先生自以为比得上袁绍吗?”

老实的韩馥一连说了三个“不如也”,随即乖乖地将自己带甲百万、粮食可应付十年战争的偌大冀州,向袁绍拱手相让。

这样的问题别说慵弱无能的韩馥,绝大多数有点儿头脸的人,不管是朝廷重臣还是草莽英雄,回答都会和韩馥一模一样。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当时为数寥寥的有识之士,又不约而同地对袁绍表示了鄙视。这其中除了我们知道的荀或、郭嘉贾诩,当然还包括袁绍最大的劲敌曹操

曹操很早就在一次袁氏兄弟大宴宾客的场合,看出了袁绍的危害作用,所谓“乱天下者,必这两兄弟”,几乎与此同时,曹操也暗暗萌生了日后加以剿除的念头。

不过,上文荀谌所提的第三项“家族权势”,又确实字字确凿,袁绍无人能及。

史载:“袁本初四世三公(一曰五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是实情,虽然“三公”之位在不同的朝代,所指不尽相同,即在汉朝也时复有变,但“三公作为朝廷重臣的象征,则没有变化。姑以“太尉、 司徒、司空”为例,袁绍四世先祖中,都有人位列其中。

可见,一登 “三公”,人臣之位遂极,培植爪牙,罗织亲信,发展家族势力,便是想当然的了。袁氏家族既累世独多“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也就不足为怪了。

经过百余年的经营,袁氏家族遂在中原撒下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它对袁绍自然构成了一笔丰厚的家族遗赠。

说句公道话,在如何最充分地利用这笔遗产,有可能的话再让它滚动生息,不断增值,以求收得更大的名声方面,袁绍显得颇有天賦。他没有像败家子那样白白糟蹋了好名声,相反,虽然他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他仍然在短短几年内,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江湖上留下了甚至比父祖辈还要响亮的名声。

少年袁绍,相貌堂堂,器宇不凡,已完全是一副当代孟尝君的做派。待人接物,有口皆碑,致使天下英豪,“莫不争赴其庭”。

当时的袁绍表面上还极有平等观念,不摆大贵人的臭架子,这一点你单单从停靠在袁家门口的各式大小车辆上也能略窥一二。打个比方,在今天就好像既停着豪华的劳斯莱斯、凯迪拉克,又有普通的夏利乃至奥拓,你甚至还能看到人力三轮。

袁绍的行为自然引起了京城长安的不安,中常侍赵忠就曾在皇帝面前打过这样的小报告:“袁本初在那边收买人心,广树亲信,大收人望,罗织敢死之士,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袁绍当时在朝廷中担任太傅要职的叔父袁隗,听到这些传言后非常紧张,急忙传信给侄子,要他收敛点儿。袁绍依旧我行我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以及军阀混战,东汉王朝已经威权扫地,汉献帝身上除了一件褴褛的皇袍外已是所剩无几。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甚至还想自己当皇帝,如按《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载,195年盘踞江淮一带的袁术就公然假造图谶符命,以“应天顺命”的名义自立为帝。失败后,又将帝号归之占有青、冀、幽、并四

  • 三让徐州是真的吗 曹操为什么屠徐州 吕布偷袭兖州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陶谦,字恭祖,扬州丹阳(今安徽宣城)人,生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是东汉末年的老一代军阀,曾任幽州刺史。中平五年(188)冬十月,青州、徐州一带的黄巾起义再度爆发,陶谦被中央政府调任为徐州刺史。上任后他很快就将起义军赶出了徐州,后来升任徐州牧。陶谦刚在徐州站住脚,就和曹操结下了“杀父之仇”——曹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有哪些原因,难道仅仅是因为失街亭吗?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吧!探索一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正原因!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

  • 司马懿与诸葛亮有几次交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懿与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上,蜀国和魏国的两大军事谋略家和军事重臣。司马懿跟诸葛亮正面交锋一共有两次:街亭之战和上方谷之战。真正第一次交手是街亭会战。从战役部署上讲,诸葛亮略高司马懿,因为诸葛亮先派人马据守街亭,当司马懿的人马赶到,见街亭有兵把守,司马懿自叹“我不如也”。但是当他发现守街亭的是个庸才,

  • 周瑜怎么死的 是病死的还是被还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个别英雄人物扭转了历史的走向。毫无疑问,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它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而决定这次战争结局的众多人物中,周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受戏剧小说等影响,周瑜一直被塑造成一个气量狭隘之人,甚至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很有雅

  • 温酒斩华雄典故由来人物华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温酒斩华雄的典故说的是什么故事?温酒斩华雄的典故怎么来的,温酒斩华雄的典故中有哪些人物?本文来说说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温酒斩华雄典故简述“温酒斩华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

  • 关羽败走麦城故事简介败走麦城故事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羽败走麦城故事简介:败走麦城的主人公是谁?败走麦城故事内容是怎样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关羽败走麦城故事简介败走麦城,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后以“败走麦城”比喻陷入绝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麦城在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乡境内,距市平阳镇20余公

  • 煮酒论英雄典故简介煮酒论英雄故事内容和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历史上的煮酒论英雄典故说的是什么故事?为什么煮酒论英雄?本文来说说煮酒论英雄的历史典故。煮酒论英雄典故简介《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里面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

  • 黄巾起义的历史典故简介黄巾起义事件过程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是上的黄巾起义是怎么回事?黄巾起义怎么爆发的过程怎么样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说说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简介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

  • 草船借箭的典故简介草船借箭典故的内容和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草船借箭的典故简介:草船借箭典故讲述了什么故事?草船借箭的典故发生在什么时候?本文来说说历史典故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典故简介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