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职大体可以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为: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管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等事。
刑部: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等事。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废除了丞相,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