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明朝都是汉人正统的大王朝。那么汉朝和明朝最大的差距在哪呢?
刘邦建立的王朝,盛极一时,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符号。
明朝,作为一个曾经强大的王朝,近代以来为人青睐,明朝前期开疆拓土,远征异域,《明史》说:“远迈汉唐。”又说:“盖兼汉、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
意思是:明朝的疆域和武功,已经超越汉唐,为历史之最。
笔者以为,明朝确实很了不起,但是他并没有达到汉朝的高度,汉朝即便在灭亡时仍很强大,而明朝则是被自己活活搞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朝与汉朝相比少了一个重要的举措!
这个举措是什么呢?就是强力的削藩!
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当时的政局出现两种架构的争论:一派认为应该实行周朝的分封制,另一派认为应该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选择了后者。
郡县制当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但是任何制度都要由现实决定的。秦朝的郡县制导致了地方控制力不足,因此秦始皇死后不久,农民起义烧遍全国,秦朝灭亡。
针对郡县制过于超前的弊病,刘邦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以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
刘邦大封刘氏子嗣为地方实权王爷。
刘邦的这个举措是有效果的。后来吕氏乱政,几乎要颠覆刘氏天下,之所以没有成功,除了周勃和陈平在中央的主持,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刘氏地方实力派始终牵制着吕氏。
《史记@孝文本纪》就说:“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
地方实权王爷在最初有他的好处,但时间一久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长久之后,诸王子孙繁衍,代代扩张,到最后就会尾大不掉,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甚至威胁。
汉景帝、汉武帝时代,就是针对诸王的威胁,发生了汉朝的“削藩战争”,史称“七国之乱。”
通过周亚夫的战胜,汉景帝灭掉了包括吴王在内的几个强大的诸侯王,武帝即位,继续进行了强力削藩,颁布“推恩令”,从制度上断绝了藩王坐大的可能。
什么是“推恩令”呢?就是规定,藩王的领土必须分给每个儿子。这样一来,藩王的领地就随着子孙的繁衍越来越小,慢慢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直到最后被朝廷全部收回。
汉景帝汉武帝的两代改革,将汉朝藩王危险降到最低,为汉朝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