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流放与充军为何比杀头还让人恐慌?

流放与充军为何比杀头还让人恐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02 更新时间:2024/1/23 6:35:04

封建社会里有一项酷刑制很是让人胆寒,有些酷刑是对身体极大的折磨,但有一种刑罚虽不是直接作用用于肉体却比砍头还让人害怕,那就是流放。

在中国古代正式的刑罚分为五等,依次递增为“笞、杖、徒、流、死”,仅次于死刑的就是流放,如果按照常理来说流放与死刑相比简直是天大的恩典,但是流放和它的辅助刑罚充军在古人的眼中比杀头还要恐怖。

(清代西洋画中的充军者)

流放就是将犯罪之人从故土放逐到偏远荒蛮之地,在医疗条件与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前往烟瘴疠气之地无异于死路一条。况且在安土重迁的中国古代,能够死后埋在乡土是所有人的夙愿,但流放之后毫无疑问就将这条维系着宗族、姓氏、血脉的道路断绝了。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诗句就可以看出韩愈深深地绝望,但别忘了韩愈是以官身贬谪到潮州的,情况与平民相比已经是大为改观了。

在清代以前,历代流放犯人的所在多在西南部,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夜郎西”,还有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所在儋州(今海南)都是有名的流放之地。但到了明朝之后,流放的地位逐渐被不在五刑之列的充军所渐渐代替,原因就是明代初立之时边疆不稳,内部州县又因为战争导致行政区域不断改划,而这样混乱的管理也使得作奸犯科之事不断滋生,所以朱元璋决定在明朝实行严厉的充军制度。

(清代西洋画中的刑罚)

充军顾名思义就是充作军前效力,由明代于需要防御北元以及其他游牧民族南下,明朝在北方设立了大量的卫所等军事堡垒,所以此时充军的重点多为宣大、辽东一线。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凡是被判充军的犯人,在大理寺审查完毕,将卷宗交付给刑部十三个清吏司中的陕西司登记造册,重新编排后,发给管理该犯人的百户领去充军。在当时北方的犯人多充军于云南、四川等地,而南方的则交付于当时的北平、大宁、辽东各个卫所,随后又增设了发往极边沿海、瘴疠等地充军的条例。

充军在明代甚至比流放还要严重,流放在明代还可以减刑,但充军之法事关国家安全,所以一旦被判充军,就是终身在卫所效力。除此之外还有永远效力者,乍看下来终身与永远是一样的,但实质上永远充军指的就是犯人死后由其亲属接替,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永远,与国同休。并且朝廷每年都会派遣御史前往边境清军,逢缺必补。甚至有的人家已经绝户了,但在充军名册上的名字还没有被注销的,他的空缺就会由官府派人将他的宗族、里长或者是临近村子的人抓来填补缺额,“鸡犬为之不宁”。

(清代西洋画中的刑罚)

后在明朝嘉靖年间,有御史周时亮、胡宗宪感于充军之苦,分别请求嘉靖皇帝同意用银两赎减充军的刑罚,但却被朱厚熜一句“岂可预设此例,以待犯罪之人”,冷冷的挡了回去。等到万历二年的时候,给事中严中和进言,请求皇帝将永远充军免去,但万历皇帝“皆不准”,一直到最后,才下令已经绝户的充军人犯,可以不必再抓捕其乡人来填充。本来作为流放补充刑法的充军是次于死刑的惩罚,可结果却成了祸及家人的恶事,而且充军之人前往卫所的衣装、资费全部由家人负责,甚至在明朝亡国之后,清朝统计户籍的时候,这些永远充军的后代依然存在,“刑惨莫过于此者”。

到了清代之后流放与充军也渐渐融合为一体,而且由于西北和辽东的统一,清代流放与发配的地点也变得更多了,但也正是因为地点多,所以管理制度也很混乱。乾隆八年,刑部编辑了“三流道里表”用以按照里数和地点安排流放去向,到乾隆三十八年,兵部又为充军编辑了“五军道里表”,“凡发配者,视表所列”,所去地域也变成了尚阳堡、宁古塔、齐齐哈尔、黑龙江、乌鲁木齐、巴里坤等地。而为了区别明朝,清代也将充军流放的罪责只限于罪犯自身,不再祸及家人、邻里。

1900年后,清朝国家体制与时局都发生了巨变,所以当时的清政府也在追求新政,而刑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光绪二十八年山西巡抚赵尔巽上书皇帝,请求在各省分别设立罪犯习艺所,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犯人圈进看管起来,还可以产生劳动价值。经过刑部审核之后,这项建议得到了实施,并规定此后流放与充军者,不必前往军前效力,可在发配地习艺所做工,流放两千里者工作六年,两千五百里者工作八年,三千里者十年。紧接着又规定凡是流放与充军期满者,释放之后听其自谋生计,并且可以在当地转入民籍,自此之后流放、充军的人数锐减。

(清代西洋画中的刑罚)

到了光绪二十九年,刑部奏准将充军从刑律中删去,并且将流放改为了安置习艺所学艺。此后又经过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所奏“恤刑狱”的折子和西方法律的传入,逐渐将五刑中的笞杖改为罚银,徒流也变成了习艺所安置,就连死刑中的斩立决和斩监侯也改为了绞刑,就在举国的刑法体系开始巨变的时候,宣统三年到了,一切功绩化为乌有,流放与充军这对古代刑法中的将亲族家人一网打尽的怪物也从此彻底消失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哪个省在六大朝代中出的历史人物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省在六大朝代中出的历史人物最多?注:本文资料与观点大部分摘录自民国大师丁文江先生的文章《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因本人于近日第一次看到此文,阅后感觉写的非常好(不好就怪了,丁文江大师,其实是被当代遗忘了的民国大师,至于被遗忘的原因,将来我会徐徐道来),故摘录出来发给大家看看。

  • 中国史上从未衰落的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族姓氏文化渊源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姓氏,但是长久不衰的姓氏并不多,今天我们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姓氏,这个姓氏在中国历史上从未衰落,现在这个姓氏也是遍及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一支,这个从未衰落的姓氏是哪一个呢?这个姓氏就是陈姓,说到陈姓,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伟大的家族,义门陈氏,在832年的

  • 历史上四大美男子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美女不少,最出名的是四大美女!但很少有说给帅哥排名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男。有人说:有唐伯虎吗?掌柜可以明确的说,他太丑,没有!也许若干年下去后,掌柜也可能雄踞这第五大美男子的席位,不过那是后话了,呵呵 (各位客官可以随意吐槽)第一位:潘安朝代:西晋描写:姿容既好,神情亦

  • 盘点: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小的10个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华大地封建史五千年来王权频繁更迭,在特殊时期还曾连续出现短命的政权,也出现了很多领域很小的政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史上上最小的十个政权。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小的10个政权应该有这些,不对的欢迎拍砖。先说说三国时期群雄割据阶段,袁术听信谶言“代汉者当涂高

  • 清朝的官吏制度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看过很多清宫大戏,里面的官员给人一种感觉朝服都穿的一样,那么究竟谁的官职高,谁的低呢?相信大家都有这个疑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一下清朝的官吏制度。清代职官的品级是按官吏职位高低来分,分为十一个品级,品级数越大,职位越低。最低的职位是法官,最高的职位是正一品。大清朝在入关之前,官职世代承袭,由小

  • 这些开国名将却落得“兔死狗亨”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将士们尽心尽力为君王打下了大片江山,坐上了龙椅后,本指着谋个一官半职或安享晚年。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下文罗列了中国古代帮助君王完成天下事后,惨遭“走狗烹”命运的四大开国名将。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韩信官爵:汉大将军、齐王、楚王、淮阴侯战功:渡陈仓、定三秦、灭魏、破赵、降燕、

  • 中国历史其实是三个短命王朝打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王朝对中国的历史起到了很重要的重用,并且这三个王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短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个王朝。说起古代中国,同学们一定很骄傲,古代中国长期领先世界,汉、唐、宋都是十分繁荣的王朝。汉朝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强大,唐朝不仅军事力量强大,经济文化还高度繁荣,而宋朝军事力量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最悠久五大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你知道自己的姓氏是否是中国古代的五大家族吗?其实在中国悠久历史当中,有这么五大家族,他们的子子孙孙才能算的上是名门之后,个个都是一方豪强,名垂千史.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中国古代历史最悠久的五大家族:清河崔氏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和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东汉

  • 为何说最毒妇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最早的时候,它是汉语诗句,出自小说《封神演义》。全诗为:“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皆是可(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形容女子心肠狠毒。一说“最毒妇人心”这句诗是出自《二刻拍案惊奇》卷之十赵五虎合计挑家衅莫大郎立地散神奸诗曰:黑蟒口中舌,黄蜂尾

  • 穿越千年的计谋: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最为出名的谋略家,关于他的军事奇迹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子午谷,位于今陕西长安县南,乃是关中通汉中的一条谷道, 绵延300余公里。公元227年,诸葛亮进军汉中,第一次北伐,然后心里就犯嘀咕:从汉中进军关中,有三条道儿,一条是栈道,一条是陈仓,一条是子午谷。该走哪一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