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花木兰替父从军真有此事吗

花木兰替父从军真有此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25 更新时间:2024/2/14 15:41:21

在我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北方流传着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辞》,讲述了一位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首民歌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传唱至今,使人们对“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充满了敬仰。

传说中木兰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按照当时的征兵制度,木兰的父亲也要从军。但木兰的父亲年岁已大,并且染病在身,根本就不能参军上战场杀敌。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舍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后。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战争一直持续了12年,由于木兰作战勇猛,武艺、兵法样样精通,在军中屡立战功,脱颖而出的她渐渐从一名普通士兵跃居为一名将军。

战争结束了,大军终于凯旋而归。皇帝论功行赏,封木兰为尚书郎。但是,木兰却不愿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

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12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于是,木兰从军的故事就一传十、十传百,在民间流传开来。虽然木兰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在正史中却没有关于她的记载。我们见到的最早记载木兰从军故事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其中描写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究竟是学杜撰,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呢?

对于在历史上有无木兰这个人的问题,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木兰”的名字最早见于民歌《木兰辞》,无正史记载,她只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文学形象,并非真有其人。而另外一些人却认为,没有被记载入正史的并不代表本人不存在,中国古代就连位高至宰辅者也未必尽入正史,特别是武将,即便参加过征战者也只不过写进了几位战绩功勋特别卓著与地位名望特别显贵的人,况且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真人真事的不计其数。

这些人首先认为《木兰辞》中描写的故事其实发生在唐朝。首先,诗中有“可汗大点兵”句,查遍二十四史,天子而兼有可汗之称的,仅有唐太宗一人。其次,诗中有“从此替爷征”句。只有唐初实行的府兵制,才有子代父征的规定。虽然府兵制早在北魏就出现了,但都没有子代父征的规定。再次,诗中描写府兵制的诗句甚多,如“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等等,都是只有唐初有了自备资粮兵器的规定才有可能产生这种行动。

诗中还有“出门看火伴”等句,也只有唐初的折冲府才规定十人为火,据此可佐证木兰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唐初。再次,诗中有“策勋十二转”句,只有唐代置司勋吏,掌管官吏勋级,凡达到十二转者称为上柱国,对立有战功的将士先授以荣衔,再封以相适应的官职。最后,诗中有“愿借明驮千里足”句,史书记载:“唐制,驿置明驮使,非边塞军机,不得擅发。”据此,木兰的故事亦应发生在唐代。

宋代的文学家程大昌在《繁演露》中说:“乐府有木兰,乃女子,代父征戍,十年而归,不受爵赏,人为作诗,然不著何代人,或者疑为寓言,然白乐天题木兰花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即来。又杜牧有题木兰庙云云,既有庙貌,又云曾作女即,则诚有其人矣!”明朝的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也有相似的说法。

他们都根据白居易和杜牧的诗句,不仅认定历史上实有木兰其人,而且认定木兰是唐代人,唐代人对于唐代史实当然是了解的,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修过《通典》的著名史官,杜牧的《题木兰庙》相去初唐只不过几代人,木兰从军的故事经由杜佑考证后再传给杜牧,事实应是可靠的,况且如果木兰的故事不是史实,为什么唐代众多的诗人对之竟毫无怀疑呢?这说明唐人非常熟悉木兰,从这个意义上,木兰确系历史人物,只是《木兰辞》中记载的南北朝的木兰从军或许并非真实。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梁武帝萧衍为何不近女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以武力逼迫齐和帝禅位,其御极48年,在南朝皇帝中列第一位。梁武帝专设机构用作他与庶民百姓之间的沟通渠道。解民情,观察治理得失;访察贤能,举拔被埋没的人才;兴水利,斥冗员。使梁朝初20多年间国势蒸蒸日上,出现了三国由乱转治后的盛世局面。 而且生活节俭方面更是做到了皇帝所不能做到的,他

  • 大周后的真实死因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李煜,他是一个诗作经常出现在学校课本里,且标红“熟读并背诵”的词人,但是却不被广大中小学生讨厌。因为他的词婉约伤怀,通俗易懂又让人观之心痛,稍稍熟读即可成诵。比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千古名句。中学里背诵他的诗作的时

  • 北魏为什么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魏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外族征服王朝。这个王朝在经历了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后,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原霸主。同时,北魏也多次发兵草原与西域,控制了很多塞外地盘。但就在帝国如日中天时,孝文帝却坚决将首都从平城迁到了洛阳。他这么做的深层次目的是什么?是否和北魏帝国的毁灭有直接联系?北魏选择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

  • 元嘉之治是哪个朝代的皇帝元嘉之治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建康,皇宫内外的空地上遍植桑树,不少房间腾出来,搭起无数匾架,宫女们穿梭似的出入忙碌。这是宋文帝刘义隆鼓励在宫内养蚕,作为全国大办农桑的榜样。宋文帝笃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员督办农业,不仅提倡广为种麦,而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修坡开田,种植水稻,同时大力发展蚕桑、苎麻、树木、

  • 李靖大破突厥的真实历史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的突厥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民族,他们在北方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突厥各部落曾统一为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后来在隋朝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突厥可汗是原突厥汗国王室的嫡系后代,所以非常强大。他们依仗国力强盛、兵肥马壮,经常侵扰唐朝的北部边境。唐朝刚建立时,唐高祖忙于收服中原内地,

  • 梁武帝萧衍竟然饿死了究竟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经过了三国时期的混战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又天下大乱,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平民百姓将它当作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词,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

  • 毛皇后是谁?毛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皇后那是女人中最尊贵的了,那是皇家的体面和尊严。应该是享尽荣华富贵,衣食无忧。但下面这位皇后,要亲自上阵杀敌,而且被俘虏后,在军营还受尽百般凌辱,最后受裸刑而死,十分凄惨!“将门虎女”这位皇后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皇帝符登的皇后毛皇后。这位符登就是大名鼎鼎的淝水之

  • 拓跋焘为什么重道轻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444年(北魏太平真君五年)正月,人们还沉浸于欢度佳节之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突然下了一道禁佛的诏书,大意是:“愚民没有知识,为妖邪诱惑,私养师巫,挟藏谶〔chén〕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还有一些沙门假借西域虚诞的说教,妄生妖孽之事。这些都不是统一政化、布淳德于天下的。自即日起,王、公以下及庶人有

  • 北齐胡太后:甘做妓女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的皇后、皇太后很多,但像南北朝时期北齐胡太后这样荒淫无度、寡廉少耻、竟然以做妓女为乐的皇太后实属罕见。胡太后是北齐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因原)人,她的名字是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只知道她出生于名门望族,父姓胡名延,属安定胡氏,是当地名门。母亲是范阳卢道约的女儿,范阳卢氏,同样是当时声名

  • 韩子高:历史上第一位帅哥男皇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昔闻周史,今歌白童。玉尘手别,羊车市若空。谁愁两雄并,貂应让侬。”这是当年陈文帝特为韩子高所作的。韩子高就是陈文帝的男皇后。韩子高的确很帅!冯梦龙在他的《情史》里写韩子高,还动用了《诗经》里的典故,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螓首膏发、自然蛾眉,见者靡不啧啧”。这位帅哥是如何做了皇后的?韩子高本名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