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为什么迁都

北魏为什么迁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906 更新时间:2024/2/10 18:51:56

北魏是历史上非著名的外族征服朝。这个王朝在经历了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后,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原霸主。同时,北魏也多次发兵草原与西域,控制了很多塞外地盘。但就在帝国如日中天时,孝帝却坚决将首都从平城迁到了洛阳。

他这么做的深层次目的是什么?是否和北魏帝国的毁灭有直接联系?

北魏选择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作为首都,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们的崛起和称雄北方。因为大同本身的战略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由东北亚山林进入草原发展的新兴势力,建立北魏的鲜卑人的主要力量就集中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地区。他们在汉末到三国时期,又逐步进入了南方的一些汉地郡县。

这样的复杂起源,让他们一路上兼并吸收了大量外来成员。比如匈奴势力衰微后,很多原本臣服匈奴的部落就成为了新鲜卑霸权的一份子。类似的情况在鲜卑人逐渐进入汉地后,再次发生。很多编户齐民制度下的流亡者和战乱时的难民,都成为了鲜卑治下的居民。

经历了永嘉之乱后的混战洗牌中,鲜卑人意识到牢牢控制平城这个地方,是关乎己方势力生死的大事情。只要占据这里,他们就可以获得从阴山-鄂尔多斯草原方来的贸易和技术渠道支持。同时,依靠草原南部的农牧混合经济,来强化自己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平城本身处于什么位置呢?当地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牧业经济混合带,这样基本样式从先秦时候的晋国到清初的康熙时期,都是如此。因而控制这里,不仅可以顺利的获得北方的战马、骑兵兵源,也可以获得西面来的贸易机会与武器技术。而且不用担心过度深入中原后,失去对北方六镇兵马的控制,或是过早的成为四方打击的众矢之的。

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战略决策,促成了北魏王朝的成功。相比后来迁都洛阳后引发的一系列内部问题来说,建都平城时的北魏可谓是欣欣向荣。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培养雄才伟略具有多变格局思维的君主,更有助于让本族的军功贵族保持自己的武力传统与社会地位。多样性的经济结构,有助于国家发展更好的混合军队。

平城就还是这个一个控制南北交通要地。北魏从这里发兵反击草原上的柔然势力,或者是南下攻略中原。他们在当时也清楚自己是北方征服者的角色,不希望将有限的人口淹没在中原的被征服者海洋里。平城由于其地理位置与经济结构,塑造了与内地民风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鲜卑人在这样开放式的环境下,是比较舒服的。

但以上这些因素,恰恰是孝文帝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他选择迁都洛阳,实际上更多是为了加强自己的个人集权。因为平城距离鲜卑过去的基地太近,又有六镇的贵族制约自己。他要做到乾纲独断,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首都一旦迁到了洛阳,让孝文帝各种不舒服的情况就会大为改善。大臣官宦们都成为了与地方家族脱钩的职业官吏。只有依靠皇帝个人权威帮助,才能继续获得高位。反过来,也因为他们不再源自地方势力,失去了对皇帝本人的制约能力。尤其是在前两代,会感觉自身与皇帝一起,置身于被征服者的洋大海。这样对样君主的效忠,就会更上一层楼。

当然,孝文帝的子孙很快就尝到了孝文帝为自身欲望而透支战略格局的后果。原先的鲜卑贵族,开始出现剧烈的两极分化。南方的职业宫廷官吏与北方继续军镇戍边的军事贵族,产生了严重矛盾。由于无法调和,矛盾加深后,酿成六镇兵变的惨剧。

北魏的由盛转衰,也就从离开平城开始。虽然他们在来到洛阳时,风光无限,但黯然退场时却也异常落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嘉之治是哪个朝代的皇帝元嘉之治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建康,皇宫内外的空地上遍植桑树,不少房间腾出来,搭起无数匾架,宫女们穿梭似的出入忙碌。这是宋文帝刘义隆鼓励在宫内养蚕,作为全国大办农桑的榜样。宋文帝笃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员督办农业,不仅提倡广为种麦,而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修坡开田,种植水稻,同时大力发展蚕桑、苎麻、树木、

  • 李靖大破突厥的真实历史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的突厥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民族,他们在北方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突厥各部落曾统一为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后来在隋朝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突厥可汗是原突厥汗国王室的嫡系后代,所以非常强大。他们依仗国力强盛、兵肥马壮,经常侵扰唐朝的北部边境。唐朝刚建立时,唐高祖忙于收服中原内地,

  • 梁武帝萧衍竟然饿死了究竟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经过了三国时期的混战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又天下大乱,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平民百姓将它当作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词,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

  • 毛皇后是谁?毛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皇后那是女人中最尊贵的了,那是皇家的体面和尊严。应该是享尽荣华富贵,衣食无忧。但下面这位皇后,要亲自上阵杀敌,而且被俘虏后,在军营还受尽百般凌辱,最后受裸刑而死,十分凄惨!“将门虎女”这位皇后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皇帝符登的皇后毛皇后。这位符登就是大名鼎鼎的淝水之

  • 拓跋焘为什么重道轻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444年(北魏太平真君五年)正月,人们还沉浸于欢度佳节之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突然下了一道禁佛的诏书,大意是:“愚民没有知识,为妖邪诱惑,私养师巫,挟藏谶〔chén〕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还有一些沙门假借西域虚诞的说教,妄生妖孽之事。这些都不是统一政化、布淳德于天下的。自即日起,王、公以下及庶人有

  • 北齐胡太后:甘做妓女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的皇后、皇太后很多,但像南北朝时期北齐胡太后这样荒淫无度、寡廉少耻、竟然以做妓女为乐的皇太后实属罕见。胡太后是北齐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因原)人,她的名字是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只知道她出生于名门望族,父姓胡名延,属安定胡氏,是当地名门。母亲是范阳卢道约的女儿,范阳卢氏,同样是当时声名

  • 韩子高:历史上第一位帅哥男皇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昔闻周史,今歌白童。玉尘手别,羊车市若空。谁愁两雄并,貂应让侬。”这是当年陈文帝特为韩子高所作的。韩子高就是陈文帝的男皇后。韩子高的确很帅!冯梦龙在他的《情史》里写韩子高,还动用了《诗经》里的典故,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螓首膏发、自然蛾眉,见者靡不啧啧”。这位帅哥是如何做了皇后的?韩子高本名蛮

  • 揭露历史上山阴公主的真实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楚玉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公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人,有“皇族第一美女”之称,初封山阴公主,待其弟刘子业(前废帝)即位后封会稽长公主。作为南宋朝孝武帝刘峻的第一个孩子,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这也为山阴公主日后的放荡行径埋下了隐患。山阴公主嫁给何戢后,不满足

  • 盖吴起义历史简介盖吴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445年(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在长安以北的地方,十多万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北魏的统治,直到拓跋焘御驾亲征,才被血腥镇压下去。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卢水胡人盖吴,年仅二十九岁。卢水胡是居住在卢水、湟水一带(今青海西宁西)的一支少数民族。东汉及三国时期,卢水胡分布极为广泛。东晋末年和北魏初年,在凉州的北凉就是卢水

  • 冯媛皇后不会说汉语 结果被废还被皇帝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魏孝文帝一生共有两位皇后,都姓冯。第一位皇后叫冯媛,本来可以皇后的位置就是她的,可惜她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不说普通话,也就是汉语。事情是这样的,公元490年,孝文帝23岁,他开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迁都洛阳,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语正中原,四是“不杀太子母”。改革遭到了大多数朝臣贵族的反对。孝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