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盖吴起义历史简介盖吴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

盖吴起义历史简介盖吴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67 更新时间:2024/1/17 4:13:16

445年(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在长安以北的地方,十多万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北魏的统治,直到拓跋焘御驾亲征,才被血腥镇压下去。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卢水胡人盖吴,年仅二十九岁。

卢水胡是居住在卢水、湟水一带(今青海西宁西)的一支少数民族。东汉及三国时期,卢水胡分布极为广泛。东晋末年和北魏初年,在凉州的北凉就是卢水胡沮渠氏创建的。北凉被北魏所灭后,卢水胡的部族和沮渠氏的家族不断起来反抗。

吴起义前,北魏民间流传着“灭魏者吴”的谣言。445年九月,盖吴率领卢水胡部族在杏城(今陕西洛川西南)举起义旗,附近各郡的各族人民包括一部分汉人纷纷响应。

北魏初年,在边境要塞地区设立了一些军事据点,护卫平城并镇压和管理少数民族,这些据点称为“镇”。当时长安镇的副将拓跋纥听说盖吴起义,以为不过是一些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他率领镇兵前去讨伐,幻想马到成功,一举平定盖吴而向平城报功。竟不料他的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还赔上了自己的一条命。

盖吴首战告捷,喜讯传遍了渭水南北,起义群众歌舞欢庆,声势烜〔xuǎn〕赫。北魏的官吏和富户们胆战心惊,纷纷逃到渭水以南的山区,靠近长安,以求得到北魏政权的保护。长安镇向平城告急,拓跋焘火速命令高平(今甘肃固原)敕勒族的骑兵赶到长安,又下诏给将军叔孙拔,集中并州、秦州、雍州的兵马,屯兵渭水以北,准备一举扑灭盖吴。

河东郡汾阳(今山西万荣南)人薛永宗,同姓有三千余家,是当地的一支强族。盖吴起义的前一年,他们已在河东揭竿而起。这支队伍攻入北魏大牧场,夺取了官马数千匹,人人骑上高头大马,风驰电掣般地来往奔跑,铁蹄声远达数里之外,真是八面威风!北魏秦州刺史周观率军去征讨,碰得头破血流,大败而归。周观自己中了流矢,卧床不起。薛永宗的义军攻占了好几个县,杀死北魏官吏,烧了官衙,接着又打到闻喜(今属山西)。闻喜县令和其他官员吓得六神无主,闻喜大族裴骏带领家中几百人来援救。薛永宗不愿大族相互残杀,自行撤走。盖吴起义后,薛永宗派人前去表示归顺之意,接受了盖吴的指挥。

盖吴的部将白广平率领一部分义军向西发展,与新平、安定起义的一些少数民族酋长挂上了钩。他们进攻城(今陕西陇县西南),杀死了守城的魏将。盖吴的另一支队伍在临晋(今陕西大荔)以东和魏军大战,双方战死及溺毙于黄河里的共约三万人。

盖吴的另一支队伍打向长安。叔孙拔的三州兵马同他们在渭水之北血战了几天几夜,魏军吹嘘砍了三万多义军的头颅。

起义军虽然损失不小,却愈战愈强。十一月里,拓跋焘派出三路人马共六万人,分别镇压盖吴、薛永宗和白广平。魏军气势汹汹,连续攻打了两个月,没有什么战绩。盖吴声称自己是天台王,分封百官,要跟拓跋焘唱对台戏。

拓跋焘十分震怒,破口大骂将领们太不中用。第二年正月他亲自出马,随军设立行台,百官从征,崔浩担任都督行台中外诸军事。大军到了蒲坂,箭伤未愈的周观听说拓跋焘御驾亲征,吓得一骨碌滚下病床,飞马迎接。不料箭创崩裂,血流不止而死。拓跋焘恨周观打了败仗,在他死后还撤了他金城公的爵位。

隔了一天,魏军浩浩荡荡逼近薛永宗的驻地,天色将晚时层层包围了义军。薛永宗想乘魏军立足未稳,先打他一个下马威。拓跋焘见已是薄暮时刻,不想交锋,便问崔浩道:“初来乍到,还是明天再厮杀吧!”崔浩说:“薛永宗不知道陛下亲自到来,以为还是那些酒囊饭袋来吵吵嚷嚷呢!眼下北风怒号,可以大助军威。我们若全力进攻,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收拾他们。如果现在不立即进攻,薛永宗看到御驾亲征的盛大兵势,吓得今天夜里就会溜走。”拓跋焘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下令全军出击。薛永宗寡不敌众,一败涂地,自己血战而死。其余男女老少眼看败局已定,又无法逃脱,他们誓死不做俘虏不投降,纷纷跳入汾水的急流中壮烈牺牲。拓跋焘还不罢休,下令屠杀拥护起义的百姓。然后全军渡过黄河,向长安进军。

拓跋焘出师前,盖吴深感要和北魏较量下去,单靠起义群众是不够的,他派了专使赵绾到建康给刘宋王朝上表,大意说:“长安洛阳失陷已多年了,虎豹豺狼横行纵毒,百姓多么痛苦!我一举义旗万众响应,但若不是大宋屹立江南,众望有所归向,胜利是难以获得的。现在祈求陛下派出一旅之众来河、洛,鼎力相助,并望多赐兵器,使我们得以痛击魏寇,直至倾毁它的巢窟。即便我们后退,也可以为宋宣威,守卫旧京,恢复洛阳和凤鸣鸾的气象。”

拓跋焘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盖吴闻讯,暂避锋芒,撤到长安以北约九十里的地方。拓跋焘对崔浩说:“渭水以北空空荡荡,没有粮草。兵马吃什么?我想渡过渭水,西至长安再说。”崔浩答道:“听讲盖吴驻扎之地离这儿只有六十里路,大军日内便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盖吴一天时间就足够了。如果我们先去长安,盖吴的队伍便会趁机散入北面的山谷里,那么我们就不容易扫荡干净了。”拓跋焘没有听从,指挥人马南渡渭水。盖吴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占领了北方许多险山峻岭,严加防守。十多天后魏军才陆续来到渭北,与盖吴起义军对垒。

拓跋焘以为盖吴也会像薛永宗那样一触即溃,不料交锋后却是棋逢敌手。两军几乎无日不战,双方死伤都很大,伏尸遍野,惨不忍睹。盖吴又派使者飞奔建康,要求宋文帝出兵救援。

这时刘宋正处于范晔、孔熙先案发后,宋文帝无意北上,不愿派一兵一卒相助,只是封了盖吴一大堆空头官衔:都督关陇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北地郡公等等。另派人送去郡太守和诸将的官印一百二十一枚,让盖吴自己封官授印。同时诏令雍州、梁州的宋军北屯边境,摆摆样子而已。起义军仅得到刘宋支援的弓矢武器,妇女们还接受了镮钏〔huán chuān〕首饰之类的慰劳。

宋文帝企图引诱他们逃奔宋境,允承来者可以免除租役七年。盖吴义军受到鼓舞,但他们并不愿真正投奔刘宋,何况北魏的大军包围进攻逐日增强,不让他们撤走。原先各地响应盖吴的起义队伍,从长安附近直到散关(今陕西宝鸡南)一带都被魏军逐个消灭。魏军进攻渭北的山岭,步步进逼,最后盖吴的大营被攻破,盖吴自己丢下坐骑落荒而逃。

盖吴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他继续招收旧部属,鼓动山间的居民,两个月后在杏城重新点燃起义的火焰,并且自称秦地王,分封官爵,一如既往。拓跋焘无可奈何,命令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督促人马前去征讨。此外,又召集三个州的四万兵卒,驻扎在长安南边的山谷里,防止义军向南逃窜到刘宋王朝去。

盖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魏军周旋角逐了四个月,最终经不起魏军再三打击,大败溃散。

盖吴之死,在史书上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他的不少家属及两个叔叔被新任长安镇大将陆俟抓住,将领们打算送他们去报功。陆俟说:“盖吴人地熟悉,神出鬼没流窜各地,如果让他活着,日后必定死灰复燃,难以收拾。我们以十万之众去搜捕,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只有他的至亲和心腹才知道其藏身之处。我决定扣押其家属作为人质,而让他的两个叔叔去追杀他,将功赎罪。”将领们担心放走两个叔叔一去不复返,陆俟拍拍胸脯说:“倘若加罪,由我承当,决不连累诸君。”盖吴的两个叔叔在威逼利诱下,竟昧着良心答允了,过了一段时间果然带着盖吴的首级回来报功。

第二种说法是盖吴残部中的屠各族叛变,盖吴亲自去征讨,中了流矢而死。

魏军进攻盖吴驻地长安时,偶然发现一个佛寺暗藏兵器。拓跋焘认为和尚与义军暗下勾结,从而又导致了一场风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冯媛皇后不会说汉语 结果被废还被皇帝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魏孝文帝一生共有两位皇后,都姓冯。第一位皇后叫冯媛,本来可以皇后的位置就是她的,可惜她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不说普通话,也就是汉语。事情是这样的,公元490年,孝文帝23岁,他开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迁都洛阳,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语正中原,四是“不杀太子母”。改革遭到了大多数朝臣贵族的反对。孝文帝

  • 刘裕是怎么从弃婴做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363年(东晋兴宁元年)的一天,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荒凉的郊外,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在嘶哑地啼哭着。好心肠的姨妈焦急地四处寻觅,闻声找到了他,又怜又喜地抱回家中喂养——他就是五十七年后成为南北朝宋国开国皇帝的刘裕。刘裕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祖上迁居京口,曾祖、祖父、父亲和一些亲属当过侍御史、尚书郎、太

  •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是什么国家:一年换6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最混乱的时候并不是汉末三国也不是清末民国而是晋末十六国时期,其实说是十六国但是远远不止这些数字。各地形成一定规模的政权恐怕就达到了25个以上。这段时间在中国历史上又被称之为五胡乱华,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国家就是十六国时期五胡之一的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国家——西燕。西燕和南燕、北燕、前燕、后燕一样

  • 范晔是谁范晔生平历史上范晔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彭城王刘义康总揽朝政的时节,王太妃死了,百官纷纷前去吊唁。沉痛哀切的挽歌昼夜不歇,令人柔肠寸断、难以入睡。这时却有几个在朝内值夜的官员,打开窗户,一面酣饮,一面饶有兴味地欣赏挽歌的旋律,其中为主的就是尚书吏部郎范晔。范晔(398-445),字蔚宗,他为人素来跌宕放纵、不拘常礼。彭城王听说他们以悲为乐

  • 北魏虎牢之役死了多少人为什么这么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裕的死讯传到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眉开眼笑。早在386年,鲜卑人拓跋珪恢复代国(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一带),不久改称魏国,并不断扩大疆土,拥有今山西河北地区。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即位,与刘宋南北对峙。刘裕威震四海,如今撒手离开人世,拓跋嗣不仅解除了心头之患,而且可以乘机发兵

  • 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 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达江夏后,刘备渡江驻军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刘琦驻扎北岸夏口。关羽水军,作为刘备唯一的依靠,应该在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封锁江面。很快,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东吴周瑜大都督就率领麾下程普、黄盖、鲁肃、吕蒙、甘宁、凌统等一拨东吴猛人共三万军队来到了。刘备赶快派人迎上去劳军。现在落魄人士刘备派人

  • 讨董十八路诸侯是指哪十八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卓在拥有绝佳局面的情况下,废少帝立献帝,非但没能正确利用自己的优势,反正自掘坟墓。就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讨董战争爆发。讨董战争是谁先起义兵呢?不少人认为是袁绍,毕竟四世三公、群雄盟主等头衔摆着那,袁绍肯定是极具号召力的,发出首倡,群雄们紧接着响应,看似没有问题。其实不然,根据《三国志》的

  • 司马懿为什么要装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239年,魏国皇帝曹睿病死,儿子曹芳当了皇帝。曹芳任用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管理国家大事。曹爽对司马懿很敬重,大小事情都和司马懿商量,司马懿同意的事情,曹爽才去办理。时间一长,人们都看得出来,说是曹爽和司马懿共同治国,实际上司马懿既管军队又管朝政,国家军政大权都落在司马懿一个人的手中,渐渐地

  • 董卓的暴行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卓在杀掉少帝后,原以为为自己树立了威信,从此能号令天下,万万没想到的是讨董诸侯们并无收敛,讨董战争反而愈演愈烈,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卓军疲态尽露,而董卓自己内心也开始恐慌起来,可谓是草木皆兵,董卓开始变得嗜杀成性、摧残生灵。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里董卓一开始便是残暴不堪的形象,但史实里董卓在

  • 黄月英真的很丑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月英,并对她忠贞不二!黄月英后来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 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得到黄月英温柔的照顾。诸葛亮和黄月英夫妻情感的亲密,世上恐怕无人可比。而一向亲刘的罗贯中大神对黄氏的容貌仅用了四个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