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利令智昏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出处有哪些现实意义

利令智昏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出处有哪些现实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99 更新时间:2024/1/17 4:09:08

利令智昏说的是谁的故事?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讲了什么内容?一起了解一下吧!

利令智昏是什么意思?

利令智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lìlìng zhìhūn,意思是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利令智昏的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三侠五义》第一百零八回:"我何不把他作个养老女婿,又完了女儿终身大事,我也有个倚靠,岂不美哉?可见'利令智昏',只顾贪财,却忘了正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禁不得这班小人,在旁边唆拨,难免他利令智昏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其中以一千元起码,只能委个中等差使,顶好的缺,总得头二万银子。章炳麟《敬告对待间谍者》:独苦国人无识者,利令智昏,则不免受其饵矣。

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

平原君,名赵胜(?-前253年),是中国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汉族,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司马迁著《史记》,将平原君与虞卿合立《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外,《赵世家》、《魏公子列传》、《范睢蔡泽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等亦散记有其事迹。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

庇护魏齐

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当时秦昭襄王任用范睢为相,范睢在魏国时曾受当时宰相魏齐之辱,于是威胁魏国要杀了魏齐。魏齐于是逃到赵国,躲在平原君之处。秦昭襄王得知后,修书邀平原君宴饮,平原君不敢不从。到了秦国之后,昭让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齐,平原君却回答:"在富贵时结交的朋友,都是为了贫贱时所预备的;魏齐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会交出来,何况他现在不在我那里。"拒绝了秦王的请求。

秦王于是扣留了平原君,威胁赵孝成王交出魏齐,赵王于是紧急发兵包围平原君的宅第。魏齐趁夜逃出,拜访虞卿,虞卿认为赵王无法说服,带着魏齐逃奔魏国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一开始不愿意见他们,魏齐得知此事后,自刭身亡;赵王于是取魏齐头送到秦国,平原君才得以回国。

解围邯郸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韩割上党地与秦,守将冯亭不愿降秦,献上党十七邑与赵国,欲引赵国抗秦。孝成王大喜,但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可接受。孝成王召平原君与赵禹商议此事,两人皆认为可以接受。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去受地,令廉颇领军驻于长平,引发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六年(前260),赵王以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秦军包围赵军,赵括投降,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

秦军围邯郸后,魏安厘王曾令晋鄙前往救援,但后来在秦国威胁之下,令晋鄙在荡阴按兵不动。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向平原君说秦国发兵攻赵,只是为求为帝,劝平原君尊秦昭王为帝,即可罢兵。平原君对此建议犹豫不决时,鲁仲连正好游历至赵国,入见平原君,请求与新垣衍相辩,最后鲁仲连说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议,平原君于是转而向他国求援救赵。

平原君出使楚国,在门下食客毛遂的协助下,说服楚国谛结盟约;同时,平原君夫人为魏国信陵君之姊,平原君遂多次派人前往魏国促其出兵救赵。在平原君动之以情下,信陵君多次请求魏王下令发兵,魏王畏秦,不听其议,信陵君便依食客侯嬴之议,杀晋鄙夺其兵符,发兵救赵。

平原君回国时,楚国和魏国援军未到,秦国加紧攻击邯郸,邯郸告急。邯郸传舍吏之子李同提议说:"现在形势十分危急,但你的姬妾数百人仍穿好吃好,如果赵国被攻破,你还能这样吗,不如让夫人以下的人都帮助守城,把家里的东西都拿来犒劳士兵,如果守得住,还愁没有这些东西吗。"平原君于是将家财散尽犒赏军队,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由李同率领攻击秦军,秦军退却三十里,李同在此役中战死。楚、魏的援军随后赶来,解了邯郸之围。

平原君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他杀嘲笑士人的姬妾,散家财让李同领兵退秦,用毛遂与楚国定盟是其功绩。平原君在乱世之中虽为翩翩公子,但是不识大体,利令智昏。贪图上党之地而使赵国四十万军队败与长平,邯郸几乎覆亡。

利令智昏有哪些现实意义?

"利令智昏"四个字,是司马迁对平原君和赵成王不能趋利而避害的一声感叹,其实,更是史学家对事物精准的洞察和对人善良的告诫。古人说"淡泊以明志""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往往会头脑膨胀、丧失理智,做出些愚蠢的事情来。

到了如今,诸如此类的事情也不少见。职场也好,商场也罢;富人也好,穷人也罢,总有一些人会让这般故事轮番上演,且演得"活灵活现"。譬如说,小到小鸡注水,大到奶粉害人……其实,故事的开始,无一不是见利忘义;而故事的结局,又无一不是害人害己。不管表演者如何粉墨,登场后便已无法逃脱这一命运的掣肘。

任何一个词汇的形成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一本厚厚的辞典,所有的词汇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当我们翻开这部辞书阅读的时候,远不如现实的参照。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我们的祖先习惯于形象思维,我们的文字就是从象形来的。

"利令智昏",《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鄙语就是俗语,来自民间。不管时间距离多远,我们今天拿来,对比现实,好像是现代人的产权,像"哇塞!"一样有时代感和冲击力。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人的影响力的很大的,特别是对平民阶层。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平民阶层的道德操守,但约束不了上层人群。在现在这个经济时代,"利令智昏"这一词就更加凸现出来了。

文化层次决定文明程度,决定理智,决定他的法律意识和秩序。这话可能没错。我们承认贩毒、杀人越货、铤而走险,这大多是一些文化浅层次的人所为,他们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恰恰又是高文化层次人群见利忘义,很多是达到了利令智昏的程度。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老马识途的意思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老马识途的出处是什么?老马识途说的是谁的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吧!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老马识途的出处!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

  • 悬梁刺股的意思悬梁刺股的故事主人公是谁典故出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历史是怎么评价的?一起了解一下悬梁刺股的典故吧!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悬梁刺股,读音xuán liáng cì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悬梁刺股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

  • 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是怎么来的?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吧!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一鸣惊人】yi ming jing ren《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罢。)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例句:在全国体操比赛中,不

  • 大义灭亲的意思大义灭亲成语故事主人公是谁大义灭亲出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大义灭亲的成语故事讲了什么内容?主人公是谁?一起了解一下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吧!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大义灭亲,读音dàyìmièqī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的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客有见周公者。应之於门

  •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负荆请罪的成语故事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故事详细内容是什么?一起了解一下吧!负荆请罪出自哪里?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

  • 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班荆道故的历史典故班荆道故的出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班荆道故出自于哪里?一起了解一下班荆道故的历史典故吧!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班,分布。荆,荆柴。班荆道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ān jīng dào gù,意思为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随意坐下来谈谈以前的情况。班荆道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

  • 三令五申的意思文言文翻译出自哪个时期三令五申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令五申讲的是谁的故事?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出自哪个时期?一起了解一下吧!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出自哪个时期?"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讲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而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

  • 图穷匕见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图穷匕见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图穷匕见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图穷匕见的历史典故吧!图穷匕见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图穷匕见,读音túqióng bǐxiàn,说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

  • 纸上谈兵的意思纸上谈兵的故事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文言文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纸上谈兵说的是谁的故事?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一起来了解一下纸上谈兵的故事吧!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纸上谈兵,读音是zhǐshàng tán b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纸上谈兵的出处:纸上谈兵的故事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卧薪尝胆的意思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文言文翻译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吧!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读音wòxīn cháng d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卧薪尝胆说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卧薪尝胆成语出处: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