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故事过程介绍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故事过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4/1/26 10:14:48

退避三舍这个典故出自于哪里?说的是谁的故事?故事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tuìbìsān shè),汉语成语,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退避三舍主人公是谁?故事详细过程是怎样的?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

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敌人。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敌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敌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

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

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

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

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

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城濮之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利令智昏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出处有哪些现实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利令智昏说的是谁的故事?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讲了什么内容?一起了解一下吧!利令智昏是什么意思?利令智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lìlìng zhìhūn,意思是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利令智昏的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

  • 老马识途的意思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老马识途的出处是什么?老马识途说的是谁的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吧!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老马识途的出处!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

  • 悬梁刺股的意思悬梁刺股的故事主人公是谁典故出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历史是怎么评价的?一起了解一下悬梁刺股的典故吧!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悬梁刺股,读音xuán liáng cì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悬梁刺股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

  • 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是怎么来的?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吧!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一鸣惊人】yi ming jing ren《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罢。)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例句:在全国体操比赛中,不

  • 大义灭亲的意思大义灭亲成语故事主人公是谁大义灭亲出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大义灭亲的成语故事讲了什么内容?主人公是谁?一起了解一下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吧!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大义灭亲,读音dàyìmièqī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的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客有见周公者。应之於门

  •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负荆请罪的成语故事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故事详细内容是什么?一起了解一下吧!负荆请罪出自哪里?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

  • 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班荆道故的历史典故班荆道故的出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班荆道故出自于哪里?一起了解一下班荆道故的历史典故吧!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班,分布。荆,荆柴。班荆道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ān jīng dào gù,意思为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随意坐下来谈谈以前的情况。班荆道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

  • 三令五申的意思文言文翻译出自哪个时期三令五申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令五申讲的是谁的故事?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出自哪个时期?一起了解一下吧!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出自哪个时期?"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讲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而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

  • 图穷匕见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图穷匕见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图穷匕见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图穷匕见的历史典故吧!图穷匕见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图穷匕见,读音túqióng bǐxiàn,说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

  • 纸上谈兵的意思纸上谈兵的故事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文言文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纸上谈兵说的是谁的故事?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一起来了解一下纸上谈兵的故事吧!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纸上谈兵,读音是zhǐshàng tán b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纸上谈兵的出处:纸上谈兵的故事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