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为何称呼中国为支那?

日本为何称呼中国为支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28 更新时间:2024/3/9 2:33:26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本应是很亲密的近邻。但历史种种,两国之间一直存在嫌隙。日本曾一度叫中国人为支那,这是非不礼貌的称呼。但因为一件事后,日本人在也不称中国人为支那了。

提起“支那”一词,很多中国人已经陌生了,其实时间没过去多少年,然而过往屈辱的痕迹却在一天天的淡化了。日本由“支那”到中国,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虽然只是一个词汇的变化,但其中我们付出的努力,是一分不少的。

翻阅战前日本出版的刊物,提到中国,无一不是用“支那”开头的,比如“支那驻屯军”、,比如“日支关系”,想想也是很过分,这种语气里的蔑视让每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感觉锥心疼痛。

被叫“支那”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中国成为战胜国,日本投降后,特别是抗美援朝胜利之后,日本人再也不敢叫“支那”了,这次被日本出版物禁用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的,目前我们国家不能算十分强大,但比起战时,地位的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

当时东北人民被日本称为“满洲人”,因为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伪满洲国。估计“满洲人”也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不再被提起。

从西汉开始,中日交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日本对中国的视角一直在变化,从西汉开始是仰视、唐朝恨不得趴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讨好,到北之后日本对中国开始平视,到清朝末年日本改为俯视。说起来倭人真正觉得中国人也不过如此,还是拜元世祖所赐。想当年元世祖去征讨日本,结果却狼狈的回来了,还差点回不来。让日本觉得,中国人没啥本事,没他们想象得那么厉害。

元世祖此去掉了一些日本粉后,朱元璋又把经验值刷回来了。自从朱元璋怒斥小日本后,他们的气焰下去不少,心里对大明多了几分敬意,觉得明朝不是元朝,明朝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再加上万历年间抗倭战争,让日本人对明军有了更多的畏惧之情。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开始对中国开蔑视模式,这一蔑视就长达半个多世纪,辱华的称呼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习惯的。

清朝时期,日本对中华称“清国”,到中华民国时期,日本人干脆称“支那”,很多地方开始洗白这一时期的屈辱史,说“支那”是China,也有地方说“支那”是“秦”,这样根本说不通,看看小日本轻蔑的眼神,你真的相信他们充满善意吗?

日本当时南京政府递送外交照会,称“支那共和国”,难道他不用官方称呼,非得自己发明个词,就是认为我们的秦人的后代?显然不是。

那么对日本,他们是怎么称呼的呢?他们说,日本是“日出之国”的意思,让人笑掉大牙,他们认为中国是中央之国的意思,中国不配。日本继续叫我们“支那”。

对于这一侮辱称呼,北洋军阀、国民政府选择隐忍下来,因为当时中国太弱,无力抵抗。一九三零年,国民政府忍无可忍,下令说:“倘若日方公使用支那之类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

日本终于不在正式公文里叫“支那”了,而是称“中华民国”。但私下里仍然称“支那”。

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热情高涨,而日本却好似落水狗,风水轮回转,中国以惨重的代价赢得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这一刻起,“支那”这一称呼终于死了。

日本新闻上出现了“中国军队”的正式称号,但还有一些媒体仍然用“支那”,中国发现后,马上用战胜国的身份强行禁止,美国也介入,向日本政府发出命令。

日本发布了通知,意思是虔诚改过,再不用“支那”一词了。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刊物中消失,但因为战后中国一直很贫困,日本对此不屑,口头上依然称“支那”,还说“我们是被美国打败的。”日本根本不承认中国是战胜国。

“支那”一词真正消失,是抗美援朝后。当时美国舆论惊呆了,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败绩,因为他们没想到中国会打败美国。日本也被深深震惊了,他们回想中国过去的强大,重新产生了钦佩感,“中国”成了日本的口头语。

“支那”只能从以往没被销毁的刊物中看见,对于战后出生的日本人,只有查字典才知道“支那”这一称呼。

弱国没有尊严,在这个充斥着强权的世界,谁不自强,谁就会被看轻。从“支那”到“中国”,变化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经过许多军民浴血奋战后,争取到的尊严。中国自此站起来了,在世界上,地位和形象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无论任时候,强大才是硬道理。自强不息的国家,永远不会被看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驾崩后后宫三千佳丽怎么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如此庞大的群体都服务于皇帝一人。那么,皇帝一死,这些人该何去何从呢?俗语云,“食色性也”。皇帝也不例外。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皇帝,几乎都有一个庞大的后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后宫佳丽三千人”。这还是虚指。实际上,有的皇

  • 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在古代会武功的人都是冲锋陷阵的将军,战场上斩敌于马下是他的荣耀,这类人物的武功自然非常高。而在历史上会武功的还有几位皇帝,他们同样可以冲锋陷阵。那么他们是谁呢?其中武功最高又是哪位呢?一、刘秀在历朝历代的帝王中,刘秀绝对是一个奇葩,他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翻盘。其他皇帝在建立霸业时,身边总会有

  • 万历当政时期为何海倭外敌不敢来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面对外族侵略者,态度各有不同。汉唐外族和亲,用美女换取和平。宋朝经济发达,用金钱换取和平。说到那样的外交国防,的确是让人憋屈的。两宋的教训令明朝万历初年的执政者、首辅大臣张居正刻骨铭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国国防?张居正将给出超越先人的答案。纵观万历初年的外部形势,可以用四面受敌来形

  • 中国十大冷兵器大排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战场都是使用冷兵器的,兵器的优劣对战争的结果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么就一起来看看古代冷兵器的排行。第十名:锏也算是鞭类。长,没有刃,有四个棱,一般是双用,属于马上短兵,主要用来砸打盔甲。秦琼当年用这个。第九名:鞭短兵器之一,因为其主体呈现竹节装,也有竹节钢鞭的说法,春秋就已经开始盛行,三国黄

  • 历史上这四个人似曾相识你觉得谁的战斗力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能人,为何把这四个人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他们都是勇猛忠义的壮士。樊哙: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张飞:于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李逵:宋江、戴宗被押赴刑场杀头。行刑时

  • 为什么古代要在午时三刻处决犯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一些历史影视剧中,有犯人要处决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皇帝说午时三刻问斩。那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那个时间呢?中国自古以来对时间就非常讲究,即使是对将死之人的处斩时间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的斩刑也是分时间的,死囚犯的事情轻重在处斩时间上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在正午处刑的是犯事相对较轻的死囚,而在午时三刻处斩的人都是十

  • 古代行走江湖的女子有没有缠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很多读者对金庸小说有一个这样的疑惑:谷底啊女子都是缠足的,那么小说中行走江湖的女子有没有缠足呢?有人回答说:“缠了足站都站不稳,还怎么打架?”但又有人从历史的角度反驳:“古代女子不是都缠足吗?怎么金书里还有这么多武功高强的女子?”还强调一句:&ldq

  • 为什么古代文人都想要得到“文正”的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很多做官的文官大臣,文人墨客在死后都很想能够得到“文正”的谥号,那是为什么呢?“文正”代表什么意思呢?话说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七月,年届七十的大学士李东阳已经病入膏肓,同为大学士的杨一清前来探病,见李东阳强忍病痛而忧心忡忡,杨一清就向他表示:大明朝

  • 日本对中国的这块地垂涎欲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图中这个红色的地方叫通化,中国东北吉林省东南部的一座山城。日本人为何对通化这么青睐?因为通化这个小地方看似不起眼,但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北靠辽源市、吉林市,东接白山市,西邻辽宁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南面与朝鲜半岛隔鸭绿江一江之隔。要知道,当时的东三省沦为日本人扶持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而朝鲜半岛早已沦

  • 事不要做绝,话不要说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的太满,或者事做的太绝对,极有可能危害他人或者自身,没有回旋的余地。一、秦叔宝与罗成:撒手锏与回马枪我们都知道,北平王罗艺是秦琼的姑父,秦琼的姑姑秦胜珠是罗成的母亲。那么秦琼的父亲秦彝就是罗成的舅舅,所以说秦琼和罗成是姑表兄弟,俗话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