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过程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过程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49 更新时间:2024/2/27 12:13:29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过程是怎样的?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本这就为你介绍:

鉴真东渡简介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简介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鉴真东渡的原因

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

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鉴真东渡的过程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

第一次

742年冬,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

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扬州仓曹李凑也加以援助。不料鉴真一位弟子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

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第二次

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

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寺安顿。

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第三次

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

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

第四次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

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

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

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

之后,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在始安开元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

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过了大庾岭,鉴真大弟子祥彦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鉴真十分悲痛。

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

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

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

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在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东渡苑内),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

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宣宗李忱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忱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宣宗李忱是一位怎样的帝王?唐宣宗一生经历了哪些事件?唐宣宗李忱最后的结局如何?李忱是怎么死的?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唐宣宗李忱简介: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创作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居易代表作品《钱塘湖春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诗歌原文及其作品翻译吧!白居易代表作品《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作品翻译: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

  •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有哪些现实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居易诗歌作品《卖炭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哪些现实意义?一起赏析一下《卖炭翁》的诗歌原文及其作品翻译吧!白居易诗歌作品《卖炭翁》原文鉴赏: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

  • 唐懿宗李漼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漼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懿宗李漼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唐懿宗李漼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后葬哪儿了?李漼的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唐懿宗李漼简介: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即唐懿宗,大和七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生于籓邸,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唐

  •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创作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居易著名代表作品《忆江南·江南好》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原文及其作品翻译吧!白居易著名代表作品《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鉴赏: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好》作品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

  • 唐昭宗李晔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晔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昭宗李晔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唐昭宗李晔是怎么死的?李晔的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唐昭宗李晔简介:唐昭宗李晔(867年2月22日-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至904年在位,在位16

  •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创作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居易代表作品《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琵琶行》的诗歌原文及其作品翻译吧!白居易代表作品《琵琶行》原文鉴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

  • 唐僖宗李儇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儇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帝王李儇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唐僖宗李儇的结局是怎样的?李儇是怎么死的?死后葬在什么地方?墓地在哪儿?一起了解一下吧!唐僖宗李儇简介:唐僖宗李儇(862年腊月十三-888),儇Xuān,唐朝第二十一位皇帝(武则天除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12岁即位,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

  • 徐茂公简介徐茂公生平故事成就和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茂公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徐茂公有着怎么样的生平故事?徐茂公最后怎么死的?本文来说说徐茂公的生平。徐茂公简介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

  • 唐哀帝李柷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柷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哀帝李柷是一位怎样的帝王?唐哀帝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唐哀帝的结局怎么样?李柷是怎么死的?死后葬在了什么地方?墓地在哪儿?一起了解一下吧!唐哀帝李柷简介: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07年在位)。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