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光祖简介生平经历介绍郑光祖杂剧诗词作品介绍

郑光祖简介生平经历介绍郑光祖杂剧诗词作品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48 更新时间:2023/12/18 17:33:13

元朝诗人郑光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写过哪些杂剧作品、诗词作品呢?郑光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一起了解一下吧!

郑光祖简介: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郑光祖生平经历介绍:

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曾任杭州路吏,在钟嗣成《录鬼簿》成书时,已卒于杭州,火葬于西湖灵芝寺。作品数量多,颇有声望。周德清《中原音韵》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杭州),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

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郑光祖元杂剧作品有哪些?

郑光祖的剧作存目18种,流传至今的有8种,其中《倩女离魂》根据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改编,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他的剧作词曲优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称赏。有时化用诗词名句贴切自然,然而也有过于雕饰的缺点。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郑光祖诗词作品有哪些?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郑光祖作品有哪些特点?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

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其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剧作,以文采见长,语言典雅,受王实甫影响颇深。其《㑇梅香骗翰林风月》与《迷青琐倩女离魂》两部作品均明显受到《西厢记》的影响,但成就却各有不同。《㑇梅香》可称为元曲的败笔,而《倩女离魂》则堪称杰作。

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种种,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学习继承《西厢记》时,采取了两种不同态度:模仿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由此,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推论:文学作品只有创新,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中的发展。

《㑇梅香》在“套数、出没、宾白全剽《西厢》”,前人作此评价未免过严,但基本符合实际。因为它确实过多地表现出模仿《西厢记》的痕迹,因而终于湮灭于盛开的元曲百花园中。而《倩女离魂》则不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西厢记》已有的成就,而是对其作了一些新的发展与开拓,因而成就了作者和作品的辉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文宗图帖睦尔简介生平经历介绍图帖睦尔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文宗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事件?元文宗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了解一下历史资料介绍吧!元文宗图帖睦尔简介: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即元文宗,蒙古帝国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

  • 北宋东京之战简介东京之战的过程东京之战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东京之战简介:东京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东京之战有什么意义?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北宋东京之战简介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李纲、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东京(开封)的重要战争,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徽宗、高宗等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不积极抗战、打

  • 天顺帝阿速吉八简介生平经历介绍阿速吉八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天顺帝阿速吉八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阿速吉八的结局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了解一下元朝历史人物阿速吉八吧!天顺帝阿速吉八简介: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一作阿里吉八,Ragibagh/Arigabag,1320年-1328年),元朝第7代皇帝,蒙古帝国第11代大汗(1328年在位)。阿速吉八生平经历

  • 元宁宗懿璘质班简介生平经历介绍元宁宗怎么死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宁宗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死的?元宁宗的历史评价怎么样?为什么元朝皇帝都埋葬在了起辇谷?元朝皇帝有哪些埋葬习俗?一起了解一下吧!元宁宗懿璘质班简介: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为鄜王。至

  •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作品特点创作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清照诗歌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李清照的代表作品《一剪梅》原文鉴赏及其作品翻译等内容吧!李清照诗歌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鉴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 元明宗和世瓎简介生平经历介绍和世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明宗和世瓎的人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和世瓎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来看看吧!元明宗和世瓎简介: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là):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的长子、元文宗的大哥。1329年正月~八月在位,同年八月死于天历之变。蒙古汗号忽都笃汗,死后庙号明宗,谥号是翼献景孝皇帝。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瓎",因为是生僻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辛弃疾代表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原文及其作品翻译等内容吧!辛弃疾代表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鉴赏: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创作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清照诗歌代表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原文及其作品翻译等内容吧!李清照代表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鉴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怎么死的元朝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帝王,元朝在他手上是怎么被灭亡的?妥懽帖睦尔的结局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了解一下吧!元顺帝妥懽帖木尔简介: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创作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清照诗歌作品《武陵春·春晚》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武陵春·春晚》原文鉴赏及作品翻译等内容吧!李清照诗歌作品《武陵春·春晚》原文鉴赏: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作品翻译:恼人的风雨停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