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国灭亡后契丹族去了哪里

辽国灭亡后契丹族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60 更新时间:2024/3/20 3:12:53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以“镔铁”自称的民族,他们就是契丹民族,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威武的民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挥斥长城内外,饮马黄河。在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北部半壁江山,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他们还有没有后裔?这个失踪的民族,成为一个诱人的历史之谜。

据《辽史》记载,辽灭亡后,至少还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国南部的契丹人,还有一些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黄河流域不断出土的物说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迁到契丹的发祥地,也有人和北方其他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

事实上,在金朝统治时期,契丹人不断举行起义。当蒙古族兴起后,契丹人纷纷投靠,想借助成吉思汗恢复本民族的地位。这也从侧面证明,到元代初期,契丹人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那么,几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呢?

有人认为契丹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契丹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大都融入其他民族之中了。辽亡以后,除一部分契丹人随耶律大石西迁以外,大部分契丹人仍留居在东北地区。这些契丹人虽大都与女真、高丽、蒙古族融合,但一部分契丹人还是以集团形式保留着契丹民族的风俗习惯。金、蒙战争爆发以后,许多契丹人起事,参加反抗女真人统治的斗争。这部分契丹人有的被女真人镇压,有的投靠蒙古人。投靠蒙古人的这部分契丹人,随着蒙古人东征西讨,也随之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而随耶律大石西迁的这部分契丹人,在西辽亡后到今伊朗克尔曼省建立一个起儿漫朝,俗称后西辽。虽然这部分契丹人的传统习俗已不见,被当地民族完全同化了。但他们对西方的影响至今仍在,以致现代俄语和拉丁语一直把中国称为“契丹”。

也有人认为契丹民族没有被融合,他们作为一个民族仍然存在。一种说法认为,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就是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的意思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故乡。几百年来,达斡尔人就在这里游牧,但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达斡尔人自己不知道,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没有人知道了。

达斡尔族一直供奉本族菩萨库烈佛,而库烈儿是800多年前契丹北迁首领的名字。据史料记载,辽亡后,这个不肯降金的契丹将领,率领一部分契丹人来到嫩江流域,并按照契丹人的风俗,组织氏族部落定居下来。直到明末清初,根河地带的达斡尔酋长根铁木儿还被通古斯人称为契丹酋长。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等内容,找到了大量证据证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具体定论尚待进一步的证明。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契丹部落最后迁徙到了云南地区。他们的根据是,在云南省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他们分布在云南省施甸县和保山、临沧、大理、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其中以居住在施甸县的为多。据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云南民族研究所1990年以来的调查研究,“本人”的先祖就是当年随从蒙古军队远征云南而落籍于此的契丹人。

他们历经元、明、清和中华民国及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契丹民族的文化传统。他们的体质特征也与当地人明显不同,长得比较高大。这些人有阿莽蒋、阿莽杨、阿莽李等姓,明清以来已改为蒋、李、赵、何、茶等姓。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还发现了一本《勐版蒋氏家谱》,其中记载着蒋氏家族的来源:“蒋氏祖先姓耶律氏,名阿保机,创建辽朝,为金所灭。

后裔以阿为姓,又改为莽。在元初,随蒙古军队南征有功,授武略将军之职。明朝洪武年间,因麓川平缅叛有功,分授长官司,并世袭土职。后又经历数代,改为蒋姓。”这个家谱清晰地记载了勐版蒋氏家族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后裔,及其姓氏的演变过程。

为了解开契丹民族的神秘失踪之谜,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还利用了DNA技术。他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

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得出了如下结论: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经过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契丹民族消失的千古之谜终被解开。即使如此,由于契丹族10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早已经不存在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耶律楚材怎么出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代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在中都(今北京)西北香山一座豪华的宰相府中,宰相耶律履在厅堂中不安地来回走动。忽然,后面的卧室中传来婴儿呱呱坠地的哭声,接着,报信的匆匆说:“报告老爷,是个男孩儿。”耶律履高兴极了,他对亲人说:“我活了六十多岁,才有这么个儿子,这是

  • 耶律阿保机是如何建立辽国的 耶律阿保机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阿保机全名是耶律阿保机,也就是辽太祖,小名啜里只,汉名为亿。阿保机对于契丹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契丹族的民族英雄。他以超群的谋略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完成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统一,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阿保机被称为迭剌部耶律氏家族的英雄。在他出生时,契丹的贵族阶层正在为争夺

  • 耶律阿保机生平简介成就和历史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耶律阿保机出身契丹的贵族阶层。他自幼聪敏过人。长大成人后,身长九尺,目光犀利,力大无比。阿保机继承伯父的职位后,开始向四周部落扩张,不久就威震一方。唐天祐三年(906年),阿保机被推选为可汗。按照传统,可汗之位三年改选一次。阿保机却希望像中原皇帝一样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以他任满三年后不肯交出可汗位

  • 辽国统一北方:辽国是怎样攻灭室韦、平定渤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时,在契丹的西北边居住着室韦。该族最西一部即呼伦湖西南的乌素固部,与回鹘接界。由此向东,依次为移塞没部、塞曷支部、黑车子室韦部、乌罗护部,再往东即是“那礼部”。“那礼”即阿保机的祖先泥礼。契丹人同室韦人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十分相近。回鹘强大时,黑车子室韦与达靼一同受其役属,是其左厢。唐末,回鹘散亡,

  • 辽国简介:辽国是现在的哪里 辽国很强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其创建者为耶律阿保机。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民族。历史文献上有关契丹族的确实记载,始于北魏登国四年(389)。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一带,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狩猎。该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唐朝

  • 辽国的前世:契丹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契丹人居住在帐篷里,居无定所,逐水草往来迁徙,过着游牧生活。从南北朝到隋朝,契丹先后受柔然、突厥等族的控制,但是他们同中原的汉族封建王朝,一直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契丹各部以名马和毛皮奉献给中原王朝,通过朝贡,发生经济上的往来,为各部落的成长造成有利的条件。在4世纪末的北魏时期,契丹就有8个部落,各

  • 党项羌会农耕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对内徙的党项羌实行了“羁縻府州制”。党项羌虽有叛乱,但总体上与中原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这种环境为党项羌诸部的发展和勃兴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内徙后的党项羌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变化。内徙党项羌的原氏族、部落的血统关系逐渐松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向地

  • 西夏后裔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灭亡时,蒙古军队焚烧其城,并对其境内的居民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使境内的郡县废于兵,土地荒芜,造成长达30年难以恢复元气的境况。西夏的遗民何去何从了?这是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困惑的问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夏灭国之时,依然有许多人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西夏遗民不仅在西夏故地继续生息繁衍,而且,随着蒙元王

  • 北凉武威公主:锦绣未央中的心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一阵子热播剧锦绣未央,已经开播收视节节攀登,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那个时期的与剧中相对应的人物。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南北分裂,民族矛盾激化,形势十分混乱。其中北凉就是十六国之一。那么,最近新剧《锦绣未央》中的北凉公主心儿在历史上是不是确有此人

  • 中国历史上比武则天还厉害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她是一个女人,她不是皇帝,但是她比女皇武则天还狠,毒死了自己的亲身儿子,她就是北魏的胡太后。胡氏,一说名胡承华,史书多称之灵太后,反正不知道具体叫什么名字。司徒胡国珍之女,母亲皇甫氏。胡氏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讲解佛理。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进入宫廷讲授。过了几年,她利用自己的方便暗示宫里的人帮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