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暮年是杜甫写给谁的

暮年是杜甫写给谁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51 更新时间:2024/3/18 0:56:15

《暮年》这首诗歌并不是杜甫写的。

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希平表示杜甫长于律诗,越到晚年也愈加炉火纯青。并且,晚年杜甫的心境是忧国忧民,“国事、家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反观这首《暮年》,“像是网络上见的心灵鸡一类的东西,与杜甫诗歌的境界差远了。”

“杜甫写了很多诗,不过这首《暮年》从字面上来判断,应该不是杜甫的作品。”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说道。在他看来,《暮年》这段字是单薄、简单的,“作者也许是有诚意的,也许,只是为了收获流量。”

“时代缺少诗意。”龚学敏也提到,古时候的字、词等在现代语境里意思已经发生变化,“严格来讲,现代的字词已经不能写旧体诗了。”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在变,情感也在变化,旧体诗不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情感了。

《暮年》原文

你我暮年,闲坐庭院,

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

花开花落忆江南。

你话往时,我画往事。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圆明园是哪个皇帝开始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圆明园是由康熙帝始建于1707年。随后在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都有扩建。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雍正帝)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受到军阀破坏和

  • 圆明园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也就是说圆明园是皇帝处理政务,生活起居,休闲放松的用途。圆明园是谁命名的?“圆明园”这一名称是

  • 圆明园是哪一年被烧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圆明园是在1860年10月6日(咸丰十年),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40年后,1900年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受到军阀破坏和匪盗打击,终成一片废墟。圆明园介绍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在唐朝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可以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会

  • 八股文的危害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考生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专研析八股文,但八股文的限制太严,而且题目限于经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程朱义理之学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逐渐僵化。顾炎武言:“八股

  • 八股文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股取士是明清时期。八股文是起源于宋元的经义,北宋王安石变法,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诏定科举法,应试文仿宋“经义”。成化年间,经多名大臣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此形成了。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最终在光绪二

  • 武举是什么时候创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举是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开设的,在清朝时改称武科。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废除武举,武举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考试制度,从应运而生到不合时宜而废,总共延

  •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5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 “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200余年(隋、唐、宋、元、明、清)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 兰陵王为什么在日本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日本人在这首歌中认识了兰陵王的英雄,尊崇兰陵王为战神,并崇拜他几千年。《兰陵王入阵曲》是将军们为赞美兰陵王而创作的。随着戏曲的发展,它逐渐演变为歌舞剧。李隆基认为这种歌舞不符合战场的实际情况,下令禁止演出,《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国慢慢失传,但却意外地传入日本。许多日本人认识兰

  • 中国四大美男子是哪四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四大美男子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1、潘安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