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绪遗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光绪遗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70 更新时间:2024/2/7 12:05:23

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死时年仅38岁,实际上只有37周岁,他的死因众说纷纭,被称为清宫八大疑案之一。2008年10月,国家清史工程编纂委员会等单位公布了对光绪头发、衣物的化验结果,认为光绪是因砒霜中毒而死。至此,光绪之死因基本拨云见日了。

古代皇帝的衣食住行都有记录,健康状况更是重中之重。光绪皇帝的病史病情记载在一本名为《病原》的档案上,由于他平体弱多病,对疾病的记载颇为重视,这本《病原》的内容有的是他本人口述,有的是他亲笔记录,可信度很高。36周岁那年,也就是死前一年,他这样写道:“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意思是:“(我)遗精将近20年,前几年每月遗精十几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有时候夜里没做性梦、也没有夜间勃起就自行遗精,冬天较为严重。近几年遗精次数少了,原因并不是病情好转,而是肾经过于亏虚,导致精液无力泄出。”这就是说,光绪从青春期起就患了遗精之病,每月多达十几次。30岁出头,便到了几乎无精可泄的地步。

遗精是指非性生活而遗泄精液的一种生理现象。其中在梦中遗精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或清醒时精液流出者,名为“滑精”。应该指出的是,成年男性在没有手淫性生活的前提下,每个月出现1~5次遗精,属于正常的“精满自溢”生理现象,一般没有什么影响,不能算病态。精液的主要成分是精囊腺、前列腺分泌的液体,精子只占0.1%,通俗地说,男人的精液中绝大多部分是水分,损失一些也无关紧要。一次射精、遗精后,精液补充上来需要48小时,当然若要达到比较理想的精子质量和数量,最好要等3~5天,因此,现在男性化验精液之前都要求禁欲3~5天。但是,像光绪这样每个月遗精十几次,就不正常了,现代医 学认为,男性每个月遗精6次以上,就属病理性遗精。

除此之外,光绪还记载了以遗精为主的其他并发症:怕风寒、耳鸣、腰酸背沉、肢体寒、尿频、尿后滴沥、阴囊潮湿等。中医认为,这都是肾虚精亏导致的症状。长期的各种病症造成孱弱的身体再加上慈禧太后的淫威下而如履薄冰,导致光绪无儿无女,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慈禧的毒手,实在是太可惜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暮年是杜甫写给谁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暮年》这首诗歌并不是杜甫写的。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表示杜甫长于律诗,越到晚年也愈加炉火纯青。并且,晚年杜甫的心境是忧国忧民,“国事、家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反观这首《暮年》,“像是网络上常见的心灵鸡汤一类的东西,与杜甫诗歌的境界差远了。”&l

  • 圆明园是哪个皇帝开始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圆明园是由康熙帝始建于1707年。随后在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都有扩建。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雍正帝)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受到军阀破坏和

  • 圆明园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也就是说圆明园是皇帝处理政务,生活起居,休闲放松的用途。圆明园是谁命名的?“圆明园”这一名称是

  • 圆明园是哪一年被烧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圆明园是在1860年10月6日(咸丰十年),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40年后,1900年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受到军阀破坏和匪盗打击,终成一片废墟。圆明园介绍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在唐朝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可以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会

  • 八股文的危害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考生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专研析八股文,但八股文的限制太严,而且题目限于经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程朱义理之学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逐渐僵化。顾炎武言:“八股

  • 八股文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股取士是明清时期。八股文是起源于宋元的经义,北宋王安石变法,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诏定科举法,应试文仿宋“经义”。成化年间,经多名大臣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此形成了。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最终在光绪二

  • 武举是什么时候创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举是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开设的,在清朝时改称武科。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废除武举,武举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考试制度,从应运而生到不合时宜而废,总共延

  •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5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 “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200余年(隋、唐、宋、元、明、清)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 兰陵王为什么在日本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日本人在这首歌中认识了兰陵王的英雄,尊崇兰陵王为战神,并崇拜他几千年。《兰陵王入阵曲》是将军们为赞美兰陵王而创作的。随着戏曲的发展,它逐渐演变为歌舞剧。李隆基认为这种歌舞不符合战场的实际情况,下令禁止演出,《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国慢慢失传,但却意外地传入日本。许多日本人认识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