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镇宠信太监差点亡国又杀了于谦,为什么庙号还是英宗

朱祁镇宠信太监差点亡国又杀了于谦,为什么庙号还是英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4/3/6 17:36:13

庙号一般来说,其实和谥号是一样,都是一种对于皇帝生前所做的事情和为人的评价,有好有坏,而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面的朱祁镇,在历史上庙号是英宗,只是,朱祁镇生前明明是宠信太监,出征瓦剌差点导致明朝亡国,后来又杀掉了于谦,这样作为的一个皇帝,为什么死后庙号还能是英宗这样一个带有褒义的称呼呢?朱祁镇还做过些什么,为何能让他的庙号是英宗。

1.朱祁镇出征瓦剌土木之变

明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太师也先威逼利诱蒙古诸部,分几路大军进犯明境辽东、宣府、甘州、大同等地。

长城还未修缮完工,失去防护功能。明参将吴浩战死猫儿庄。

战报传至京城,朝廷震动。

极受正统帝朱祁镇宠信、操控朝廷大权的大太监王振,拿太宗永乐帝、宣宗宣德帝御驾亲征蒙古的旧例,怂恿年仅二十三岁且无真才略的朱祁镇仓促北征。

虽然统帅了数十万大军,但是军事大权掌控在并不指挥才能的王振手中。

永乐朝以降的四朝统帅张辅,虽然多有战功、富于谋略,却在王振寻租皇权的淫威之下,也是无济于事。

结果,甩手掌柜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也先的瓦剌大军俘虏。是为土木堡之变。

这对于大明王朝而言,不啻于灭顶之灾。

明朝二十多万精锐,伤员过半,死者三分之一强,太师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六十多位大臣战死。此外,马匹损失二十多万,辎重被无数。

这正是直接损失,而带着明朝廷的问题更为严重。

一、皇太子朱见深还只两岁,监国为皇弟郕王朱祁钰。皇帝被俘,储君少不更事,主少国疑,监国无心掌权。

二、也先押着英宗南行,当做攻城略地的一面旗帜,逼进京师,朝堂大乱。翰林院侍讲徐珵以天象有变,力主迁都南京,言下之意是把北京让给也先。倘若此事得成,明朝势如摧枯拉朽。

三、英宗北伐,带走了不少朝中重臣和精锐部队,死于土木堡,导致朝廷精英力量严重断层,难以聚集有效兵力直接对抗南犯的瓦剌兵。

四、从后来兵部侍郎于谦力主郕王即位、组织京师保卫战、擢升总兵官石亨为统率五大营的左都督等事情来看,是迫不得已之举。好在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朝换代,使其失去作为明军投鼠忌器的皇帝效应。同时,他破格用石亨等,激励他们知恩抗敌,为召集全国各地武装勤王赢得时间。

对于于谦的大胆之举,后来明孝宗朱佑樘有言:“当皇祖北狩之时,正国步难危之日,乃能殚竭心膂,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于忠肃集》)但是,英宗被俘,不但将十四年正统戛然而止,而且带来了大明王朝的盛极而衰。

2.朱祁镇杀于谦

于谦果断议立新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大捷,力挽狂澜于大明既倒,同时也拯救了朱祁镇的性命。

也先看到明朝新立皇帝,让手中的朱祁镇成了烫手的山芋,加之内部矛盾纷争,于是对这个阶下囚高调示好,送了佳肴美玉,又送亲妹当侍妾,还于景泰元年八月将其送回明朝。

于谦一语大位已定,新皇景泰依旧为帝,旧帝太皇却成了故园的阶下囚。

不曾想,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病重。幽禁中的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改元天顺。

朱祁镇大位再定,响应徐有贞所言,篡位得师出有名,随即斩杀了曾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拯救明朝的于谦。

杀了这个救国良相,朱祁镇被弄得政治人生并不光彩。

这,无疑是朱祁镇作为皇帝的两大污点,即问题中的所谓“干了不少坏事”:

一、宠任太监。土木堡之变,他差点葬送了大明王朝。

二、恩将仇报。他的龙椅,在于谦之死的血色中再度升腾。

3.为何朱祁镇还能是英宗

二次称帝的朱祁镇,又做了八年天顺皇帝。

其子宪宗即位后,却在天顺八年二月,组织内阁和礼部为其上尊谥,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英者,有英明之意。

虽然他临终,做了一项废黜太祖伊始宫妃殉葬的决定,充满人情味;但,论土木堡之变、处死于谦,朱祁镇确实算不了英明之主,倒是其废掉的景泰帝朱祁钰,却被不少史家视为“英主”(沈德符、谷应泰)。

但是,要这样拔高式尊谥他的,是他的儿子宪宗,以最高指示给予他遮过饰非的美评。

宪宗旗帜鲜明给礼部下指示,要突出其“皇考仁同天下”,“迈往圣之英武,系四海归心”,“功德之盛于无穷”。(《明宪宗实录》卷二)

英宗的一生,污点不少,但也做好不少好事,如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将仁宣之治延续,成就了大明之盛,而在晚年还是能任用贤臣。即是他临终前,给储君下旨,废除殉葬之事,在历史上是值得肯定的。

就宪宗而言,虽然英宗北征被俘,导致他在景泰年间历尽坎坷,而英宗复辟,使他的遭受景泰帝恋栈帝位、言而无信后的无情迫害的厄运斗转,重返储君,得以即位,不无感激。

他将英宗的功德无穷放大,得到了被英宗予以托孤重任的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贤等人的支持。

李贤还专门写了一卷《天顺日录》,贬黜景泰帝,大肆为英宗歌功颂德,开卷就是:“正统十四年间,上在位未尝有失德事。当时王振擅权,致有土木之变。上既回銮,入南城,天下人心向慕不衰。及景泰淫荡载度,臣民失望,一闻上皇复位,无不欢忭鼓舞。”

李贤为宣德八年进士,恃才放旷,对少师首辅杨士奇邀请置之不理,也曾直言上疏未被英宗采纳,久在吏部考功司、文选司担任郎中之类小官,还差点因扈驾北征死于土木堡之变。

他大难不死,逃回京师,于“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明史·李贤传》),受到景泰帝赏识,历兵部侍郎、户部侍郎,迁吏部左侍郎。

夺门之变后,他是南宫复辟的潜在支持者,很快并擢升为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同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出任吏部尚书。李贤在天顺朝,虽然遭受石亨、徐有贞打压,但是英宗对其非常倚重,且对其有知遇之恩。尤其是英宗弥留之际,传位储君,也是听从了李贤的建议。

宪宗投桃报李,将李贤晋升少保,升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蔡京、秦桧、严嵩三大奸臣,为何都是书法名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经常会说“字如其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写字写的很好看的话,那么做人也一定是很好的,如同君子一般,但是实际上,历史上却有三位在书法上堪称是大家的人,却是著名的奸臣,这就是蔡京、秦桧、严嵩三个人。尤其是秦桧,现如今我们使用宋体字,其实就是秦桧创造出来的,只是因为他的名声太臭,所以没有说是“秦体”而说是

  • 于谦死的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其实都会为于谦之死感到惋惜,于谦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位名声非常高的民族英雄,而朱祁镇从瓦剌回来,复位之后,于谦却遭人陷害被杀,这也是很多人为他惋惜的原因。但是,为什么却又有人说,于谦虽然很惋惜,可是他却死的不冤?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于谦究竟是为什么而死,为什么有人说自从朱祁镇从瓦剌回来的那一刻,就注

  • 颜真卿并非只是书法家,他的另一身份更令人钦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无论你喜不喜欢书法,应该都有听说过颜真卿的作品。他的《祭侄文稿》被称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因为此稿是在颜真卿极度悲愤的心情下书写出的,感觉每个字都展现出了他情绪上的起伏,这种自然流淌出的作品在书法史上并不多见,所以《祭侄文稿》才会显得如此珍贵。不过颜真卿的职业可不仅仅只是一名书法家,他还是唐朝时期的

  • 高阳公主为什么会喜欢辩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从小便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后来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但这场婚姻并不是真爱趋势,高阳公主根本就不喜欢房遗爱,导致她多次外出不愿回家。直到高阳公主遇见辩机,两人互生情愫,事情曝光后辩机被处以腰斩,下场十分惨烈。高阳公主最后则是被怀疑谋反,被唐高宗赐死。这位

  • 卢循孙恩之乱王凝之被杀,谢道韫是如何保住自己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卢循孙恩之乱爆发后,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负责守城,但王凝之深信同为五斗米道信仰者的孙恩不会谋反,因此不听将领劝言,坚持不舍防备,最后不敌孙恩,导致被杀。关键时刻,王凝之夫人谢道韫拼命击杀数位敌军,保护家人性命,后来孙恩对她生出敬仰之情,专门派人将谢道韫一家送回会稽。可见谢道韫不仅是一位才女,在家人面前

  • 尉缭是韩信的师父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尉缭这个人物,是很多人不是特别熟悉的,对于尉缭的了解也并不是很多,而且在战国时期的“尉缭”一共有两个人,不过史书上提到的大多数指的还是秦国的功臣尉缭。尉缭虽然是一个不经常被提及的人物,但是他其实是非常厉害的,甚至有传言认为,尉缭其实就是韩信的师父,这种说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历史上的尉缭到底是一个什

  • 黄金荣打了卢小嘉,卢小嘉为何善罢甘休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黄金荣和卢小嘉其实都是民国的著名人物,两个人也都不简单,话说当时黄金荣是有暴打卢小嘉的,那么卢小嘉是公子哥啊,这个卢小嘉最后到底是什么反应呢?话说是善罢甘休了,那么这个卢小嘉为什么会受这个气啊?小编反正看不懂了,具体怎么说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吧!想让我卢小嘉善罢甘休,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永

  • 邓绥家人为什么叫她“诸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其实出现过多位著名女政治家,其中东汉汉和帝皇后邓绥就算其中一位。邓绥曾临朝摄政十六年,期间有功有过,史学家对于她的评价亦有非议。据说邓绥六岁便能读《史书》,而且对各种典籍都抱有非常大的兴趣。后来邓绥白天做一些手工活,晚上就诵读典籍,因此她的家人都叫她“诸生”。汉和帝早逝,年仅25岁的邓绥开始临朝

  • 朱瞻基为什么死的那么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宣宗朱瞻基,相信最近看过《大明风华》的人,一定是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了,虽然说电视剧的形象和历史上的形象并不是完全一致,但其实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历史上的朱瞻基也是早逝,在38岁的时候就死了,这个年纪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算是非常年轻的了,为什么朱瞻基会这么早就死了呢?朱瞻基的死因是什么,在历史上这件事

  • 神闵敬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神闵敬皇后是唐庄宗李存瑁册封的皇后,但她最后的下场是被李嗣源给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皇后为人不一般,喜欢敛财,还专门命人经商,当时官员上进的贡品,都必须分成两份,一份给唐庄宗,一份为刘皇后。导致后宫常年囤积的贿赂货物都以堆积如山,后来唐庄宗在处理郭从谦反叛事件中中箭身亡。等李嗣源即位后,专门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