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明明毫无经验,为什么赵王还那么信任他

赵括明明毫无经验,为什么赵王还那么信任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01 更新时间:2024/2/7 19:56:39

纸上谈兵一直都是后世人们嘲笑赵括所使用的一个成语,这背后却是赵国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惨痛结局,而且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基本上也就没有翻身的希望了,尽管秦国还没有办法一下子把赵国吞下,但基本上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赵括,可以说为这一次的惨败背负了全部的责任,后世人们都在嘲笑他是一个只会在纸上打仗的人,到了真实的战场上,就成了一个什么也不行的人了。但是我们可以再想想,赵括虽然没有打仗的经验,赵王总有挑兵选将的经验吧?为什么他还会同意让赵括去替换廉颇?仅仅是因为秦国散布的谣言吗?赵王只是因此就把几十万大军交给赵括?难道他也是傻子吗?

1.赵括简介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孝成王急于求胜,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赵孝成王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以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主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孝成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孝成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将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突围,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在突围中被射死。主将阵亡,数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孝成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就没有治她的罪。

2.赵王为何信任赵括

一:前线的焦灼

长平大战一开始,由于数战不利,赵军统帅廉颇就主动坚守,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不出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廉颇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远征军绝对打不过以逸待劳的防守军队。况且,赵国的精锐士兵也是让秦国人害怕的。

但是一直不打仗,不败也不胜,赵王心里着急呀。你廉颇守在前线倒是找机会打呀,而且给我打赢啊!

于是,赵孝成王对廉颇开始了不信任。

二:粮草的问题

自古以来,战争与粮草密不可分,有道是“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秦国召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让秦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粮,其运粮甚至比赵国更快,更畅通。而赵国却相反,开始并没想到变成持久战,开战不久就粮草匮乏,廉颇拖了两年,导致赵国国内已经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同时将本来善于野战的赵军用于防守战,让秦军顺利包抄赵国后方,不断骚扰赵国的粮道,让赵国雪上加霜,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同时由于赵国外交上的失败,导致赵国陷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死地。

三:赵括的理论水平高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赵奢曾经在廉颇、乐乘都没有把握的阏与之战获得胜利,至少在赵王心目中赵奢的能力在廉颇之上。而赵括算是有赵奢的家传,至少也不应该比廉颇差才对。赵括追求的是“险中求胜”,与赵王倾向于主动出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秦国的反间计

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坚壁不敢战,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而后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赵国也失去了一争天下的资本。

3.赵括是真的无能吗

首先赵括其实并非主动请缨,而是属于临危受命,因受到了赵王的命令才去接替廉颇。而当时廉颇留给赵括的局面并不乐观,双方僵持已久赵国的国力已经难以支撑,当然秦国也不太好受。赵括上任以后双方的战事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所以没有时间让赵括去大规模的调整和部署。再来看赵括的能力,赵括初次挂帅就统领了四十万大军和武安君白起对抗,而且赵军被围断粮了46天军心还没有乱,最后还率军突围。仅从他的统帅能力来看就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有人说了赵括为什么不用廉颇的坚守战术呢?这才是笑话,要是坚守的话还换赵括上来干嘛,廉颇守得不是更好吗?最重要的是赵国无力僵持下去了,当时的人们当兵绝大多数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粮食都没了谁还会给你卖命,难道靠理想吗?很多人都认为是赵括能力不行,但你们想想赵括第一次挂帅就能和白起有一战之力,还不能说明他的能力吗?而且赵括还是用专门针对王龁的方案来针对白起,输就输在了秦国换将这一招上,真是一场悲剧呀。如果赵括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书呆子那么秦国还花了很大的代价秘密的将白起调了过来,难道是秦王吃饱了撑的?再来看廉颇征战数十年在王龁的手下一败再败,而赵括一开始便打败了王龁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再来看看战损比,白起曾说过:“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伤亡过半”。说了这么多大家还认为赵括是无能之辈吗?赵括在战败之后只要投降还是可以得到秦国的招揽的,但他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选择了身先士卒,最后战死沙场平心而论仅此一点就值得人们尊重了。所以在我看来赵国虽该负责战败的主要责任,但是在战役中的策略问题是没有重大过错的,且他的能力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不堪,所以赵括在今天还受人唾弃遭人笑话实在是冤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韩琦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最近热播的《清平乐》当中,有不少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比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等,也有一些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的,比如韩琦。韩琦在剧中出现的其实是很早的,后来金榜题名,却可以说是依旧初心不改。那么历史上韩琦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当官的?韩琦在当官的

  • 英国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给英国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亨利七世,估计很多人都不熟悉。这是英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君王,是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是英国历史上及其富有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有些人说他是一位贤明的国王,但也有人说他非常的吝啬阴冷刻薄。那么亨利七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一生又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又有哪些成就呢?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

  • 泰国提帮功王子是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三国当中最让人痛心的是什么?那就是诸葛亮拼了老命保下来的蜀国却被那扶不起的阿斗就这么拱手送人了。后来阿斗也被后世称之为“烂泥扶不上墙”。如今这样的人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古代,如今泰国也有这么一位阿斗。他在父亲受封国王时全程发呆,急的侍卫,推了他一把。他就是泰国的王子,提帮功。王位继承人他的父亲玛哈国

  • 刘玄当了多久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西汉末年的时候,有王莽篡权建立了新朝。然后后来王莽也被刘秀所败,刘秀又建立了东汉,继续延续着汉朝的光辉。只不过在中间的这一段时间里,其实也并不是只有王莽和刘秀两个人在争夺。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刘玄。刘玄在历史上被称为更始帝,他其实也是当了一阵子的皇帝。那你知道他到底当了多久的皇帝吗?刘

  • 苏联装甲大将瓦图丁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道瓦图丁大将,可以说这是苏联历史上最杰出,也是左右前途的一位军事家之一了,同时也是二战期间领德军感到无比头疼的一位苏联大将。作为铁木辛哥元帅的得意门将,瓦图丁拥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大胆的战略设想,甚至拥有比朱可夫元帅更强大的冲击力,然而瓦图丁大将的军旅生涯是不幸的,在即将把法西斯德军赶出苏联之前,他却

  • 历史上真正真实的正德皇帝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个我行我素,天马行空,蔑视祖制,毫不为臣僚批评所动摇,专于书呆子作对,自娱自乐的皇帝。正德帝继位时还不满十四岁。他胆量超人,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绝不向传统礼教低头。为让事实说话。下面,笔者带领各位看官一起去看看正德帝的表现:1、讨厌宫廷内部的清规戒律——登基两年就搬出紫禁城,建“

  • 博斯拉格中校是如何阵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博斯拉格男爵,全名叫做格奥格·冯·博斯拉格,出生于德国的军事贵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纳粹德国的国防军上校。1944年7月20日,他与自己的弟弟菲利普·冯·博斯拉格少校一起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阴谋。而正是这件事与他最后的阵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战争英雄冯·博斯拉格,19

  • 斯大林为何要枪决苏联大将巴普洛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没多久,苏联大将巴普洛夫也是在这个时候一鼓作气的把苏联的西方面军和自己都给葬送了。这位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备受斯大林信任和器重的苏联大将就此从人生巅峰瞬间跌入到了悬崖。无数的苏军将士们愤怒的指责他指挥不力甚至通敌卖国,最终这位倒霉的将军在一个月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成为了

  • 赵宗实为何拒绝当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们看来,古人为了争夺皇位,可以说是闹得兄弟相残,父子相残,这都是很正常的,皇位对于他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在皇家生长的皇子们,也不可能拥有普通人家的兄友弟恭,每一天都要琢磨着,如何争夺皇位,或者如何隐藏自己,污名化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命。然而历史上多的是为了皇位前仆后继的人,却也总有一些皇

  • 李世民幼子李明的真实身世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生有很多儿子,而经常被人们提起来的,也就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等等这几个儿子,因为他们都曾经和皇位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除了这些人之外,李世民的幼子,在历史上可以说也算是一个身世奇特的人物了。李世民的幼子名为李明,他的母亲不是别人,正是李元吉的妻子。我们知道,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