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46 更新时间:2024/1/22 15:21:20

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有不少,而昏君也有很多,但是同时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就不多了。有人可能会觉得,怎么会有人既是明君又是昏君呢,事实上的确是有这样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武帝和唐玄宗。这两位皇帝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大人物了,他们治理国家都是一把好手,汉武帝击败了一直以来的敌人匈奴,而唐玄宗则是开创了唐朝最辉煌的时代,然而他们到了自己老年的时候,却都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汉武帝巫蛊之祸以及穷兵黩武,而唐玄宗则是安史之乱。为什么他们在前半生都那么优秀,后半生却堪称是昏君呢?

1.古代帝王和上古圣人为何不同

在一些典籍记载中,上古的帝王不仅贤明,而且个个长命百岁。唐朝韩愈的《谏迎佛骨表》中写道:“黄帝年百一十岁;少昊年百岁;颛顼年九十八岁;帝喾年百五岁;帝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韩愈这篇文章是写给唐宪宗看的,他不可能拿一个一戳就破的谎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姑且不说我们信不信上古“皇帝”的寿命,至少当时的人们是普遍相信的。

人们普遍相信的事一定是事实吗?也不一定,造成这样的原因,或者人们不愿意打破自己编造的“谎言”,或者人们需要借用这个“谎言”。

春秋的诸子百家,各有各的主张,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等等,却有一个共同点——喜欢用上古名人。

诸子百家的名声,在我们听来是响当当的名人,可在春秋战国,顶多属于“名士”一类,稍有名气罢了,他们说的话又如何能让别人信服呢。

于是各种各样的圣人出现了,孔子说,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文王、周公说的。韩非子说,这些事,尧做过,舜做过,大禹也做过。

圣人们说没说过、做没做过不重要,他们能拿来用就行。韩非子讲过三人成虎的故事,试着想想成百上千的人同时说一件事,相信一件事,又是怎样的景象。

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提到的君主,皆是一生皆贤明的圣人,可历史中的帝王怎么样呢?完全没有一个同上古圣人类似的人。

2.汉武帝唐玄宗为何会变得昏庸

汉武帝刘彻,在位50余年,内部进行改革,外部则驱逐匈奴,到末年仍不免落下个昏聩的名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晚年引发安史之乱,不仅失去爱妃杨贵妃,最后连皇位也被儿子抢去,孤独死去。

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昏庸的一大“罪证”,而连年征伐匈奴,似乎又是另一个明证。不过我们细究下去,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俗话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事放到皇帝身上一样能用。皇帝活得越久,见到的各种权力斗争便越多,越会担心类似的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

汉武帝晚年,一天天老朽,正慢慢迈入死亡的深渊,而太子一点点成长,正要跨入人生巅峰。太子的巅峰不正是皇帝吗?

汉武帝会把皇位传给儿子,不过要在自己死后,只要活一天,他就不会放权。汉武帝抓权越紧,猜忌心便越重。

有个成语叫推己及人,这是褒义词,意思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但人总会产生一个想法:我这么想,别人一定也这么想。

汉武帝喜欢权力,他认为太子也一定很爱权力。想的越多,汉武帝便越害怕权力被夺走,于是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以“巫蛊之祸”爆发为结局。

唐玄宗李隆基,一口气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原因是武惠妃想让自己儿子当太子,于是向玄宗进谗。根本原因还是李隆基害怕李瑛夺取自己权力罢了。

3.皇帝并非昏庸而是害怕

三国活得最久的皇帝孙权,晚年一样陷入诸子相争的局面。太子是孙和,而孙权最喜爱的儿子偏偏是鲁王孙霸,这一套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曹丕是曹操嫡长子,但曹操最喜欢的却是庶子曹冲,曹冲死后,曹操也是更喜欢次子曹植。李世民的太子是李承乾,偏偏更喜欢魏王李泰。

历史上的明君大多喜欢玩这一手,因为他们都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儿子夺走。孙和、孙霸都没有好结局,李承乾和李泰也是以悲剧而收场,无不说明权力斗争的残酷,哪管父子兄弟。

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诏》,表达自己对派遣李广利远征匈奴一事的悔恨。一些人认为这是汉武帝的“罪己诏”,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亡,公元前90年,李广利为扶持外甥而谋反,逃亡匈奴,公元前89年颁布《轮台诏》,表明自己息兵修养政策。

观汉武帝一朝,汉武帝最信任的人,田蚡、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人有个共同身份——外戚,他利用外戚以防止自己的权力被他人夺取。

卫青、霍去病掌权的时候,汉武帝正值盛年,他有绝对的信息掌控这些人,不怕他们谋反。不过人到晚年,精力终究有限,汉武帝的掌控出现弱点。

汉武帝不能再将权力交给这些外戚,更不可能交给其他人,于是借着息兵的理由,取消对匈奴的战争,以防军权被外人利用。

李隆基晚年类似汉武帝,他想借完全忠于的藩镇,达到控制天下的目的,哪知道却被安禄山利用,成了祸害唐朝的根源。

汉武帝也好,唐玄宗李隆基也罢,亦或其他皇帝,造成他们昏庸的原因,与其说因为老了,不如说是害怕,害怕权力不再属于自己,不再讲究所谓的平衡,而是开始清除所有威胁到自己的人、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季珊真的爱阮玲玉吗 唐季珊晚年生活为何是凄惨收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季珊和阮玲玉之间的感情纠葛,一直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一位是富商,一位是著名影星,似乎他们之间注定会发生一些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情节,不过现实往往比戏剧更加残酷。阮玲玉最后产生轻生念头,服用30粒安眠药自杀就跟唐季珊有关,而当时阮玲玉只有25岁不到。和唐季珊有感情纠葛的女人不止阮玲玉一位,虽然大家

  • 赵括明明毫无经验,为什么赵王还那么信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纸上谈兵一直都是后世人们嘲笑赵括所使用的一个成语,这背后却是赵国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惨痛结局,而且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基本上也就没有翻身的希望了,尽管秦国还没有办法一下子把赵国吞下,但基本上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赵括,可以说为这一次的惨败背负了全部的责任,后世人们都在嘲笑他是一个只会在纸上打仗的人,

  • 历史上韩琦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最近热播的《清平乐》当中,有不少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比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等,也有一些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的,比如韩琦。韩琦在剧中出现的其实是很早的,后来金榜题名,却可以说是依旧初心不改。那么历史上韩琦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当官的?韩琦在当官的

  • 英国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给英国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亨利七世,估计很多人都不熟悉。这是英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君王,是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是英国历史上及其富有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有些人说他是一位贤明的国王,但也有人说他非常的吝啬阴冷刻薄。那么亨利七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一生又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又有哪些成就呢?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

  • 泰国提帮功王子是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三国当中最让人痛心的是什么?那就是诸葛亮拼了老命保下来的蜀国却被那扶不起的阿斗就这么拱手送人了。后来阿斗也被后世称之为“烂泥扶不上墙”。如今这样的人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古代,如今泰国也有这么一位阿斗。他在父亲受封国王时全程发呆,急的侍卫,推了他一把。他就是泰国的王子,提帮功。王位继承人他的父亲玛哈国

  • 刘玄当了多久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西汉末年的时候,有王莽篡权建立了新朝。然后后来王莽也被刘秀所败,刘秀又建立了东汉,继续延续着汉朝的光辉。只不过在中间的这一段时间里,其实也并不是只有王莽和刘秀两个人在争夺。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刘玄。刘玄在历史上被称为更始帝,他其实也是当了一阵子的皇帝。那你知道他到底当了多久的皇帝吗?刘

  • 苏联装甲大将瓦图丁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道瓦图丁大将,可以说这是苏联历史上最杰出,也是左右前途的一位军事家之一了,同时也是二战期间领德军感到无比头疼的一位苏联大将。作为铁木辛哥元帅的得意门将,瓦图丁拥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大胆的战略设想,甚至拥有比朱可夫元帅更强大的冲击力,然而瓦图丁大将的军旅生涯是不幸的,在即将把法西斯德军赶出苏联之前,他却

  • 历史上真正真实的正德皇帝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个我行我素,天马行空,蔑视祖制,毫不为臣僚批评所动摇,专于书呆子作对,自娱自乐的皇帝。正德帝继位时还不满十四岁。他胆量超人,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绝不向传统礼教低头。为让事实说话。下面,笔者带领各位看官一起去看看正德帝的表现:1、讨厌宫廷内部的清规戒律——登基两年就搬出紫禁城,建“

  • 博斯拉格中校是如何阵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博斯拉格男爵,全名叫做格奥格·冯·博斯拉格,出生于德国的军事贵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纳粹德国的国防军上校。1944年7月20日,他与自己的弟弟菲利普·冯·博斯拉格少校一起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阴谋。而正是这件事与他最后的阵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战争英雄冯·博斯拉格,19

  • 斯大林为何要枪决苏联大将巴普洛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没多久,苏联大将巴普洛夫也是在这个时候一鼓作气的把苏联的西方面军和自己都给葬送了。这位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备受斯大林信任和器重的苏联大将就此从人生巅峰瞬间跌入到了悬崖。无数的苏军将士们愤怒的指责他指挥不力甚至通敌卖国,最终这位倒霉的将军在一个月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