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是怎样逼后周恭帝禅位,自己登基改元建隆的

赵匡胤是怎样逼后周恭帝禅位,自己登基改元建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76 更新时间:2024/2/14 11:16:28

赵匡胤早年深受后周世宗重用,在征伐南唐时又屡建功劳,后周世宗病逝前,将赵匡胤封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赵匡胤手握这样的权利,便是他能称帝的资本,“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逼后周恭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宋”。当然赵匡胤能被拥立为帝,说明他当时很得人心,不然一众大臣也不会支持他。不过有人认为那是因为赵匡胤联合他的心腹上演了一出戏,而真正的策划者正是赵光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

...

在现如今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献中,所有关于北宋建国史的资料中,都无一例外地记载着这么一段:

“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正月初三,赵匡胤便领着大军出了开封城,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东北40里地陈桥驿。就在当晚,军队哗变,不容赵匡胤反抗,将黄袍强行披在了他的身上。”

在《宋史·太祖本纪》中这样说道:“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第二天,全军回城,意味着周亡而宋兴,立国三百余年的宋,从此开始了它的历史。

但是,事实真的就如记载的那样吗?

史有定论,这场所谓的被迫的黄袍加身,最后称帝,只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戏罢了。这场戏,正是赵匡胤提出来的,赵普负责导演,还有一个负责实施的角色叫赵光义。在这场事变中,赵匡胤既想要这个位置,还推推搡搡上演了这么一出大戏。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的历史背景:

当时的皇帝是只有七岁的柴宗训,他的父亲柴荣,是五代十一国里最英明的皇帝之一,不仅统一了国内空前壮大了后周,而且,在对外境契丹的反攻上,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据记载,柴荣出兵40天,兵不血刃,收复了三关,共得燕云十六州中的三州十七县,户口18360户。然而,可惜的是,柴荣在这时突然得病,46天后便不治而亡了。

柴荣一死,赵匡胤便成了后周第一军事强人。他统领禁军,又是归德节度使,已经强大到了可以随时发动政变,然后,成功篡夺皇位的地步。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禁军是安设在国家首都的最强大的一批军队,这批军队强大到足以压制国家的其它军队。而归德,古为宋国,这也是赵匡胤立国称“宋”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赵匡胤是怎么做的呢?

他演了一出戏,然后,第二天领军回城,毫无阻拦,即刻进了皇宫搞定了一切。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要多此一举,主动申请领兵出城,然后,再领军回来谋朝篡位?这么一折腾,就算是他找再多的客观理由,都没有办法自圆其说。赵匡胤完全可以耍个小花招让七岁的小皇帝随时死亡,然后,栽赃给他人或者是什么不治之症,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还有第二个问题,从柴荣死到赵匡胤兵变这大半年里,赵匡胤都干了些什么?查过史书之后,我们知道:在柴荣死后,他就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归德。而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就再没有过什么行动了。直到朝廷要打契丹,叫赵匡胤回来,他这才又回到了京城。

如果,他真有不臣之心,又为何要远离王权半年?他虽然能够只手遮天,难道,他即使是远在归德,都能远程操控京畿吗?

当然不是,因为,他只有军权,在政治方面他还远远不足。

当时的宰相是范质、王溥,范质向来和赵匡胤关系不睦。在赵匡胤兵变当天,他得知赵匡胤带兵进城,柴氏王朝如大厦将倾无法挽回之时,范质怒极抓着王溥的手,甚至,把王溥的手都抓出了血来。由此可见,他是绝不会让赵匡胤插手政治的,赵匡胤也绝非早就做好了反叛准备。如果,赵匡胤真要谋反,怎么能容忍国之重臣,当朝宰相对自己如此仇恨?

并且,在兵变当天,赵匡胤的家人如果在他的领地归德,那么,一切都万无一失。可是,这偏偏是最大的疑点:赵匡胤起兵当天,他的妻儿老小都在开封城里!史料记载,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才遣人去开封向自己的家人报平安。当时,赵匡胤全家都在寺庙上香,全靠着和尚的保护,才没有被当成乱臣贼子斩首示众。

莫非,这就是赵匡胤的计策?要献祭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为自己崭新的皇位开开光吗?显然,没有人会这么做。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个人认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赵光义一手操办的,就连赵普都是替赵光义办事。

毕竟,赵光义唯一光荣一点的身份,就是:他是赵匡胤的弟弟,若想一飞冲天变成人中之龙,就得打他大哥赵匡胤的主意。

可以说,赵光义这个人对权力的渴望,已经到了一种病态。十几年后赵匡胤莫名猝死,而赵光义则一步登天,跨过了自己大哥的两个亲儿子当上了皇帝,还在大哥都没凉透的时候,就把这两个亲侄子相继干掉,又把仅剩的一个弟弟也干掉,以确保大宋江山只能由自己的子孙继承。

但是,他对自己的子孙也不满意,后来,赵光义亲征契丹,身负重伤眼看就要不行了,立太子成了燃眉之急,朝中大臣都热烈推荐他亲儿子赵恒。而他说什么?他说:人人都顺从了太子,这把我置于何地?之后还是寇准开解,才没有把自己儿子也干掉。

为了权力,此人何其残忍!

所以说,像是赵光义这样的人,会任由自己大哥赵匡胤温吞下去吗?眼看着小皇帝长大,把他们再立新朝的可能性拱手让人吗?自然是不会的,机会就在眼前,即使大哥不想,他也必须得想。由此可见,赵匡胤确实是被赵光义给操控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刘罗锅是不是真的很罗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罗锅其实小编也不太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些问题都不大的,不知道可以学啊,经过小编的各种查询资料了,发现了这个罗锅其实就是驼背的意思啊,而且是那种很驼很驼的那种的,想必大家也听说过这个宰相刘罗锅吧,那这个意思就是指的有一个宰相是驼背?那么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说到刘墉的

  • 霍元甲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霍元甲,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咱们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武道宗师。1910年9月初,日本对于霍元甲将俄国与英国大力士吓跑之事很是不服气,于是便找了十几名高手去找霍元甲过招。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日本武士惨败。然而就这件事,就跟日本人结下了梁子,这样的失败日本人怎能忍气吞声呢?过了没多久,日本人改变了对付

  • 拳王阿里为何会被评选为1999年最伟大的运动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穆罕默德·阿里,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了,世界级的拳皇,如今他已经去世了。在小编还很小的时候就会和爸爸喜欢福尔曼以及霍利菲尔德,所以在当时对于阿里是有着一种逆反情绪的。当阿里在1999年的时候被评选上了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的时候,小编就在想了:“凭什么是阿里?为何不是乔丹?直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

  • 魏忠贤虽是一代奸臣,但他身上又有哪些优点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忠贤是古代最为出名的宦官之一,他凭借明熹宗对他的宠信,大肆排除异己,独揽大权,甚至是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魏忠贤所做之事祸国殃民,也被认为是一代奸臣,不过魏忠贤竟然能从一名宦官做到权倾朝野,没点本事恐怕很难达到此成就。就算魏忠贤是奸臣,他身上肯定也会有优点。凡是都有两面

  • 真实的鲁迅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鲁迅的话大概90%以上的现代人都会说:严肃,教科书式的,不苟言笑等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鲁迅就像是梦魇一般的存在,因为在读书的时候,凡是他的文章就是“背!诵!全!文!”,还要放一张小胡子的冷面大头照。但事实上,这是我们很多人对他最大的误解。陈丹青在《笑谈大先生》里说:“喜欢鲁迅

  • 李白一生在外潇洒,是谁给他付酒钱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问李白是干什么的?一说到这个问题,相信一堆人都会拍着搬砖就会答道,李白诗人嘛,写诗的嘛。的确,李白是写诗的,但是在我国唐朝时期,这诗人可不比现在,可以当做职业,有稿费,还有协会会给些固定补贴,那个时候搞这可是啥也没有的。那么这就问题来了,那李白是靠什么赚钱维持生活的呢?印象中的李白,很是潇洒,手中不

  • 孔子的祖上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孔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咱们中国文化的祖师爷之一了。对于孔子姓氏,其实在这里很多人都有着误解,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孔子肯定就是姓孔了,然事实上孔子姓“子”。也就是是说凡称“我们老孔家”者,其实远祖都不姓孔——这一结论最早是孔门自己人考证出来的。据《孔庭摘要·本源》记载,黄帝传了三代到帝喾,帝喾

  • 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苏轼,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了,这是我国历史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的诗词凭借着豁达豪迈的气势深受人们的喜爱。苏轼的诗词当中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代表作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吧。1雄鹰出谷欲高飞“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是苏轼年少时的豪言壮语,此

  • 李白一生为何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李白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总是不走寻常路。与孟浩然和杜甫一样,去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他偏偏不走正常人该走的路,非要去找关系,找门路,这人一直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那么李白为何要这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参加科举考试这个问题上,李白算是个另类。他先是到处去找在政坛上、文坛

  • 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合适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让人不得不感叹诸葛亮此人还是挺有野心的。那诸葛亮这番比喻究竟是不是恰当呢?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还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齐国的定位和诸葛亮有些相似,最后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一度权倾朝野,但蜀国似乎还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