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为何没人暗算他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为何没人暗算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841 更新时间:2024/2/19 21:54:33

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一生中杀掉的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在四处征战的时候,杀人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当了皇帝之后,也杀了很多大臣,也牵连出很多人,都被朱元璋杀掉了,而死在朱元璋手下的人,都是以万来记数的。然而既然朱元璋杀掉了这么多的人,按理说应该是跟很多人都结下了“仇怨”的吧,为什么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暗杀朱元璋呢?是因为但凡有可能的人都被朱元璋杀掉了吗?

1、朱元璋为何没有遭到暗杀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很重的开国皇帝。在历代的开国之君里,朱元璋可能算得上心胸很为狭隘的一个。因为跟随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到最后几乎都差不多遭了他的毒手。

按理说,得罪的人多了,树敌也就更多。朱元璋杀了这么多人、很多还是开国功臣并且位高权重的人物,为何就没有遭到反噬呢?这里面的原因,或许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自古以来,受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统礼教所束缚。封建时代的人,对于暴虐的君主,顶多就是说它残暴无良,第一想到的并不是将他杀了。可以说,这也是封建君王给老百姓洗脑的成功案例。

有了这个观点,被朱元璋杀害的那些人里,很大一部分就不会想到要如何报仇——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皇帝杀自己的子民,只能算是名正言顺,顶多有点不贤良而已,何来报仇之说?既然没有报仇之心,也就少了很大一部分暗杀朱元璋的动机了。

其次,朱元璋虽然喜欢杀人、尤其是喜欢杀害那些有功之臣。但毕竟不是无缘无故,更多还是那些人自己不知收敛,授人以柄给了朱元璋杀人的借口而已。

试想一下,一个打江山立了大功的人,做了大官却总想着要把以前的付出换做银子拿回来。在老百姓的眼里,这样的功臣被朱元璋杀了,是好是坏?于是,很多倍朱元璋杀害的人,本身的口碑也不见得怎么样。这也就为朱元璋减少了很大的压力与被刺的可能了。

此外,朱元璋自己行伍出身,生平出生入死无数次,对于自己的安全是非常有心得的。甚至可以说,像他们这种从死人堆里打滚出来的人,已经有了一种能嗅到危险的本能了。

既然有了更多预知危险的直觉,自然就知道如何弥补安全上的漏洞,这也是朱元璋一直安然无恙的一个重要条件。

最后,朱元璋也深谙制衡之道。他一手创立了锦衣卫,并将其当做自己最信任的人培养。这个机构,对保证朱元璋的安全可谓是举足轻重。

因为锦衣卫不仅限于京城一地,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足迹。这样,通过严密的监控,也就能够发现、并消灭很多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危机事件。

上述四个原因,也就保证了朱元璋尽管杀人如麻,自己却安然无恙、得到了善终。

2、朱元璋杀了多少功臣

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常遇春病故早亡,躲过一劫;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胡的死,造成了终明朝一代没有宰相一职,从此自秦汉以来建立的宰相制度,在此宣告寿终正寝,明朝以后的清朝,只有口称“奴才”的所谓“大学士”而没有铁骨铮铮为民请命的魏征、文天祥等宰相,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胡惟庸死了没多久,又爆发了“蓝玉案”,胡案是对文官下手,蓝案可是对武将动刀。作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战功显赫的凉国公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起来,恰好此时朱元璋年仅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病故身亡,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年幼的皇孙朱允炆被能臣宿将欺负,上演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翻版,朱元璋不得不对大将军蓝玉下手,为自己的孙子扫清障碍。蓝玉“谋反”案涉及人数也不少,一万五千人。胡蓝二案一出,整个开国元勋体系,竟然十去其九,以至于后来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夺自己侄子的江山,建文帝朱允炆纵观文武百官,竟无可用之帅去率兵抵挡,兵败后不知所踪,至今其下落仍是个谜。朱元璋原本想巩固孙子的江山,不料却间接将接班人建文帝送上不归路,想必起朱洪武于地下,也当哀叹自己苦心经营却适得其反,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罢?

朱元璋由于其极度自卑的心理,对于“僧”、“贼”、“光”、“秃”等挖苦他过去历史疮疤的字眼,变得相当敏感,因此明初的文字狱绝不比清康乾年间逊色:这场始于洪武十七年,终于洪武二十九年的长达13年的黑暗岁月,受害者不下数十万,明朝初期优秀的知识分子,因“文字狱”一案,几乎为之一空!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到后来,越来越变本加厉,只要是上述字的同音字,都认为是通假字,居心叵测罪不容诛。于是说“为世作则(贼)”的杭州人徐一夔教授挂了;说“圣德作则(贼)”的马屁大王孟清也挂了;说“睿性生(僧)知”的常州教育局局长蒋镇挂了;说“作则(贼)垂宪”的浙江教育厅主任林元亮也挂了。更离奇的是,说“体乾法坤”是暗示“发髡”,秃子就是和尚,杀!说“拜望青门”就是站在和尚庙门口发呆,杀!“遥瞻帝扉(非)”不是恭敬地瞻仰皇宫大门,而是看热闹,八卦皇帝的是非,杀!“天下有道”就是“天下有盗”,杀!……如果冯小刚生活在那个时代,“天下无贼”是一句善祷祝福的话还是故意揭露皇帝阴私?估计很难猜测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的心理。

3、朱元璋是怎么死的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次年朱标病逝,谥号懿文太子。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朱元璋看到朱标次子朱允炆表现十分孝顺而很喜欢,后来立其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6月30日)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死后葬于紫金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甲辰,上谥曰“钦明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死后,他生前规划的政治局面很快被打破。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承恩和崇祯皇帝为什么一起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说起古代的太监,可能有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历史上那些祸乱朝政的很有名的太监,比如赵高、黄皓、魏忠贤之类,虽然说太监这个群体当中,真正干坏事的其实占的数量并没有特别多,但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实在是太出名,因此很多人都会给太监打上一个这样的标签。然而就在魏忠贤之后,崇祯皇帝的身边,也有一个很受他的信任的太监

  • 汤和为什么可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汤和为什么最后可以善终?朱元璋为何没有沙雕汤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先去了解汤和是个怎样的人。看他来处才知道他是濠州钟离人,和朱元璋是同乡,而且据说住在一个小街上,按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童年的汤和有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成年之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

  • 汪精卫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3年,日本侵略军的气数已尽,已是强弩之末,隐藏在日本羽翼下的汪伪政权也朝不保夕。也就是在1943年,日本扶持的伪政权领袖汪精卫的枪伤复发,一度严重到无法站立。到了1944年,大汉奸汪精卫因为枪伤引发的并发症离奇死去。他死后,汪伪政权的很多高级官员都认为大势已去,所谓的汪伪政权也就名存实亡了。后

  • 刘文彩后裔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旧社会当中,剥削是非常普片的一件事,而革命者认为这就是原罪。而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任何剥削行为和不平等。资本家和地主阶级都是剥削者,不把他们打翻在地,人民就不能够翻身做主人。刘文彩并不仅仅是被新政权竖立起来的一个旧社会的典型大恶霸、大地主的形象,事实他的确也是大地主,所以注定要被打倒的;他

  • 范仲淹一生被贬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学过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就很好的总结出了范仲淹的忧乐观。范仲淹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期间遭遇三次被贬,但范仲淹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反而展现出了更加积极、洒脱的态度,这是后人应该好好向范仲淹学习的地方。范仲淹始终心系民生,无论官职大小

  • 唐高宗李治当真软弱不堪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可能一说起唐高宗李治,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看上去非常软弱不堪的人物形象,都是在一些影视剧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而真正强势的自然是武则天了。然而这或许都只是站在武则天作为女主的角度上来看,而且是现代人的观念和想象中的武则天,毕竟当时李治才是皇帝,武则天作为皇后,如果真的比皇帝还风光,恐怕早就做不下去了吧。那

  • 李淳风是风水大师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淳风的头衔有很多,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等。据说李淳风从小就博览群书,自学天文、历法,懂得天文地理知识。不过当时人们对“天文地理”的理解,和我们现在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肯定相差甚远,因为当时并没有科学一说。所以在很有影视作品中,都喜欢把李淳风设定成一位风水大师,神秘感十足。那历史上李淳风到底是个怎

  • 张学良表嫂关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张学良,他的身上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过很多有关张学良在抗日以及当年内战方面的事迹,那这次我们大算讲讲有关张学良的冷知识。张学良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有着“少帅”之称,他的感情生活一直是大家好奇的一点。据说张学良和他的表嫂关系不一般,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有关张学良更多故事

  • 李煜真的是因为《虞美人》被毒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煜作为词人,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作为皇帝,却是非常失败的。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李煜的死,都是起源于他写下的那首《虞美人》惹怒了赵光义,而作为阶下囚的李煜,他的一切可以说都不属于自己,甚至连皇后也一样。李煜生前作为亡国之君,他的人生也是一个悲剧了,但是他的死因难道真的就是一首《虞美人》吗?历史上真

  •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富弼是北宋一代名相,从《清平乐》这部剧中可以了解到,富弼曾得到范仲淹和晏殊的赏识。历史上,范仲淹见到富弼后直称他有王佐之才,晏殊更是看出富弼潜力,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可见富弼运气还是挺好的,自己的学识有人能够欣赏。所以富弼起点就比其他书生高出许多,入仕后富弼也是将自己的才能全部发挥出来,但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