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末官员王思诚是如何脱离官场险境的

元末官员王思诚是如何脱离官场险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90 更新时间:2024/2/14 13:51:31

思诚是元朝末年官员,他被认为是元末官场上的一股清流,但每个朝代到了末期基本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期,对于当官的来说更是如此,不被自己人杀也有可能被敌人杀,但王思诚却能得以善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可能了解王思诚的朋友并不多,那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王思诚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为官时又立下哪些功绩,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出手不凡

王思诚才担任监察御史,就敢挑战官场陈规陋习。以前,各位御史上奏的密封奏章,只有部门最高领导才能拆看,其他御史只有在奏章下面签名的份儿。王思诚对此非常不满:“如果都像这样,还有什么上下级的名分!”

于是,凡是转到他手下的密封奏章,他一概拆封把关,对赞同的奏章签字放行,对不可施行的奏章一律盖上公章锁进保险柜。这样做既充分保证了密奏的质量,又把监察职责落到实处。从此,拆看密奏成为监察御史的特权。

有个高官因受贿事件东窗事发,潜逃到外地。某蒙古族监察御史因为无法将其逮捕归案,就将他的母亲抓捕捆绑在街头示众。王思诚路过集市见此情景,痛心疾首道:“古时候对罪犯的妻子儿女都不抓捕,更何况母亲?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因儿子逃跑而牵连母亲!”于是下令释放。那御史坚决不放,一定要把她当诱饵钓出要犯。王思诚大怒,上疏弹劾自己,然后闭门不出。事情闹大后,部门领导率御史们集体前往王思诚府邸求见并谢罪。

某县长早听说过王思诚的厉害,接到王思诚要到县城巡视通知后,故意穿一身旧衣服,骑马到城外恭迎王思诚。王思诚注意到他的坐骑,悄悄告诉随从:“此人必定是贪官!”

果然,巡视组才进城门,就被人拦路喊冤。王思诚问:“你是想控告县长抢了你的马吧?”喊冤者连连称是。王思诚命令县长归还马匹,并将他治罪。随从都很惊讶,问王思诚何以未卜先知?王思诚笑道:“他故意身穿破旧衣服以示清廉,却在路上强取豪夺百姓的高头骏马,这就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随从们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国子监(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的太学生们发生群殴事件,王思诚被授权全权处理。他查明事情真相后,召集学生宣布处罚结果:开除5名带头动手的学生,另外参与斗殴的70名学生一律降级处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学霸予以升级奖励,对学渣一概除名。经过这番整顿,国子监出现了新气象,学生们更加勤勉互励。

(二)忧国忧民

一年秋天,京城一带遭逢秋旱,整个冬天无雨,才开春就遭蝗灾。百姓已经衣不果腹,又遭黄河决堤,更是雪上加霜,伤亡惨重,民不聊生。王思诚忧心如焚,上疏请求元顺帝一面举行“祷百神,陈牲币,祭河伯”仪式,一面紧急调动部队堵塞黄河决口,发放赈济粮,并给每个死于洪水的灾民发放棺木安葬,以示朝廷爱民之意。

朝廷在檀州(今北京密云)设置监狱,让犯人从事采金冶铁的繁重工作。监狱刚开始还供给犯人衣食,但由于监狱上下人人雁过拔层层盘剥,几年后囚徒的供给就被完全断绝,导致30多人饿死,奄奄待毙者不计其数。狱吏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经常谎报囚徒的生病时间的长短和用药次数的多少。王思诚巡视檀州监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上书建议朝廷:这些囚犯本来罪不容诛,却在监狱里被活活饿死,这是监狱的责任!希望朝廷马上制定出相关法令,以囚犯病死在狱中的数量来衡量狱吏罪行的轻重。

元朝初年,朝廷下令开凿坝河(今北京市东郊)作为运粮河。因工程浩大,“一夫日运四百余石,肩背成疮,憔悴如鬼。”工程结束后,坝河担负起繁重的漕粮运输任务。王思诚巡视坝河时,负责维护与运粮的坝夫和船夫因不堪忍受重负,“坝夫累岁逃亡,十损四五”只剩下区区730人,船夫也只有1300多人。这些人“昼夜奔驰,犹不能给。”王思诚建议朝廷将蒙古族人15000多户迁往坝河沿岸定居,让他们捕鹰打猎之余劳逸结合,协助船夫和坝夫工作,保障坝河的正常粮运。

这三条利国利民的奏章,全部获得朝廷批准实施。

(三)主政两河

在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期间,王思诚同样脚踏实地,政绩斐然。

他河南主政期间,收到陕西行台发来的公文,要求与河南联手疏通黄河三门,设立水陆站以直通关陕。王思诚极为重视,马上带领相关官员去实地考察。官员们害怕地险路隘,想编假话搪塞朝廷。王思诚怒斥他们:“如果我们都自欺欺人,还如何督责他人?对朝廷是什么态度?你们等着,我亲自去看!”官员们无可奈何,提心吊胆跟着他在黄河中滩碛路上走了一百多里,沿途礁石错落突出,最后无路可走。王思诚命令下马步行,攀藤前行。官员们累得汗流浃背,但没有人敢出怨言。步行30里后,王思诚看到确实已经无法通行,便把沿途经历奏报朝廷。朝廷接到王思诚的考察报告后,否决了陕西行台的建议。

王思诚主政河北期间,适逢磁河水决堤,泛滥成灾。他召集民工日以继夜修筑堤坝,终于堵住洪水。当年秋,庄稼获得好收成,百姓们对王思诚感恩戴德,赞不绝口。

南皮(今河北省邢台市南皮县)百姓的先祖曾沿御河两岸种植柳树,历代官府以此征收名为“柳课”的税务。十多年前,因黄河决堤,柳树全被淹没,官府却依旧征税,致使百姓更是贫困交加。王思诚实事求是上奏朝廷,请求免除了“柳课”税。

他的辖区内,有著名的西汉名儒董仲舒和毛苌的故居。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摇摇欲坠。王思诚奏请朝廷在这两个地方修建书院,并设置专业讲学师,获得朝廷批准。

元末,由于天灾人祸,四方百姓很多人失业,引发社会动乱。元顺帝为安抚民心,“命名臣巡行劝课。”王思诚负责安抚河北和山东一带,他沿途召集当地有名望的父老,宣讲皇上的恩德。百姓们激动得“莫不感泣”,进献大麦小麦和豌豆,请王思诚转呈元顺帝。回京后,他根据巡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元顺帝提出七条治国安邦和稳定民心的建议,受到元顺帝重视。

(四)松州惩贪

40名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百姓联名告御状,指控当地蒙古族官吏狼狈为奸逼良为匪。朝廷震怒,指派王思诚彻查此案。

王思诚秘密抵达松州明察暗访,弄清楚蒙古族官吏们为索取巨额贿赂,故意栽赃诬陷良民为盗匪的犯罪事实,将松州知府以下的23名涉案官员一网打尽。为彻底纠正冤假错案,王思诚特意进松州监狱现场办公,令有冤屈者当面申诉。

有个囚徒面诉:他曾在某盗贼潜入他家偷盗时,与盗贼展开激烈搏斗,差点失手将盗贼刺死。盗贼怀恨在心,再次偷盗被官府抓获后,便诬陷他是同伙,并提供了所谓赃物。而负责缉盗的捕快为了邀功请赏,偏听偏信把他抓捕入狱。王思诚查证属实后,处罚了捕快,释放了无辜者。

巡视监狱时,一个少年犯引起了王思诚的特别注意。少年犯脸上稚气未脱,却戴着沉重的刑具,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王思诚给他除去枷锁,询问案由。少年犯供述:半年前的一个傍晚,他在走亲戚的路上遇到三个大汉,于是结伴同行。半夜进村后,大汉们闯入一户有钱人家抢劫,令他在门外放风。他知道遇到盗匪,立刻飞奔到县衙报案。县衙捕头玩忽职守,未能及时出动抓获盗匪,为逃避罪责,昧着良心把他当同案犯抓捕后严刑拷打。王思诚核查属实后,释放了少年,将捕头投入大牢。

王思诚在松州砍下三板斧,严惩了贪官污吏,树立了朝廷亲民形象,被松州百姓称为王清天。

(五)中流砥柱

最能考验王思诚胆色的事情,发生在公元1357春。当时,王思诚巡访陕西,正赶上红巾军横扫陕西,兵锋距奉元(元代西安旧称)仅30里。奉元城里的高官们惊慌失措,无计可施。王思诚冷静地分析:“陕西是战略要地,关系天下得失,绝对不能失守!河南名将察罕帖木儿历来骁勇善战,威震敌胆。此时,我们必须派使臣求援,才是上策。”高官们出于私心,吵嚷半日“论久不决”。王思诚亲笔写信向察罕帖木儿求援,察罕帖木儿接到求救信,被王思诚为国为民之心感动,冒着擅自调动部队的罪责,“提轻兵五千,倍道来援。”

王思诚冒着危险前往城外凤凰山犒劳援军,与援军商定攻防策略。回到城内,为稳定军心,王思诚“夜宿台中,未尝解衣。”有个高官想趁着夜色把妻子儿女送出城外,被王思诚坚决制止,并令他把守北城。由于城外攻势猛烈,高官又企图率部弃城出逃。王思诚耐心开导他:“我们身受国家重托,肩负安定一方责任,本来就该戮力同心以死报效朝廷!人生自古都要死,无非是早晚点儿而已!”一番话使得“众乃安”。奉元城解围后,河南军事长官果然追究察罕帖木儿擅自调兵的罪责。思诚立即上奏朝廷,请求让察罕帖木儿专守关陕,察罕帖木儿得以免除责罚,名正言顺镇守陕西。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朝廷兵力捉襟见肘,准备在五个省抓壮丁补充兵源。王思诚坚决反对道:“关中抵御红巾军才结束,现在所有军队的供给都很困难,只能就地征集粮饷。百姓们早就饥寒交迫,再承担粮饷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大规模征兵,万一激发民变,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朝廷谨慎从事!”由于他的态度很坚决,征兵一事不了了之。

监察御史作为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的官员,最容易招致不法官吏们的打击报复。王思诚所处的时代尤其凶险:由于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而监察御史的监督对象都是有蒙古贵族背景的狠角色,所以,很多汉官执政时如履薄冰,明哲保身,小心翼翼,深恐稍有不慎就会惹火烧身甚至自取灭亡。

王思诚却在最容易得罪人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最后得以善终,被追谥“献肃(谥法:智质有操曰献,身正人服曰肃)”。这个谥号正是对王思诚一生的准确概括。王思诚留给后人的官场生存法宝就是:为官者无论身处哪朝哪代,只要不忘初心、一身正气、忠于职守,都必定在史书上竖起一块永不磨灭的丰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是真的傻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以一句“何不食肉糜”,而把晋惠帝判定为一个傻子,就像用“乐不思蜀”来判定刘禅一样,其实都是太过于片面了,毕竟别人都不是晋惠帝,也没有生活在他的那个时代,只通过这样一件事情就决定一个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其实是很不合理的。那么,晋惠帝尽管说过这样的话,他就真的是一个傻子吗?历史上的晋惠帝到底是一

  •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蔡文姬感到陌生。蔡文姬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文学家,而且还精通音律书法,据说曹操曾花费重金将蔡文姬赎回,然后嫁给董祀。但蔡文姬流传下来的作品只剩下两首《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主要讲述了“文姬归汉”的故

  • 郭沫若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考古是人类的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可以通过考古来对古人的生活状态进行更直观的了解,但是现如今我国的考古并不会是刻意去发掘古墓,而是在不小心挖到古墓之后进行抢救发掘,对于文物的保护措施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郭沫若吧,如果了解过一些他的事情,就会知道他曾经给考古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究竟这样的损

  •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霍去病,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绝对不会陌生了,一个能被称得上是“战神”的人物。之所以去这么评价他是因为他率领着汉朝大军深入大漠痛击匈奴的时候年级还不到20岁。现看当下的我们,20岁在干嘛?躲在寝室里睡懒觉打游戏,甚至有的还需要父母养活等等。而霍去病20岁的时候就已经统领千军万马,成为战无不胜的大将军

  •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面,有一个人是非常特殊的,他就是鸡鸣寺里的和尚姚广孝。历史上的确存在姚广孝这个人,而且还被很多人看作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广孝,朱棣未必会造反,即便是造反也未必会成功,然而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造反呢?既然帮了朱棣,为何在事成之后又完全不接受朱棣的任何封赏呢?

  • 范蠡有官不当为什么要经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和范蠡有关的传说有很多,他是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更是白手起家,最后发家致富的商人,还被后人称为“商圣”。当时范蠡辅佐勾践复国,以他的功绩来说,肯定能某得一个不小的官职,为什么范蠡有官不当却跑去经商呢?范蠡这套急流勇退的操作也是让人有些看不懂。不过可能范蠡的这个选择才是真正的智慧,历史上多少宰

  • 孙叔敖举于海是什么意思,他到底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学时期,大家都学习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词语精炼,充分的表达出了一个人若想要完成一番事业必须要经历各种磨难!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流芳百世。文章前面还用了许多名人的事迹作为论证观点,有

  • 杨丽华为何在历史上与其他皇后众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皇后,后为皇太后,在隋朝时期就被封为乐平公主了。隋炀帝杨坚曾经很自豪的说过,自己能夺得天下,乐平公主功不可没。但是呢具体的功劳却没有详细的说明,在我看来杨丽华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作为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隋文帝杨坚嫡长女,就注定了她的一生的与众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人物!隋代真是个很

  • 为何都说王莽是穿越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神秘之人,但是说到神秘就不得不提到王莽了,王莽为何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人之一呢?因为就在两千多年前的时候王莽在当上新朝的开国皇帝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就算是放在今天来说的话仍然使用,比方说土地国有化,币制改革,建立国营企业,计划经济政策,民主主义等等等

  • 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能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很多“造反”出身的皇帝,想成为皇帝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面对前朝遗民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如果古代有人想要当皇帝,自然是要攻打下所有的城池,就算不是全部,至少也要大部分,这样一来大部分归降了,剩下的小部分也不怕他们再反抗了。然而在明朝的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只是把南京打下来了,为什么他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