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钱谦益水太凉典故 钱谦益和柳如是爱情故事介绍

钱谦益水太凉典故 钱谦益和柳如是爱情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10 更新时间:2024/2/14 15:58:02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人士,和吴伟业、龚鼎孳两人并称江左三大家。实际上钱谦益是一个性格、思想都比较复杂的人物,可能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钱谦益多以“清流”自居,但又十分钟爱功名,降清后在部分人眼中已经失了名节。不过人们好像对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爱情故事更感兴趣,也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那这次就来讲讲他们两人之间的趣事,看看钱谦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一、“水太凉”乎?

公元1645年春天,在南京一个豪华的别墅里,一个娇小玲珑的少妇拉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来到院中水池旁。

这个老头就是明末名满江南的文坛领袖、东林党人,时为南明小政权兵部尚书的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少妇是他的小妾,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

如今,满清兵马已经把南京城围铁桶似的,临危受命守卫南京的钱谦益,不知如何是好,柳如是别看是秦楼女子,颇有气节,劝他投水自尽殉国。

这个钱谦益故作深沉状,装模作样地走下水池,淌了两下,迅速返回,说了句:“水太凉!”

柳如是听了,奋然要跳入水中,却被钱谦益拼死拼活地拉住不放,苟且偷生的丑态是何等的斯文扫地,让人不齿。

像钱谦益之流,平日里满口忠君爱国,标榜精神与气节,无非都是待价而沽,为了追逐名利所做的表演,到头来不如一个青楼女子,可见道貌岸然的背后是怎样的虚伪至极。

城破之日,那个一直被钱谦益骂成“狗”的“奸臣”马士英壮烈殉国,而一直夸夸其谈爱国守节的钱谦益举着小白旗,领着一群南明的官员来到清将多铎的马前恬不知耻地投降了,而他的小妾柳如是特意身着大红袍,在一群男人丛中倍加醒目,明朝的皇帝姓朱,朱就是红呀,可见柳如是心系大明,无奈随夫投降,两相比较,高下顿见。

二、“头皮痒的厉害”

当清军下达“剃发令”,引起南京城老百姓的反抗情绪,钱谦益这个老东西,表现的更加令人愤恨,他早上一起来,不动声色地对家人说

:“头皮痒得厉害!”说完便一个人出门了,不长时间,钱谦益回来了,剃了发梳了辫子,悠哉优哉地踱进家门,无耻之极呀!

随后他积极配合清军的一切行动,帮助维护治安,招降纳叛,极力讨得新主子的赏识,很快被任命为满清的兵部侍郎。于是,有人写诗讽刺道: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这诗,赤裸裸地道出钱谦益“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龌龊灵魂。

孔老夫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多少富有哲理。

曾子有言:“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钱谦益,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明白君臣大义与伦理纲常,却生就一个软骨头和一颗卑鄙的灵魂。

他是万历年间进士,高中一甲第三名,文学方面确有两刷子,是当时文坛翘楚,有《有学集》等著作,也是凭借文名步入仕途,先后为翰林编修、少詹事等职,又是靠向权臣行贿,才得到礼部右侍郎的高位,然后开始自己徇私枉法,私收贿赂,助考生作弊,谋取钱财,又一意党争,相互倾轧,贪恋虚名,打着“道德”的幌子,根本就没有道德底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择手段很上爬的无耻文人。真乃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纪晓岚一针见血地说他:“首鼠两端,居心反复”。

三、 “两朝领袖”成笑柄

如果说钱谦益唯一男人一把,也就是贪图柳如是的美艳与才情,将近六十岁时,不顾多方压力,突破“礼教”的束缚,“老夫聊发少年狂”,大张旗鼓地于崇祯十四年,迎娶了二十三岁的青楼才女柳如是。

钱谦益精心修饰了一艘芙蓉舫,箫鼓声喧,兰麝馥郁,为博得美人的欢心。根本就不顾老迈之年,颜面扫地,招摇纳小,引起时人的谴责,丝毫不在乎人们向他投掷的石头,一副从容的样子,可笑又可耻。

并且在山利用贪污来的钱财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与红豆馆,日日怀搂娇娘,享受快活的生活,煮茶品茗,博弈斗草,临帖写诗,调笑戏谑。

钱谦益担任清朝礼部侍郎没多久,就因事被下狱,经柳如是四处打点才出狱,便带着柳如是返回江南老家常熟。

某日,钱谦益携柳如是游虎丘,身着小领大袖衣服,有一个士子见了,向他作揖,请教他为何如此打扮?

钱谦益拿姿作态地说:“小领者,遵时王(清朝)之制,大袖乃不忘先(明朝)耳!”

士子听了,假意肃然起敬道:“公真可谓两朝领袖矣!”羞的他无地自容。

钱谦益深知满清政府很不待见他,柳如是也一次次与他讲自古“忠臣不仕二主”,他们是明朝的遗民,责怪他的种种行为,令他深感惭愧,暗中偷偷联系郑成功等反清复明的势力,开始救赎自己的灵魂,引起清政府的极度不满,这是一个出尔反尔的小人呀。

当他的集子《有学集》流传,其中有的文字攻击满清政府,借以掩饰自己的变节行为。

乾隆皇帝龙颜大怒,颁布上谕说:钱谦益“既为本朝臣仆,岂得复以以前狂吠之语刊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把他打入了《貮臣传》中。

他六十岁以后,要不是有落落有大节的柳如是规劝,真不知还会玩出什么丢人的事情来。钱谦益,以83岁高龄,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去世,结束了自己卑鄙的一生。

钱谦益,一个货真价实的无气节小人,身死名裂!

作者:陈二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灶王爷的原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灶王爷其实这个菩萨还是挺有故事的,其实他以前是一介凡人,而且还好吃懒做,那么就这样一个人是怎么当上灶王爷的呢?这个就让人非常好奇了,其实这背后也是有故事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相关的故事就知道了呀,速度来喵喵吧!关于灶王爷的历史民俗文化有一个小故事:灶王爷也叫做灶神,灶君司命,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

  • 斯大林的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父亲,我马上就要上前线了,在这里向您报告,辞行!”“去把孩子,好好打仗”。这是斯大林的儿子上战场之前与自己的之间的一段书面对话,当时谁也不会知道,这将成为了斯大林父子之间最后的对话。时间是1941年6月23日。更糟糕的还在后面,斯大林看到了一张令他无比痛苦的一张照片,当时他的内心真实想法是:要是我

  • 李鸿章的后代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李鸿章,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世人多称他为“李中堂”,由于行二,所以在民间也有叫“李二先生”的。李鸿章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多人都非常痛恨这一角色,因为他曾好多次代表清庭签署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后人更是将“卖国贼”的罪名放在了他一人身上。但是,仔细想想,这些也不是李鸿章等普

  • 外国人眼中的康熙皇帝与中国人眼中的康熙皇帝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早在8岁的时候就已经登基称帝了。14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亲政,总共在位61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是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更是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的时候,崩逝于畅

  • 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为何会被自己守卫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铁娘子其实现在还真的挺多的,很多人都这样叫,在印度也是有一位铁娘子,她的名字就叫英迪拉·甘地,但是这个铁娘子非常的悲剧,话说最后别自己的贴身守卫用枪给打死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984年10月31日,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是对印度来说

  •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朝丞相李斯的一生实属可惜,他本可以享受后人对他的景仰,结果却是被赵高害的身败名裂。李斯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此后还大力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并且制定秦律,统一车轨、文字,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李斯却在秦始皇立的遗诏上动了手脚,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如果李斯没有这样做,哪怕他被赵高陷

  • 英拉并没有结婚,为何却有个16岁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泰国的前总理英拉也是非常非常传奇的一个人,关于她在政治上的东西我们今天不说,我们来说说关于她的八卦吧,话说这个英拉是没有结婚的,但是她却有一位16岁的孩子,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这个孩子又是哪儿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解谜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泰国前总理英拉今年已经52岁了,的确一

  • 班超为何被称为班定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班超是东汉著名军事家,班超一生最有名的成就便是他投笔从戎,出使北匈奴和西域,在31年中收复了50多个国家。实际上班超并非出生于将领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显贵和儒学之家,班超也是博览群书,口齿辩给。但他为了家国选择从武,并且立下如此成就,实在令人敬佩。历史上和班超有关的典故也很多,这次就为大家来介绍

  •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原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曹操的能力和成就,要比刘备、孙权高出很多,不过曹操的口碑却是三人中最差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曹操真说过这句话,那他的确不是什么好人。不过曹操的原话应该并没有加上“天下人”三字,这并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演义中,多多少少贬低了曹操的人品,到底该如

  • 清朝官员柏葰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对待科举考试都是非常看重的,同时对于科举舞弊的行为也是严加审查的,一经发现都是处以极高力度的惩罚。就比如说明朝时期的才子唐伯虎,便是这项制度下的牺牲品。唐伯虎生来才华横溢,从参加科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