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元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汉元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48 更新时间:2024/2/13 14:26:05

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他在汉朝皇帝中的存在感并不算很高,不少人都认为西汉是从刘奭时期开始走向衰落的。其实刘奭多才多艺,精通史书,在位前期实行了不少仁政。但刘奭却也陷入到了宠信宦官的怪圈中,导致皇权逐渐被侵蚀,最后朝内出现动荡,西汉政权开始走衰。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汉元帝刘奭,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一起来了解下刘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吧。

“仁政”一直是皇权社会努力提倡的一种政治图景。古代皇权社会有一个最好的政治版图,就是“舜之道”。“尧舜之道”也就是实施“仁政”“德政”。如果哪个皇帝致力于实施“仁政”,他肯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很好的名声,受到千古颂扬。

可是,汉元帝刘奭是汉朝最积极地提倡“仁政”的皇帝,他为什么却并没有受到颂扬,反而被历史评价为“昏君”呢?

刘奭努力想实施“仁政”的思想,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的。当时他的父亲汉宣帝在位的时候,对大臣们非常严厉。有些大臣仅仅犯了一点小错,汉宣帝就用严厉的手段处罚大臣。当时作为太子的刘奭看不下去了,提醒他父亲:“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就是说,他认为他父亲刑罚太过严厉,应该重用儒生。刘奭说“用儒生”,意思是应该实施儒家“仁政”“德政”的那一套。

而刘奭在当了皇帝以后,也是按照这一种“仁政”的思想来实施统治的。他大量重用儒生,对大臣也很宽容,对老百姓更是提倡休养生息。可是他的统治却相当失败,他所在的时期,成为西汉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他在位时期产生的混乱图景,一直延续到西汉末年,此后再也没有复兴过。

那么,汉元帝实施“仁政”,实施“王道”,为什么还会造成乱世呢?

关于这个问题。当时他在劝他父亲汉宣帝实施“仁政”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严厉批评他了。他父亲说,你懂什么,咱们汉家制度,就是“王道”和“霸道”的结合。周朝初年的那种“德政”,是不适合当下政治的,那些儒生都迂腐不堪,他们的话怎么能信?

不仅批评刘奭,他还叹气说:“乱我家者,太子也!”

不幸他父亲的话一语中的,果然刘奭成为汉家祸乱的肇始。

汉宣帝在这里,已经指出了刘奭将来可能犯的错误,就是一味地施行“王道”,一味地搞“仁政”,是没办法确保统治的。

那么,汉元帝按照王朝社会提倡的那样实施“仁政”,为什么却不能确保统治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把汉元帝当皇帝以后的一些所作所为,了解一下。

汉宣帝去世前,按照汉朝皇帝传统的做法,给汉元帝配备了三个辅政大臣: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汉元帝上台后,迅速按照他的理解,由他的师傅萧望之组阁,招罗一帮儒生,进行改革。但是,由于人事变动,招致“首辅”史高不满。于是史高联合宦官弘恭、石显等人陷害萧望之。

萧望之为了让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多次劝谏汉元帝不要宠幸宦官,要把权力还给朝廷。但是,汉元帝却认为,宦官无家无室,他们没有私心杂念,因此是值得信任的人。当萧望之多次劝谏无效,又被宦官多次构陷后,灰心丧气的他,毅然自杀。

萧望之是汉元帝的师傅,汉元帝对他很尊敬,也是自己改革的希望。自杀后,汉元帝很伤心。他斥责弘恭、石显等人手段太过毒辣。不过,他也就是斥责了他们一下,让他们“免冠谢”,并没有严厉处置他们。

接着,汉元帝一如既往重用宦官。由于汉元帝太过仁慈,因此,当时整个朝廷形成宦官、外戚、儒生三股势力。这三股势力再也没有考虑国计民生,而是互相构陷,互相倾轧。大家轮番上阵,在朝廷上作威作福。唯一没有权力的,就是汉元帝本人。

以上就是汉元帝实施“仁政”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纯粹的“仁政”之所以在王朝社会行不通,是因为王朝社会本身就是一种集权社会。这种集权的核心,就是要保证皇帝拥有独一无二的权力。除了皇帝以外,任何大臣拥有这些权力都不行。而且朝廷里面实行民主,大家讨论着做事情也不行。

皇帝要实现极权,必须要“恩威并施”。通过所谓的“恩威并施”,让大臣们怕你同时又感激你,这样,皇帝的权力才能够集中。

这一点,可以说汉宣帝是看得最清楚的。当然了,不只是汉宣帝,汉武帝、汉高祖这些都看得很清楚,只不过他们不说,汉宣帝把这话说出来罢了。

其他皇帝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仁政”,宣扬的也是“仁政”。就算他们实际上实施的是“暴政”,他们依然会说自己实施的是“仁政”。这就是古代王朝社会里集权皇帝的做法。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三个人有什么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作《史记》,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司马懿没有什么很出名的著作,但是他的名字就已经足够出名了,历史上司马懿总是一个奸臣的形象,篡夺曹魏政权,为人臣但却夺人江山,肯定不是什么好形象。而这三个人,都是姓司马的,不过他们并不在同一个时代,那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是第几代人?司马迁、司马懿和司马光都

  • 历史上最强间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古到今,不论是战争还是政治上的活动,任何方面都需要精准的情报,否则只要走错任何一步棋很有可能就会功亏一篑。于是间谍与奸细这种职业由此滋生了出来,他们一旦获取了关键性的情报,就会可能会拥有瞬间逆转战局的能力,从而改变历史的进程,所以说间谍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而谍报员的来源无非技术自己培养,当然也有那

  • 伊尹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伊尹是商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商朝的开国元勋。成汤正是因为有伊尹的辅佐,才能顺利灭夏建商。除此之外,伊尹还被部分人当做是厨师的祖师爷。商朝建立后,伊尹积极整顿吏治,观察国情,推出了一系列治国为民的良政,有效的推动了国内经济,伊尹辅佐了五代君王,为商朝打下坚实的基础。或许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伊尹,

  • 孙子、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子、孙武、孙膑,这到底是几个人?可能很多人都有些弄不清楚,孙子很明显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像孔子、老子那样,对于一个人的尊称,但是孙子指的是谁?是孙武还是孙膑?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吗,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而孙武和孙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弄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这个问题答案是什么了。相信很多人都会

  • 如何评价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子仪是唐朝一代名将,安史之乱就是由郭子仪平定,并且顺利收复长安、洛阳两京。郭子仪是以武状元身份入仕,但早年并没有得到重用,毕竟当时的大唐还没有爆发很严重的危机。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军一度兵败如山倒,接连丢失大片领土,此时郭子仪便派上用场了。其实郭子仪立下如此功劳,对他来讲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

  • 范进考举人时,主考官为什么看了三遍他的卷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里面一个很经典的故事,而广为人知的就是范进中举之后简直要发疯的兴奋,还有他的老丈人也一改以前对他看不起的态度,前后转变是非常大的。不过在此之前,范进考举人的时候,他的卷子被主考官看了三遍,这又是什么原因?他的试卷上面究竟是写了什么,为什么要看三遍之多呢?周进是《儒林外史》中塑造

  • 范蠡是一个怎么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道家学者。范蠡出生于楚国,被认为是最早一批提出商业理论的人,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人会把范蠡当做是“商圣”。其实范蠡从小家境并不算好,但他十分爱学习,而且善于结交,长大后因不满楚国的政治圈所以投奔越国,此后成为了越王勾践最重要的帮手。范蠡曾辅佐勾践复国,并且灭吴一雪前耻。

  • 嵇康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也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很多朋友还不清楚嵇康是哪个时期的人物,他生于224年,当时正处三国时期。嵇康是谯国铚县人,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自己聪慧的一面,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广习诸艺,长大后娶了曹操的曾孙女为妻。不过嵇康的下场挺惨的,他遭到了钟会的陷害,最后是被司马昭下令处死。嵇康在当时也是

  • 卢芹斋的感情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卢芹斋其实很多人现在都认识这个人,也看清楚了这个人的真实面目,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人是谁呢?其实他就是一位文物贩子了,而且倒卖了太多的中国文物出去了,所以真的是中国文物的罪人,但是又有的时候他也资助过中国,所以他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那么他的感情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卢芹

  • 文物贩子卢芹斋人生简介,看看罪恶而又矛盾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卢芹斋其实大家多多少少听说过吧,这个人是一位文物贩子,所以真的让人非常的讨厌,但是其实当时中国刚好处于动荡时期,又有战争,从侧面来看他把文物走私卖到国外也算变相的保护,免得战争时期被炮火敌人毁坏,而且在后期卢芹斋也积极的资助中国,所以他的一生是非常矛盾的一生,那么下面我们一起具体看看这个卢芹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