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机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23 更新时间:2024/1/28 3:09:57

要说起蔡伦,很多人都会因为他改进了造纸术而对他有很大的好感,毕竟造纸术的改进,可以说是推动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不仅是我国,甚至对于世界历史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呢?难道只是因为他觉得当时的造纸术很不好,所以要改进吗?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那推动蔡伦产生改进造纸术的念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知道了蔡伦的动机,不知道你还是不是会对他有好感呢?其实历史上的蔡伦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究竟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何他最终还畏罪自杀了,他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蔡伦以“改进造纸术”而闻名古今,倍受世人所青睐。另外,从史学价值来看待蔡伦自身的价值,其实蔡伦不仅只是对改进造纸术有着突出贡献,在他担任尚书令的时候,因为蔡伦自身热爱科学发明的资质,故而他于东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井喷式作用。

东汉学者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我们在重新认识蔡伦的时候,不要仅仅被他身上的“名人效应”所蒙蔽,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东汉手工业发展等成就固然值得后世人所尊崇,但要正确认识蔡伦,我们还是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由点及面地整体分析。

1.蔡伦寒门出身,天赋异禀

蔡伦自小家境贫寒,寒门之弟出身的他前期一直兢兢业业地随同父亲在乡下种田,因为自身聪明伶俐和对科学发明的热爱,经常受到同乡人的赞扬。但因为贫穷的原因,蔡伦的父亲打消了供蔡伦读书上学的念头。因此,蔡伦一生想要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入仕的途径那便只能是黄粱一梦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对于蔡伦来说已经遥遥无期不可追寻。

公元56年,汉章帝刘旭即位,因为后宫太监数量的时常滥缺,所以汉章帝便经常派遣官员到各个郡县挑选年幼男童入宫。公元75年,在这一次的“民间选童”的过程中,年仅15岁的蔡伦被破格选中,随后便被净身带入了东都洛阳宫内。对于蔡伦而言,被选拔入宫,即便是成为太监,那也是三生有幸。果不其然,蔡伦在之后的人生轨迹上,因为种种原因步步高升,终官至九卿。但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太监,到底经过哪些手段能够顺利登天呢?

2.蔡伦为何改进造纸术

(1)高攀窦太后,除掉宋贵人

公元76年,仅仅一年时间,蔡伦就被从小小太监提升为“小黄门”,虽然这小黄门的职务在东汉宦官制度中够不上台面,但蔡伦这升官的时间未免快了些。随后,蔡伦因为为人处事得到了窦太后的赏识,便很快被提升成为黄门侍郎。正所谓,在其位谋其事,黄门侍郎的蔡伦很好地利用了职务的时机接近了膝下无子的窦太后。顺利靠近窦太后之后,蔡伦在历史上的另一面很快显露出来。

①蔡伦受窦太后指使而诬陷宋贵人行“挟邪媚道”(类似于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术”),汉章帝怎么能够忍受后宫如此毒恶行径的出现,于是宋贵人很快便被通令自杀。宋贵人自杀之后,太子刘庆受母牵连被贬为清河王。

②蔡伦又受窦太后指使派人私下里给梁贵人行“飞书”以诬陷,诬陷成功之后,蔡伦又协助窦太后将梁贵人的儿子刘肇抢夺了抚养权。窦太后之后便多次建议重新立刘肇为太子,代替之前清河王刘庆的位置。

(2)改进造纸术的背后:蔡伦的利益体现

不得不说,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确实骄傲了中国、受益了世界。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蔡伦当初对于改进造纸术的初衷是为什么,他最大利益化地利用了改进造纸术这一创举赢得了新主的赞赏和信任。

汉章帝驾崩之后,窦太后顺理成章地把汉和帝刘肇扶上了皇位,自己也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垂帘听政的位置上。反观蔡伦,自然也得到了不少好处,直接从黄门侍郎被提拔成了中常侍。窦太后死后,蔡伦为保自己,转而又另外投靠了邓绥邓皇后。因为邓皇后平素喜欢画鸟虫鱼、舞文弄墨,于是兼任尚书令的蔡伦便投其所好,选择了工程浩大的“改进造纸术”。不得不说,蔡伦这个选择是最为明智的。于蔡伦,搏得邓后宠爱信任;于东汉,赢得国家发展。放大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举动,我们应该注重看待蔡伦此举的初衷,他是为了更好地靠近邓皇后、依附皇权,进而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3)一损俱损,结果惨然

天道循环,因果报应,苍天又曾饶过谁?公元121年,邓太后薨。此时在位的皇帝是汉安帝刘祜嗣,他的另一重身份直接威胁到了时任长乐太仆的蔡伦,汉安帝的祖母是自杀而死宋贵人、父亲是遭受贬谪的清河王。安帝没有了邓皇后辅政的束缚,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迫害祖母和父亲的帮凶蔡伦。同年,安帝降罪于蔡伦,蔡伦不堪耻辱而服毒自尽。

3.关于造纸术的争议

史书上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十分简略,只说他“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材料的选取、工艺的改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程必然艰难曲折,涉及的技术问题也很复杂,搁在现代,写几十篇论文、几部书都没有问题,但史官却十分吝啬,只用了不足20个字全部交代完了。不过,这个记载虽简略,却很确切,认定纸的发明人是蔡伦,长期以来,成为定论。但近些年来,颇有人提出异议。

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后汉书》的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期(公元58年-公元75年),由大学士刘珍、班固等人执笔编写的国史。其中蔡伦传这一篇,又是后来崔寔、曹寿和延笃等三人奉东汉汉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补写的。这时距离蔡伦去世才30年。作者跟蔡伦是同时代人,因此有学者认为,《东观汉记》记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有人认为,要查《东观汉记·蔡伦传》的原文,必须撇开明清辗转相抄的辑录本,直接从隋唐的古籍中寻找线索。因为那时的《东观汉记》跟汉朝原本是比较接近的。如果拿隋朝《北堂书钞》、唐朝《艺文类聚》和《初学记》等书所引用的《东观汉记·蔡伦传》中的文字,跟《后汉书·蔡伦传》相对照,它们在内容上和提法上确有不同。隋唐时期学者引用的《东观汉记·蔡伦传》原文文字简洁,而范晔所写的文字详尽;前者无“造意”二字,后者却有“造意”二字。据此,有学者认为范晔写《后汉书·蔡伦传》可能有失真之处,甚至有部分虚构和杜撰的嫌疑。

到了唐朝以后,更是有不少人对蔡伦发明造纸术提出异议。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意思是,早在汉朝初年,就已经用纸逐渐代替竹简做书写材料了。到东汉和帝年间(公元105年),蔡伦领导皇家作坊里的工匠,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南宋史绳祖在《学斋拈毕》中认为,“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

但是,也有很多人坚持认为《后汉书》的记载是准确的,《后汉书》里的蔡伦传不可信的说法,缺乏深入考证。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后汉书》和《东观汉记》里蔡伦传的记载,经过查对《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的原文,两相对照,文字大体相同。而记载中“造意”二字就意味着发明创造。而且,蔡伦一度被视为罪人,冤死30年之后才恢复名誉,谁敢贸然不如实地给他立传?更谈不上夸大其词地颂扬他了。因此,以记载蔡伦造纸最早的史书为依据,说他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并不过分。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的一个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2010年7月出版的《中国考古学·秦汉卷》,根据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已创造出了麻质植物纤维纸。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中发现西汉不同时期制造的古纸,从而引起了造纸起源问题的大讨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小明王为何不肯及早让位朱元璋,非要等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的历史原型,应该就是小明王韩林儿,虽然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但是大体上也还是有类似的。而历史上的这个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年大宋红巾军领袖,他的父亲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倒也是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了。而韩林儿后来因为被刘福通等至亳州,立为帝,因

  • 袁天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袁天罡利用着称骨算法和自己未卜先知的神奇预言故事,直到现在仍然是世人心目中如神一般的人物。而袁天罡传奇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其预言武则天皇帝命数,以及他与李淳风合著《推背图》之事。公元573年,袁天罡出生于四川益州,其祖父辈虽曾为官,可至袁天罡这辈早已家境衰

  •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为何历史评价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评价很高的皇帝不在少数,但那是一般也都是因为他们做出过不少事情,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当时百姓的生活,做了这些好事之后,后世对他们的评价自然不会低。但是要做到这些事情,可能需要花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如果皇帝自己在位时间很短的话,或许根本做不了很多事情,那样即便是有能力,却也未必能获得高评价。可

  • 纣王的父亲为什么把王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纣王想必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了,不过很多人认知当中的纣王,还是在《封神演义》小说里面的纣王,或者说是民间传说中无恶不作,荒淫残暴的一个君主,就连“纣”这个字,千百年来也只有他一个人是这个称呼,这个字也成了他的特定称号。然而很奇怪的是,纣王在自己的兄弟当中,其实并不是老大,他只是排行老三,在他前面还有两

  • 安禄山的儿子为什么能封王,还进入凌烟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禄山我们都知道,作为唐朝历史上,可以说是颠覆了唐朝的人物,一直都被看作是一个乱臣贼子,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将原本盛世辉煌的唐朝变成了一个乱世,之后更是一路走下坡。虽然说唐朝的衰败也不只是安禄山一个人的责任,这也是那个时代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安禄山的罪名还是很重的。但是在后来,安禄山的一个儿子,

  • 陈庆之有哪些军事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陈庆之,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了,关于他的故事多少都有听说过了,在网络上也经历了不断被人神话和反驳的反复过程。但是无论南朝史书记载有多么过分和夸张,也无法抹杀陈庆之以数千之众,转战逾年,纵横千里,所向无敌,威震中原的事实。陈庆之,是让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都折服的名将。毛主席爱看史书,为人所

  • 龙云作为军阀,为何能够葬在八宝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时候,中国政权交替,袁世凯在窃取了革命成果之后并没有用心去好好经营这个到处伤痕累累的国家,而是一心想要做他的皇帝梦,最终结果就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袁世凯去世之后,各地区割据势力崛起,自立为王成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四处征战,中国陷入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的惨境。民国这种军阀林立的现象,

  • 山胁正隆作为二战日本陆军大将为什么没有受到审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中国人来说,抗日战争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痛彻心扉的回忆。在80多年前,有一群人来自扶桑,他们带着船舰利炮轰开了我国的大门,拆毁了我们的庙宇,炸毁我们的殿堂,险些让一整个民族为其送葬。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从此开启了长达十四年的奋勇抵抗。最后

  • 王玄策为什么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王玄策,可能有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还是比较陌生的。王玄策是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唐太宗的右卫长史。当年唐太宗拍王玄策出使印度,就发生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样说起来,王玄策这个人应该还是战斗力很强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了,可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历史上他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呢?王玄策当时还没有到印度,但是却遭遇了印

  • 寇准为什么会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寇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应该会因为收到一些影视剧等的影响,而认为他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实际上,寇准可以说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名相了,他对于当时的朝廷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多的。然而做了这么多事情的寇准,不仅在唉后世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并不好,甚至在当时,寇准最后也可以说是死的很惨的。寇准之死,一直都有很多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