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子牙的出生地之谜,他到底是哪里人

姜子牙的出生地之谜,他到底是哪里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4/4/21 7:45:35

首先提到姜子牙籍贯的是《吕氏春秋·首时》,其中说他是“东夷之士也”。从《后汉书·东夷传》记载看,这些人居住处即今山东乃至相邻沿海地区。姜子牙既为“东夷之士”,那么他的老家也就在这个地区。可是东夷的地理概念比较宽泛,其故里究竟在山东一带什么地方,还是弄不清楚。

司马迁对此做了研究,他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所谓“东海上人”,也就是濒临东海而居。《孟子·离娄》篇里也曾提到这个问题,“(姜)太公避纠居东海之滨”,《尚书·大传》篇里也有类似说法,应该说很有道理。因为那个时代正是暴君肆虐,诸夷内叛的混乱时期,像姜子牙这样有头脑的人物,审时度势,隐居于东海边上,以为韬晦之计,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司马迁的观点符合孟子的说法,然而“东海上人”依然缺乏具体地点。到了晋张华写《博物志》时,才找到了姜子牙的故里:“太公望所出,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唐代李吉甫撰写《元和郡县志》时,详细说了姜子牙的故里:“海曲故址在莒县东百六十里”,“海曲古城有东吕乡,太公望所出”。后来元代的于钦写了《齐乘》一书,对此也作了考察,他再次认为:“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水名),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以上三家皆云“东吕乡”是姜子牙的故里,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西汉时即在琅邪郡的海曲县设有“东吕乡”,海曲县在东汉时改为西海县,其治所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姜子牙的故里“东吕乡”,即今日照市东港区(原日照县)秦楼、石臼一带,这不仅符合姜子牙为“东夷之士”的说法,也同孟子、司马迁“东海上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另从《日照县志》、《莒州志》及清代日照名士丁恺的《望奎楼遗稿·西海征》等方志史料来看,明代万历年间东吕乡尚有遗迹可考:秦楼街道的冯家沟村即“太公望所出”的故里,张家台筑有规模可观的姜公祠,因为年代久远,塌圮失修,这些遗迹已经找不见了。

姜子牙的故里真是东海边的东吕乡吗?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理由是早在汉代就有人认为姜子牙是中原地区的“汲县人”(今河南省汲县)。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在汲城东门北侧有姜太公庙,庙前碑刻上说汉代会稽太守杜宣、汲县县令崔瑗一致认为太公故里在汲县,并说他的旧居还保存着。

除此以外,在《汲冢书》上也明确写着太公为“魏之汲邑人”。《汲冢书》是西晋太康二年(281),汲郡人不准在盗掘魏王墓时得到的一部竹简书,以漆书蝌蚪文记载了自黄帝魏襄王2200年的历史,它比司马迁的《史记》早200多年,当然距离姜子牙生活的时期更近些,因而此说也更可信些。《汲冢书》出土第九年,也即太康十年(289),汲县令卢无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太公乃汲县人”的文字。汲县古来就有太公庙宇和祠堂,还有太公阁和太公故里吕村。此外,《太公庙碑》、《齐太公吕望表》碑、《重修太公庙碑》等古代碑刻也都记述了汲县是姜子牙的故里。后代很多学者赞同此说,认为姜子牙的故里非汲县莫属。

对此,元朝文学家王恽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汲县令卢无忌的说法未必可靠,后来者也是人云亦云。司马迁是很严肃的历史学家,对于姜子牙的祖居地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况且不是孤证,要否定姜子牙是山东人的观点证据不足,不必为此节外生枝。此外,《博物志·注》也明确说姜子牙出生在“海曲县东吕乡东吕里”,清代学者阎若璩同样认为“太公望出生地在山东东吕乡”。看来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清代,认为姜子牙是山东人者居多,对此似不必再费口舌。

可是许多学者认为问题不这么简单,对此应作具体分析:《孟子·离娄》和《尚书·大传》说得很清楚,姜子牙是为防止纣王的迫害才迁居于东海边的。当初,要干番事业的姜子牙曾想效命于纣王,未受重用,后来他又因为提意见而触怒纣王,结果遭其追杀,这才卷起铺盖走人。中原汲县距离山东不是太远,姜子牙逃到东海边上定居完全符合情理。而“海曲县”之说,迟至唐朝时才首次提出,其根据从何而来?显然也是证据不足。还有的学者从姬、姜两姓的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姜子牙无论如何不会是东海海滨人氏。

为什么姜子牙的故里有山东与河南之说?有人认为这不奇怪,总的来看先贤们的说法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把姜子牙的故里和他的迁居地弄混淆了。《战国策·秦策五》说姜子牙原先是商朝战败部落的首领,家居棘津(即河南汲县),因为得不到纣王的任用,一气之下跑到外地做了宰牛的屠夫。他当然不会满足于这种混饭吃的行业,后来听说西岐的西伯是个明君,又跑到渭水垂钓,被文王聘用,干出了一番伟业。由此看来河南汲县是他的老家,山东海滨算作游寓,尽管他在那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但不能视为其故里。是耶?非耶?至今还在争论这个问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抗战期间一枚手榴弹的造价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战争中所使用到的手榴弹是最为常见的武器了。他能在短时间呢对地方进行压制,并且可以造成眩晕以及高杀伤能力的效果。手榴弹这种武器轻便方便携带,在当年抗战期间几乎每一位士兵都有配备手榴弹。那么受理单在当时的造价是多少呢?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士兵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枪械,其次就是人们熟知的手榴弹,我们经常可以

  • 蒙娜丽莎为什么没有眉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过蒙娜丽莎画像的小伙伴们因该都知道,蒙娜丽莎画像中的蒙娜丽莎没有眉毛,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达芬奇当时的一种思想或是手法的表现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达芬奇很早的时候便体现出了绘画天赋,有一次他韦罗基奥打下手,帮助他画画,结果发现达芬奇的居然比他还画得好,水平更加精湛,据说画完以后这位先生就

  • 古埃及人如何处罚通奸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埃及当一个女人犯下通奸罪时不会被处死,而会把她的鼻子割掉。这种惩罚虽对生育无关大碍,不过一个女人若变得如此丑陋,肯定很难拢住自己男人的心了。从逻辑上说,与更现代、更进步的文明相比,早期的、原始的文明应该更倾向于使用酷刑。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虽然无人确知酷刑的概念始于何时,但我们可以考察那些最早

  • 水熊虫:世界上最顽强的生物 冰冻三十年还能复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你也许不知道什么是“缓步动物”,但你一定听说过“水熊虫(water bear)”。缓步动物通常只能长到1毫米左右长,但这种微小的生物可以抵御世界上最恶劣的生存条件,或者更极端的生存环境。1777年,德国动物学家Johann August Ephraim Goeze首次发现这种微小的水生生物。由于它们

  • 古代皇帝壮阳补肾的灵验妙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都有无数的女人,自然是艳福不浅啊!不过,从身体角度来讲,自古中国的皇帝都肾亏、短命。他们三宫六院十二妃,再加上后宫三千佳丽,想不亏都难呀,再说,纵欲过度能不短命么?不过,皇帝有无边的权利,自然是有太医针对皇帝的身体进行调理的。因此,史书上自然是留下了无数的补肾壮陽方。据史料记载元朝第四代皇帝

  • 世界上最奇特的鸟 没有翅膀不能见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几维鸟(学名:Apteryx)又译为鹬鸵,是无翼鸟科3种鸟类的共同名称。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几维鸟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细如丝发,由于翅膀退化,因此无法飞行。几维鸟很容易受到惊吓,大部分的活动都在夜间进行,觅食时用尖嘴灵活地刺探,长嘴末端的鼻孔可嗅出虫的位置

  • 孙子和孙膑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东这个地方,从古至今一直以来都是那些国家相争的地方,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山东这个地方是鼓舞齐鲁大地的,但是后面在汉代齐鲁文化和楚文化一起形成了我们汉文化的主体化。虽然现在这几千年过去了,但是山东这个地方,留给我们的确有数之不尽的财富,这些财富就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在我们的考古学家的探索下,山东这个地方

  • 古代的户口制度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史载,我国夏禹时分天下为九州,有人口约1300多万。周代增加了二三百万。战国末期,共有人口2000多万。《汉书。地理》》记载,西汉末年共有居民1223.3万户,5559.4万人。这是一个比较详细也是比较信得过的数字,说明了当时我国调查户口、编定户籍的制度已相当完备。那么我国是从何时开始制订调查户口

  • 古代的求雨仪式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直是以农为本的中国人的理想境界。的确雨水的适量与否能决定农业收成的丰歉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成败。我国古代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以及盲目的对神鬼崇拜心理,误认为旱涝是神鬼意志的产物,因而顶礼膜拜,尤其是大旱之年,人们更是盼雨心切,采用种种手段,祈求天降甘霖,这种祈祷行为,逐渐演化成为固

  • 诗中的杏花村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每年二三月间,当那一树树杏花绽蕾欲放或是纷纷盛开之时,一些迁客騷人文士博学者,难免会想到杜牧的《杏花村》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呢?数百年来,众说纷坛;近数年来,争论尤烈。一说在山西省汾陽县,近年来报刊杂志上首先提出此说,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