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修建皇陵的工人最后下场

修建皇陵的工人最后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20 更新时间:2024/1/27 0:07:46

鬼神化在古代是一种信仰,不管是平民还是皇帝,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都会十分在意,因为他们相信,好的墓地风水以及奢华的陪葬品,能够让他们死后的生活也过得像生前一样幸福安逸,所以凡是阻碍这个目的的,最后都会成为他们的敌人。

如果仅仅是普通的贵族或者富豪还好说,毕竟他们的墓地体积小保密也容易。

但是上述的保密工作对于帝来说就很不容易了,毕竟凡是皇陵的修建,比如秦始皇陵那种。一般都是动辄十几年、几十年的大工程,有的甚至在皇帝还没有过世前就要开始修建,所耗费的劳力也完全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也给当时的帝王出了一个难题,那便是陵墓修建完毕之后,这些留下的工人应该怎么办?

许多野史传说或者影视剧中,都会提到帝王为了保护陵墓的秘密和内部结构不被泄露,要求这些劳工集体殉葬,他们死去的地方叫做殉葬坑,经常在灵异志怪作品中出现。

不过这些民间传闻大部分都属于编纂出来的,除了一些天性残暴的君主,很少有皇帝会选择在皇陵修建完毕后直接将工人杀死,毕竟民怨和大臣们的弹劾可不是什么皇帝都受得住。事实上,历史文献有记载的大规模殉葬目前只有秦二世胡亥和元成祖成吉思汗两例。

但这并不代表皇帝们就希望自己陵墓的秘密被很多人知道,简单来讲,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方法一:时间

在古代,因为人力、物力和科技上的不发达,修一座大型陵墓就跟当年修三峡水电站似的,时间短的修建十几年,长的则要修建几十年,比如汉武帝的茂陵,就修建了整整半个世纪,加上古代人寿命本身都不太长,繁重的工作压下来,基本上修完人也死完大部分了。而且前期核心工程搞定,后期哪怕再招一些新人也是不用怕的,毕竟老员工大多数都死了。

方法二:保密措施

这种方法是在源头上进行掐断,将召来的工人蒙着眼睛,绑住手脚带到修建地址,这样不知道陵墓的具体位置,自然无法泄露秘密,甚至很多老百姓干了十几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修建的是个什么玩意。

方法三:“温柔”地消灭

这种手段算是比较阴险的,劳工也比较倒霉。有些皇帝会选择在陵墓修建完毕后,直接将劳工发配边疆或者充当士兵(炮灰)投入战场,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能够全须全尾地回来的基本上都是凤麟角,许多人将自己的性命和青春一起留在那片残忍的土地上。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早在命运将这些劳工选中的那一刻,结局就注定是个悲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兵马俑坑其实不是秦始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不少人都以为兵马俑坑就是秦始皇陵!其实那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真正的秦始皇陵在兵马俑坑西侧一千五百米处,而且至今未曾打开。单单是一个陪葬坑就这么厉害,秦始皇陵中肯定藏着更多的秘密,若是对秦始皇陵进行研究,那么我国的历史研究必定迈进一大步。而且,陪葬坑就能将周边旅游带动这么厉害,秦始皇陵一定会带动更多

  • 古代陵墓的机关和设计结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古墓中的机关有 1、悬魂梯:勾魂迷道,使人产生错觉,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2、落石:流行于唐及之前,一经触动,墓道及墓顶巨石坠下。3、暗弩:流行于唐及之前,一经触动,墓室中的隐匿处便会射出弩。4、流沙:古墓中机关,一经触动,机关打开,大量砂子冲入掘丘者所在,将掘丘者活生生埋掉。5、窝弩:古墓中机关

  • 秦始皇真的用活人来烧俑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兵马俑是活人俑吗?如果不是,那秦始皇兵马俑上千个人中为何竟没有一张脸是重复的,这些问题,在知道活人俑传说之后,就都会揭开,下面小编带你看活人俑传说。活人俑其实就跟活人陪葬是差不多的,据说在古代开始的时候帝王死后都要活人陪葬,战国开始,活人殉葬的制度就已逐渐被各国废除。他们就想了个办法,就是把活

  • 陛下一词最初来源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陛下”一词是臣子对君主的称呼,自秦以后只用来称呼皇帝一人。而其实,“陛下”中的“陛”即指由台榭下段通向台顶的台阶。“陛”有时是土筑,有时是木构,有时还有花哨的形式,如“飞陛”。又因为古代只有王或者诸侯有资格建造台榭作为自己的居所,久而久之,“陛”就特指君主宫殿的台阶。那么,为什么“陛下

  • 发号施令的“令”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尚书·囧命》有“发号施令”。《说文解字》曰:“令,发号也”。令是君主专制时代由皇帝根据时事需要随时在律之外发布的命令、文告,其法律效力高于律,可以变更或代替律的有关规定。秦始皇规定皇帝“令曰诏”,从此诏令连称。秦汉时,皇帝发布的法令都以诏令形式颁行。西汉令极多,涉及面广,有考核官吏的《功令》,限制

  • 女婿为什么称为“东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把女婿称为“东床”,出自一个与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的著名典故。王羲之是东晋当朝宰相王导的侄子。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当朝太尉郗鉴有个女儿,到了婚嫁年龄,郗鉴便派门客到丞相王导家中为自己的女儿择婿。王导对来人说:“我家几个子侄都在东厢房,请到那儿去看看吧。”门客看过之后,回去禀告郗鉴:“王家的几

  • 点心的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所说的“点心”,指的是正餐以外的一些小零食,特别是一些美味的小糕点等。其实“点心”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所指范围更广,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记载:“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按,唐郑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其弟举瓯已罄,

  • 康庄大道到底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庄大道,原作康庄之衢。按照《尔雅·释宫》的说法:“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因而“康庄大道”就是指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它源于战国时期齐宣王为稷下学宫中的学者在四通八达的大道旁修筑宅第。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借助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一心想称霸中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

  • 古代的“道路”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道路,是由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径。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继而产生了行道。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间,中国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灰稳定土壤。在殷墟遗址还发现由碎陶片和砾石铺筑

  • 古人如何斗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中国,人们有将饲养的家禽相互争斗以作娱乐的习俗,因此人们喜好斗鸡、斗鹅、斗雁。此外,还有斗鸭比赛。所谓“斗鸭”,就是将鸭蓄于池中,观其相斗以取乐。据历史记载,斗鸭最早可能出现于西汉初年,发展于六朝,鼎盛于隋唐。《南史·王僧达传》记载:斗草图“(僧达)坐属疾而于扬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