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绍究竟是何人?薛绍为何能娶到太平公主?

薛绍究竟是何人?薛绍为何能娶到太平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4/3/3 11:40:57

太平公主和薛绍的故事可以映照唐代的礼与法,制度与观念,也从侧面展现了一位唐代公主的无奈人生。

12月1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在陕西西咸新区发现的一座带有四个天井和前后砖券墓室的大型唐代墓葬,已证实墓主是唐代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驸马薛绍。

唐驸马都尉薛绍墓出土的石人头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薛绍是因为对被武则天赐死的前妻慧娘有愧,无法面对太平公主的感情而自杀,多少带点浪漫的味道,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异常残酷。据《资治通鉴》记载:薛绍实际是因为犯有谋反之罪,“仗一百,饿死于狱”。

一提到薛绍,很容易让人想起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一见薛绍误终身”的情节

堂堂驸马为何要参与谋反?他和太平公主之间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按照《唐律·户婚律》规定,成年子女即便未征得家长同意,但已经建立婚姻关系的,法律还是予以认可的。这体现了唐代法律的人性化一面,为当时青年男女自由婚配开了绿灯。然而作为大唐的太平公主,却享受不到这种自由。皇帝把女儿嫁给哪个家族,还需要政治上考量要最大限度地加强皇权。唐高宗为太平公主选择的驸马便是薛绍。

薛绍究竟是何人?为何能娶到太平公主?

薛绍出生于公元663年,河东汾阴人,人称“蓝田公子”。母亲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女儿城阳公主。城阳公主第一任丈夫是宰相杜如晦之子杜荷。杜荷卷入皇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处决后,城阳公主又改嫁贵族薛瓘,育有三子。长子薛顗,次子薛绪,小儿子就是薛绍。这样算起来,城阳公主是太平的亲姑姑,太平和薛绍实际是表兄妹的关系,二人结合,算是亲上加亲。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里,薛绍和太平公主的婚姻是武则天一手安排的,为了保证太平顺利出嫁,武则天甚至赐死了薛的原配慧娘。然而真实历史上,对这位驸马不满意,表示坚决反对婚事的,恰恰正是武则天。

在武则天看来,虽然薛绍有皇族血统,出身不错,但却并非来自当时最显赫的家族。当时最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这些世家大族都是魏晋以来的文化士族。他们在婚姻和仕宦方面已经形成一股势力集团,通常只内部流动,不与外界通婚。

大唐皇族也在李姓之列,自认陇西李氏,但是有人认为他们胡化严重,对他们的身份血统抱有迟疑的态度。李唐皇室本身确有北方民族的血统,先祖长期与北方各少数民族杂居,在文化风俗上沿袭了北朝传统,胡化程度较深,风气也更为开放。唐朝统一后,一些传统也渗入到中原统治当中。比如,在唐代社会,贞洁观念就相对淡薄,离婚是比较常见的,再婚也不足为奇,社会风气整体较为开放。

唐太宗曾昭告天下,使“李”姓成为第一大姓,通过皇权为李氏谋取地位。然而这些世家大族秉持传统观念,内心里其实还是“瞧不上”李氏皇族的。在这种微妙的情境下,皇族李家对这五大姓采取“又打又拉”的政策,禁止他们内部通婚,同时选择与当时的名臣或者是关中贵族 、代北贵族联姻,基本上不与五姓士族通好。这一潜在规则直接影响到太平公主的驸马人选。薛家虽然不属于显赫的五姓之族,但是却符合当时皇族的政治需求。薛绍是唐高宗的亲外甥,两家联姻,对于李氏皇族自然大有好处。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反对呢?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武则天对这桩婚事牢骚满腹: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我的女儿怎么能够跟农家女做妯娌呢?)原来她不是对薛家不满意,而是对薛绍的两位嫂子(萧氏和成氏)出身不满。武则天认为她们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迫薛家休妻。

武则天为什么对门第那么敏感?这或许和她的自身经历有关。武氏家族本就是一个小族。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一位木材商人,早年曾拥戴李渊起兵。她的母亲杨氏更是来历不明。武则天为了提升自己的身家,曾经编造她母亲是隋宗室遂宁郡公杨达的女儿。武氏家族和五姓士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守礼法”,不具备世家大族倡导的礼法与门风。事实上,武则天一家一直深陷家族丑闻。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与外孙贺兰敏之私通;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在丈夫死后与妹夫高宗有染,还把女儿也送进宫献给唐高宗。如是种种,武氏家族一直不受人待见。或许正因如此,武则天在为女儿挑选驸马时,特别看重对方的家世情况。

正在僵持之时,有一位谏官献策,指出薛绍的嫂子之一萧氏出身于兰陵萧氏(东汉至西晋时期的顶级豪族,南朝时期曾出过三十多位宰相),并非寒门。这样才使武则天同意这门亲事。

对于这场政治婚姻,薛家又是怎么看的呢?《册府元龟》里收录了薛绍族叔户部郎中薛克构的评论。大婚前,薛绍的大哥薛顗曾担心太平公主是否被宠坏,今后会不会对家族产生不好的影响,特意来咨询薛克构。薛克构安慰道,古往今来,帝甥尚主,这是惯例。薛氏家族本来就与皇室家族联姻,您的母亲不也过得幸福吗?当然,如果家里有一位被惯坏骄傲的媳妇,那么一般人也会受不了。就这样,薛顗在惴惴不安中迎来了弟弟的大婚。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太平公主和薛绍喜结连理。和他们同一天举办婚礼的是皇子李显与韦氏。在这场盛大而隆重的婚礼上,单纯的太平公主想必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美好想象。谁又能想到,多年以后,太平公主和韦氏这对姑嫂会为权力争得你死我活。

虽然这场婚姻是父母指定的,但婚后的太平公主过得应该是比较幸福的,和薛绍育有两儿两女。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太平公主安分守己,度过了一段单纯平静的美好时光。然而这种平静仅仅维持了七年而已。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前方等着他们。这场危机可能就是太平公主人生的转折点,使她从幕后走上政治前台的直接诱因。

薛顗当年的担忧在多年后以另一种方式显现出来。一场突然降临的政治风暴席卷了薛家,改变了这对夫妇的命运走向。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积极肃清政坛和军队中的反对势力,先后废除三儿子李显、软禁四儿子李旦,镇压了徐敬业领导的扬州叛乱,为自己称帝扫清障碍。随后又下诏给各路官员,包括李唐皇室成员赶往东都洛阳举行朝贺大典。

当时李家成员已被武则天翦除得所剩无几,听到消息,认为武则天要趁机一举消灭李氏,顿时人心惶惶。李唐皇室成员认为不能坐以待毙,便开始秘密联络,商议起兵造反。薛顗作为李氏公主(城阳公主)的儿子,也成了联络对象。

此次谋划起事,为首的是唐太宗的八子越王李贞和他的儿子琅琊王李冲。李冲写信给薛顗,希望他一起举兵讨伐武则天。薛顗方面积极响应,开始招兵买马。然而李氏皇族成员虽约定分头起兵共同进攻洛阳,但实际只有李贞父子起兵。其他诸王始终犹豫不决。力量单薄的李贞父子仅二十天就被镇压,死后被草草裹尸埋葬。直至开元年间,才被唐玄宗以礼改葬,给予平反。

叛乱被镇压后,武则天要求严查,薛顗就这样被查出来,以致薛绍也被牵连。那么薛绍到底有没有参与谋反?《旧唐书·外戚传》记载:“绍垂拱中被诬告与诸王连谋,伏诛。”根据这个记载,薛绍本人应该没有参与的,只是被大哥牵连而已。在当时,薛绍是否参加谋反相信也不难查,但武则天为何执意对无辜的薛绍下手?要知道薛绍死时,他和太平公主的小儿子才满月。此时处死薛绍真是万分残忍。

原因在于,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政界女强人。她想改唐为周,对太平公主的婚姻已另有打算。

首先,她要登基称帝,稳固权力,必须要与自己娘家人联姻。太平公主则是她不可缺少的王牌。她为太平公主挑选的第二任丈夫是武攸暨自己伯父武士让的孙子

其次,为太平公主选择一位武姓的丈夫,也是对公主的保护,有效避免了太平作为李氏后代可能遭遇的不测。而这一切必须在她登基前尘埃落定。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太平公主顺利嫁给武攸暨,武则天派人刺杀了武的原配。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妇人夫丧服除,誓心守志,唯祖父母、父母,得夺走而嫁之。意思是,女子的丈夫死后守丧期满,她的祖父母或父母,又想她改嫁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什么目的,即便她本人不愿意,也要遵从家长意愿改嫁。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肯定了家长对丧夫女子“夺而嫁之”的权利。

基于种种原因,薛绍必须死。

公元690年7月,太平嫁给了武攸暨。公主再嫁两个月后,武则天称帝,武攸暨成了千乘郡王。

为了弥补太平公主,武则天在物质上做了种种努力。太平公主得到的实食封,曾达到一万户(按照唐朝前期的制度规定,实食封就是享受户丁交纳的租税)。按照大户计算,一户是七丁,按一丁交绢两匹计算,太平公主一年仅得绢就达到了十四万匹。当时国家年收入绢多达百万匹,少时只有七八十万匹。她的收入最多时可占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可谓富可敌国。

太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持续了22年之久,育有两男一女。虽然从表面看来,这场政治婚姻是和平度过,但实际恐怕是痛苦不堪的。知道自己无法主导情感和婚姻的太平公主,开始把挥霍作为发泄渠道,生活逐渐奢侈糜烂情人众多,绯闻不断。被权力裹挟其中的大唐公主开始了解权力的重要性,为其日后在政治舞台上的“癫狂”埋下了伏笔。这位位极人臣,左右朝政二十年的时间的公主,最终死在自己侄子唐玄宗手上。

在中国古代皇室婚姻关系中,公主婚配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国家的事,家族的事。利益集团通婚不仅考虑其自身及家族现实利益,还要顾及到各个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婚姻是她们发挥社会功效的重要方式。唐代虽然社会风气开放,但公主做为特殊阶层,婚姻自由度还是大打折扣的,仍然要听命与父母,符合政治考量。正如太平公主,第一次婚姻是父亲安排,第二次则是母亲的选择。她们的婚姻带有宿命的味道,往往躲不开权力的漩涡。

较为特殊的情况是,在唐代初期,公主离婚或是丈夫死后再嫁都是平常事,皇帝也不阻止,甚至还是鼓励的。

在唐代可考的210位公主中,两嫁者有27位,三嫁者还有3位,再嫁比例高达23%。到了唐代晚期,唐宣宗下诏规定:“公主和县主有子而寡,不得再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下诏,让守寡的女儿金华公主出家为尼。南宋初年在民间,寡妇再嫁依然是平常事,但公主再嫁极少。明朝和清朝入关后,更是很少有公主改嫁的记录。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和薛绍

太平公主和薛绍的故事可以映照唐代的礼与法,制度与观念,也从侧面展现了一位唐代公主的无奈人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毕方和凤凰哪个厉害,凤凰和毕方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神话中,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神兽,其中凤凰一直也都是很多人都很喜欢的一种神鸟,尤其是涅槃重生有着很好的寓意。不过,却还有很多和凤凰比较相似的神鸟,比如毕方就是其中一种。这些神鸟长得相似,它们之间可能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关系,那么,凤凰和毕方有什么关系吗?它们之间谁比较厉害呢?毕方在中国古代神

  • 布政使是现在的什么官,布政使的职责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的布政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主管行政事宜,由于布政使司分别设置左右布政使,相当于前朝的中央有左右丞相、左右仆射;布政使官居从二品,权势极重,与六部相当,俗称“藩司”,被成为封疆大吏。布政使入朝则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每外任为布政使。所以说是明朝各地省政府,非常怪,有两

  • 张绿水为什么是妖妃,张绿水为何深得燕山君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上的淫女,可能很多人就会想到了唐朝的武则天,汉朝的赵飞燕等等。虽说历史上的这些淫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尤其是武则天还当过皇帝。然而即便如此,国家,朝廷还是在正常的运转着,比起朝鲜的第一大淫女张绿水,那她们可就逊色太多了。那么张绿水又是个什么人物呢?为何说她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一大淫女呢?现在我们就

  • 戮刑是什么刑法,为什么古代人都害怕戮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有着各种各样的残酷的刑法,比如惨绝人寰的满清十大酷刑,而在古代,犯人最害怕的却是另一种刑法戮(lù)刑。戮刑是什么刑法,为什么古代烦人都害怕戮刑呢。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戮刑是什么刑法。戮刑是一种什么刑法,戮刑在古代是一种让人视为奇耻大辱的刑法。戮刑分为生戮和死戮两种,就是我们

  • 秦始皇陵十大未解之谜,秦始皇陵有哪些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一直都是考古界的重点保护、研究对象,自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有着大量的谜题在困扰着我们。那么秦始皇陵有哪些未解之谜呢?十、兵马俑都是单眼皮所有的兵马俑虽然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发式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但世人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兵马俑竟然都是单眼皮!难道是因为当时的古人

  • 麦克马洪线简介,麦克马洪线的起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麦克马洪线简介:麦克马洪线的起源是什么?麦克马洪线的现状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麦克马洪线简介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是1935年起伪造的。一、旧说法是1914年西姆拉会议后个阶段由英方代表威廉·亨利·麦克马洪(Sir Henry McMahon)命名的,

  • 棉湖战役简介,棉湖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棉湖战役简介:棉湖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棉湖战役评价怎么样?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棉湖战役简介揭西县棉湖(原属揭阳县),乃潮汕重镇,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最重大事件,要数1920年代的棉湖战役,而这一战役直接指挥者就是后期成为国民党要人的何应钦。1924年11月,孙中山从广州北上与北京政府谋求国内和平,刚

  • 三三制原则简介,三三制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三制原则简介:三三制原则的内容是什么?三三制原则的意义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三三制原则简介三三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三三制

  • 童试考试科目有什么?童试第一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童试简介:童试考试科目有什么?童试第一名叫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童试简介童试,即科举时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在唐、宋时称州县试,明、清称郡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童试考试科目有什么?陈先生自传中说:“县考府考自然很低,到了院试”。称先生说的是清朝童试。清朝童

  • 北京城门宣武门的历史,宣武门有哪些历史古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武门简介宣武门位于西城区南部。明、清时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附近。建于明代,初称顺承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现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交在正阳门西侧,与东侧的崇文门相对,为内城三个南大门中西面那个。在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