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05 更新时间:2024/2/8 6:57:19

在古代,大夫以上级别的人会享有一定的特权,这里的“大夫”并不是医生的意思,而是一种官职。可能很多人对于“刑不上大夫”的理解是,就算大夫犯了法也能免去刑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刑罚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公证对待的东西,难道贤者犯法就可以逃脱罪名吗?实际“刑不上大夫”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被很多人误解了,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刑不上大夫”的出处以及释义,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刑不上大夫”是讲特权吗?错,它的本义是法律面前的相当平等。被误解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可能理解错了。

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些话也很容易引起歧义,因而会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比如“刑不上大夫”,就一度被人理解为是贵族、官员们在法律面前可以享有犯罪却不服刑罚的法外特权。其实,“刑上不大夫”的本义,并不是贵族阶层或官员犯罪不应受刑法处罚,而是对上层违法者的一种变通,让惩罚在形式上更人性化些。

“刑不上大夫”一语,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其原文为:“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其中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常常为后人所引用。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中的“下”与“上”很容易引起误读。据钱文忠教授的解读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上”是“优待”的意思,“下”是“排斥”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士大夫也不会量刑上受到优待,老百姓不被排斥在礼仪之外。

而另有一种解释是,对于贵族,应当用礼仪教化来规范其言行,使其懂礼守法,不致犯错受刑;对于普通百姓则不应用礼仪来要求他们必得廉耻荣辱,直接由法律条文来约束他们就行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理解,是基于上古时期教育水平低下这种实际来说的。

话虽如此说,但是,“天子犯法,与庶遮同罪”,而况“大夫”乎?东汉郑玄也对“刑不上大夫”进行了解读,他的注释为:“刑不尊大夫,不论愚贤者犯法,其犯法,则都应在有司惩处。”

那么,在上古时期,大夫犯法,真的“与庶民同罪”吗?定罪是肯定的,但是,在形式上却有别,那就是“为尊者讳”,大夫虽然犯罪了,但是,顾及其贵族身份,可免其羞辱,处罚时不八议必大动干戈,而是悄悄进行。为此,中国古代大夫以上的阶层,在法律面前享有一项特权“八议”。

所谓“八议”,是“刑不尊大夫”的礼制原则在刑罚适用上的具体体现。它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定罪后,不使用残害肢体的刑法,而是首先选择或劝其自裁,以砺臣节;其次“戮于朝”(杀死在朝廷)。同姓贵族有罪,则由甸师执行,秘密暗杀于郊野(据《周礼·甸师》)。

由此看来,“刑不上大夫”,并不是大夫以上贵族犯了罪是不用刑的。我们看历史上,好多大夫以上的人都是处以极刑的。如商鞅被“五马分尸”,李斯被“腰斩”,都是要用刑的。“刑不上大夫”从犯法者的角度而言,意即:大夫以上的人身份高贵,又受到良好的礼仪教化,是不应该犯法的,即便是犯了法,也不应该受到刑罚的羞辱,即“士可杀,不可侮”,就应该自裁、自缢死去,免得羞辱了整个大夫阶层的声誉。

现在的一些电视剧中,也常有这样的情节,就是大臣犯罪了,皇帝常常采用赐死的办法,以保留其最后的体面。赐自尽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赐白绫自缢、赐宝剑自裁、赐毒酒自尽。贵族罪祸上身,不像普通人犯,由有司来执行,而是自我了断,贵族与普通民众的“受刑”,逃是逃不掉的,只是在死法上有所不同而已。

而“礼不下庶人”,并不是说普通百姓就不用守礼,而是说守礼的规矩太多,比如穿衣、戴帽之类,很繁琐。老百姓要劳动,要出体力,行起礼来不方便,耽过工夫,所以老百姓在礼仪方面可以马虎些。只要不触犯刑律,就是好百姓。

到了封建朝时代,“刑不上大夫”往往被人曲解了,用以来为贵族、大臣们开脱罪责。据《大清律例》,“名例律”中“应议者犯罪”律文后之附例规定:“三品以上大员革职拏问,不得遽用刑夹,有不得不刑讯之事,请旨遵行。”此外,在涉及文武官员犯罪的法律规定中,凡文武官员犯罪应当处以笞杖刑的,均可以罚俸、降级、革职等方式替代刑罚的直接适用。这样的操作,就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纳粹礼到底是谁发明的,纳粹礼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相信小伙伴们已经看得不少了,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德国人与德国人相遇的时候总会喊一声“嗨!希特勒”并同时行一个纳粹礼。那么这个纳粹礼到底是谁发明的呢?有着什么意思呢?如果信息的小伙伴们肯定也会发现,这个纳粹礼跟古罗马的军团礼完全是一样的,这其中有着什

  • 太庙到底是什么荣誉,配享太庙有什么具体的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时期的汉臣,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朝第一汉臣张廷玉。之所以会马上想到张廷玉,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获得了太庙的荣誉。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太庙到底是什么荣誉呢?清朝时期配享太庙又需要什么标准呢?张廷玉真的具备这个资格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什么是&ldquo

  • 商鞅是怎么死的,商鞅被处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鞅算是秦国成为战国霸主的大功臣,但是这样的功臣没想到最后的结局却这么惨烈。在历史记载当中,商鞅因为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等秦孝公去世以后,商鞅就成了众矢之的,被秦国追杀最后车裂而亡。车裂这种刑罚是非常残忍的,要活生生的把人给撕扯开,非常的没有尊严,商鞅怎么说也都做出过自己的一份贡献怎么就落了个这样的

  • 雮尘珠最后找到了吗,雮尘珠怎么解除红斑诅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龙岭迷窟》开播后,剧情方面和原著稍有不同,这次胡八一和王胖子等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雮尘珠去的。他们在陈瞎子那里得知了雮尘珠的下落,想要解除身上的红斑诅咒必须借用雮尘珠的力量,不然这个诅咒会一直延续下去。雪莉杨的祖父鹧鸪哨耗尽一生寻找雮尘珠的下落,最后也没能寻得这颗神珠。到了他孙女这一辈,她和胡

  • 古代响马是什么意思,响马一词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响马一词起源于山东地区,在古代专指马贼、强盗。每当有旅商路过,马贼便会放出一支响箭,此后马匪就会杀出,掠夺财物。因为古代山东马匪会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所以才有了响马这样的称号。直到山东爆发农民起义,响马逐渐变成了英雄好汉的代名词,此后响马的意思多指起义军而不是马匪。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响马

  • 一字并肩王是什么,一字并肩王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古代是有很多各种“王”的,被封为王的人,地位可以说都是很高的了,当然他们也不是平白无故就得到了一个王位,大多数都还是因为立过大功才被封的。那么就有很多人好奇了,这个一字并肩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王,在古代究竟怎样才能被称为一字并肩王呢?古代又有多少一字并肩王,他们分别

  • 一丈青扈三娘主要事迹有哪些,为什么扈三娘要叫做一丈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水浒传》虽然基本上都是各位男性英雄好汉的戏份最多,但是在他们当中的那些女性们,也是非常的出彩的,其中当然离不开三位与他们同样进入水浒好汉行列的三个女性。而这当中,一丈青扈三娘也是非常引人注意的。不过扈三娘这个外号有点让人不是很好理解,一丈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扈三娘要叫做一丈青,她有什么样的主要事迹

  • 蒋干是个蠢货吗,蒋干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蒋干这个名字,就算有人不熟悉,但是一提起赤壁之战时,周瑜用反间计除掉蔡瑁张允,可能就想起来了,蒋干就是那个给曹操传回消息的人。在整部小说中,蒋干就出场过两次,而且两次都给曹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整个三国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猪队友了。但是,毕竟是小说,真实的历史上,蒋干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 嫪毐有什么特殊技能,为什么赵姬会如此痴迷嫪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嬴政母亲赵姬的名声并不好,主要还是因为赵姬太风流,私生活混乱,竟然和男宠嫪毐生下了两个孩子。嬴政知晓此事自然大为恼怒,嫪毐原本以为有赵姬可以仪杖,便不把嬴政放在眼里,甚至有了谋反的准备。那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赵姬会如此痴迷嫪毐呢?《史记》记载,嫪毐之物异于常人,还会一项特殊技能,从此让赵姬难

  • 孙坚是怎么死的,孙坚真实死亡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孙坚的死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其实原因也比较的简单,那就是孙坚的死让人觉得十分的冤枉,就是非常的可惜,其实人死的冤枉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天妒英才,还有就是被人陷害,那么这个孙坚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老哥一定别错过了呀!孙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