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曾经是世界强国为何丢失的土地为何比清朝都要多?

明朝曾经是世界强国为何丢失的土地为何比清朝都要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93 更新时间:2024/1/19 16:34:12

导读:明朝曾经是世界强国为何丢失的土地为何比清朝都要多?

明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疆域在不断缩小。从朱元璋统一开始到朱棣第五次北征结束这段时间,明朝的疆域处于扩张期,北部越过长城,在漠北建立了卫所;东北则建立奴儿干都司,控制了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西南则趁安南内乱,出兵红河流域,拿下了安南地区,将明朝的疆域扩展到最大。但在此之后,明朝控制区域开始急剧收缩。

永乐皇帝五次北征,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没有完成预定的战略目标——清除漠北所有的蒙古势力,还极大地耗费了国内的资源,自身元气大伤,财政衰竭,社会疲敝,从此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远征。继任者朱瞻基(朱高炽在位时间不长,略过)为了恢复国内的秩序,不得不放弃对外所取得的恶某些利益。于是乎,奴儿干都司名存实亡,安南被放弃,长城以北的卫所被拆除。

朱棣后期到朱瞻基时期,是明朝彻底滑向保守的开始。

朱瞻基之后,明朝的控制范围持续缩小,北方的防线一直不稳,西北的哈密卫在正德年间被吐鲁番夺取,明朝失去了唯一一块西域的根据地;而河套地区也逐渐被蒙古部落所蚕食(明英宗时期开始)。到明朝万历年间,明朝控制下的区域仅有三百万平方千米。

明朝本身的某些特点,决定了其疆域只能越来越小,而在失去之后,不可能再次夺回。

明朝的军事制度采取卫所制与军户制,军户为半农半兵而非职业军人,战斗力自然要低下。军户以卫所为单位,接受卫所长官的管辖。这种管理体制下,军户的直接掌管者为卫所长官,由于卫所众多而朝廷无法逐一管理。时间一长,卫所长官便对卫所具有了绝对的控制权,他们侵吞卫所田地,成为军事地主,奴役军户为其服务,军户成为了军事农奴,平时疏于训练,战斗力进一步下降。军户不堪奴役而逃亡之事常有,而军队指挥官则不上报,造成吃空饷的现象严重。

在这种制度之下,明朝军队只能勉强承担抵御零散蒙古骑兵入侵的任务,至于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实在是能力不足。

资金匮乏也是明朝无力收复失地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军事行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方面支持,否则难以进行。明朝则恰恰是重农抑商最为严重的朝代,明朝对于农民的压榨和对商人的打压,前所未有。朱元璋的户籍制度,将农民严格束缚在土地上,后来明朝的藩不断兼并百姓土地,甚至皇帝也建立皇庄圈地,造成土地兼并急剧膨胀,农业税收大幅度减少,民怨沸腾;而明朝实施海禁政策,断绝一切民间贸易,因而走私猖獗,尤其是十六世纪,虽然研究表明当时西班牙从拉美地区运往亚洲的白银大部分流入明朝,但其流向是走私商人,而非明朝国内,这些资金对于明朝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帮助。钱不过够,则兵不行。

财政,军事的严重缺陷,已经制约了明朝的对外扩张,雪上加霜的是,明朝似乎根本没有对外扩张的动力。对外扩张,或者收复失地,是一个长期的阶段,因此要保证决策的可持续性和延续性。在君主专制体制之下,君主的意志便是政策,因此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无非两种方法:一则选定与前任君主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继承者;或者一位君主存活的时间够长,以至于其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完成军事行动。然而,明朝皇帝,这两项都做不到。

明朝的皇位继承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皇子的素质对于其能否继位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再加上明朝对于皇子的教育并不重视,导致政策的延续性很差;再加上,明朝皇帝普遍短命,皇位更迭频繁,自然无法实施并完成开疆拓土这类长期工程。

从本质上来讲,明朝固化社会阶级,断绝对外联系,重农抑商,全力巩固小农经济,可见这个王朝从本质上是封闭,落后的,既无对外用兵的经济动力,也不存在对外扩张的心理需要。而在古代世界,不去征服,则会被征服,于是,终明一朝,都是在不断地丧失土地。

标签: 明朝要多强国

更多文章

  • 明朝著名太监有哪些?明朝宦官太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太监,宦官

    导读:明朝著名太监有哪些?明朝宦官太监介绍。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

  • 明朝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优秀的朱棣而选择柔弱的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柔弱,朱元璋

    导读:明朝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优秀的朱棣而选择柔弱的朱允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这个时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呢?可是,建文帝继位以后,明朝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得皇位,朱允炆生死未仆。从结果来看,朱棣要比朱允炆更有能力,那么,朱元璋

  • 明朝为何要迁都南京?明朝迁都南京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迁都,南京

    导读:明朝为何要迁都南京?明朝迁都南京的真相是什么?在大家印象中,崇祯帝是一位亡国之君,应该为大明的崩溃承担全部责任。事实上,正如前人所言,明朝的灭亡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注定了,国祚传到崇祯帝手里只是苟延残喘而已。通过丰富的史料证明,崇祯帝并非无所作为、耽于享乐的昏君,相反,他是一位励精图治、节俭勤政的

  • 明朝开国名将康茂才为何能被朱元璋重用?他对明朝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他对,开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康茂才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上的开国名将有很多,康茂才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生于公元的1313年。刚开始的时候,康茂才是元朝的一个将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他投降归顺了朱元璋。朱元璋非常的器重他,很看好他,于是非常的重用康

  • 清朝历史大揭秘: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撑起半壁江山,为何没有自己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摄政王,半壁江山,称帝

    导读:清朝历史大揭秘: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撑起半壁江山,为何没有自己称帝?你真的了解多尔衮吗?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二岁的皇太极突然出世,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继位,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多尔衮被尊为摄政王,实际掌握朝廷大权。由于顺治皇帝年幼,清廷这一时期

  • 袁崇焕和毛文龙有什么纠纷?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崇焕,有什么,要杀

    还不知道:袁崇焕和毛文龙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元年的平台召会后,即便面对朝中几乎一边倒的怨怼,袁崇焕也并没有决定杀掉毛文龙,而是采取观察之后酌情而定的策略,毛文龙最终被杀是因为各自的现实原因击穿了对方的谈判底线,没有调和的可能。袁崇焕和毛文龙没有私人恩怨,毛

  • 明朝与荷兰之间的战争:澎湖之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澎湖,明朝,荷兰

    导读:明朝与荷兰之间的战争:澎湖之战介绍。16世纪90年代,英国和荷兰舰队进入了印度洋,开始向葡萄牙人的贸易控制权提出挑战, 此时的葡萄牙、西班牙渐渐衰落,新兴的荷兰人接管了远东水域的"真空"。1602年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14艘战舰,其中9艘超过了400吨,而160

  • 明朝与荷兰澎湖之战,以及对明朝后期海防建设的影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澎湖,荷兰

    导读:明朝与荷兰澎湖之战,以及对明朝后期海防建设的影响介绍。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虽然当时并没有得到西班牙的承认,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行驶一个国家的权力了。独立后的荷兰也急于像葡萄牙、西班牙那样,发展自己的海外贸易,由于发生抢夺资源等贸易摩擦,荷兰同西班牙交恶,西班牙所有港口

  • 汉王朱高煦介绍,明朝最会作的汉王是如何造反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王,明朝,朱高煦

    导读:汉王朱高煦介绍,明朝最会作的汉王是如何造反的?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大军渡过长江,进逼南京城下,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一个多月后,朱棣在南京即位,改年号为永乐,是为永乐皇帝。随着朱棣的即位,立储也成了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头等大事

  • 朱高煦怎么死的?竟是被侄子朱瞻基关进大铜缸活活烤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进,侄子,活活

    导读:朱高煦怎么死的?竟是被侄子朱瞻基关进大铜缸活活烤死,今天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朱高煦之死,真实验证了不作死就不会死。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第二子,从小就十分顽劣,连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爷爷朱元璋都非常厌恶这个孙子。不过,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朱高煦人品虽然不受待见,在战场上倒是颇有爷爷和老爹的风范,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