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和毛文龙有什么纠纷?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袁崇焕和毛文龙有什么纠纷?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75 更新时间:2024/2/20 23:48:04

还不知道:袁崇焕和毛文龙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崇祯元年的平台召会后,即便面对朝中几乎一边倒的怨怼,袁崇焕也并没有决定杀掉毛文龙,而是采取观察之后酌情而定的策略,毛文龙最终被杀是因为各自的现实原因击穿了对方的谈判底线,没有调和的可能。

袁崇焕和毛文龙没有私人恩怨,毛文龙治下均属自家势力,性命和皮岛都是侥幸捡来的,靠自力更生起家,发展到当时的规模很不容易,所以从自身利益来讲,毛文龙肯定不想交权。

更严重的是,自魏忠贤畏罪投缳之后,毛文龙在朝堂的地位岌岌可危,满朝文武“无不以为虑”,这时候毛文龙要是做个乖宝宝,等待他的恐怕就是调任然后赴死,这和后来祖大寿不敢去京师是一个道理,自身沦为明廷的忌惮,甚至欲除之而后快,毛文龙朝中有眼线,这些消息他当然知道,而且他又不傻,怎么会看不透局势,这种条件和环境下,皮岛和手下官兵就是自己的保命手段,怎么会交权呢。

袁崇焕初时朝中安慰大家说:此事稍缓,慢慢来。这茬才暂时遮过去,其实袁崇焕当时就已经有了打算,只不过没在朝堂上说而已,一是人多口杂怕惊了毛文龙,二是当时并没有打定主意必杀毛文龙。

毛文龙虽然在能力方面难比李成梁,但二人的苦衷却颇为相似,想活命就只能耍些手段,比如养寇自重,如果毛文龙想对得起明廷,忠贞爱国爱名节,那很容易,把脖子洗干净伸过去就行了,被言官们弹来弹去的,脑袋自然很快搬家,罪名自然不缺,人干的事没有挑不出毛病来的,更何况毛文龙又不是圣人,和袁崇焕一样,某些事干得确实欠妥。

袁崇焕与毛文龙没有个人恩怨,袁崇焕动杀机的唯一原因就是海陆一盘棋的统筹思想,用袁崇焕的话讲,毛文龙可用则用,不可用则杀之,这是初次平台召会袁崇焕回府邸后和兵部尚书钱龙锡吐露的计划。

真正的起始要从两个人讲起,其一自然是袁崇焕,其二就是从荷兰人手中收复澎湖列岛,迫令荷兰海军司令投降的孙国帧。孙国帧以此战功攥拔登莱巡抚,却被《明史》暗喻巴结阉党上位,其实那时候满朝文武都是人在矮檐下的状态,有人巴结阉党是因为谋求高就,有的则只是要保命安安稳稳活着而已,目的不大一样。

这就好比戚继光巴结张居正胡林翼违心巴结官文一样,都是为了一展抱负干点正事。

《明史》中讲的是袁崇焕要革去登莱巡抚官职,其实孙国帧是因为“袒护”毛文龙才被弹劾罢官的,毛文龙有些不着调,作为“军区司令”,没有申请的情况下,擅自带兵40船登陆登州索饷,估计皇帝想想就后怕,所以一经言官弹劾,崇祯立刻就把孙国帧拿下。

这个责任在御史毛九华而非袁崇焕,袁崇焕的意思是正好辽东巡抚毕自肃死掉,顺便把已缺巡抚的登莱改为协镇,作为皮岛的依托或说大后方,主要就是通过钳制,达到事权从一的目的,只是倒霉了王廷试刚上任就被革职了。

有什么好处呢?对登莱施行海禁,以便核查东江钱粮,其实该多少还多少,只不过因为路线的改变,袁崇焕在资源上可以控制皮岛,以前是登莱直达,袁崇焕则建议由山海关到觉华岛船运至旅顺最终达到皮岛,再设东江饷司进一步核算实际耗用和费用合理性,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钱粮掐住毛文龙的脖子。

至于朝鲜,自后进贡路线避开皮岛,走觉华岛辽西一线等等,这样一来达到了控制资源的目的,使皮岛成为绝岛,毛文龙面临两条路,急流勇退或者负隅顽抗,其实两条路的最后结局是一样的,只要毛文龙放权,必死无疑。

连当时的朝鲜人都分析出来了,这是袁崇焕想对毛文龙不利。

毛文龙的意思是:

“我知道袁崇焕怀疑我不受节制(其实是皇帝和袁督嫌弃靡费太多,战功太少,相对来说不划算),我觉得节制东江是好主意,但是对皮岛补给颇为不利,以前登州到旅顺半天就够了,即便这样我也觉得慢,走山海关一线的话需要借助东南西北各种风,算没算过要等多少天才行,运到皮岛的话,按时间算,一年仅能运送一次,10万粮食只能剩下六七万,我还得照10万签收才行,否则明年的粮食没人给送了。”

袁崇焕不大厚道的是还想让毛文龙以辽东镇江(丹东)为陆基,直面后金兵锋,为什么说不厚道呢,和送死没区别,不同于己巳之变的依城反击,真正大规模长期野战无论毛文龙还是袁崇焕都没戏。

早在天元年毛文龙就曾有过所谓的“镇江大捷”,但那是偷袭而已,后金部队一反击,毛文龙立刻就跑到朝鲜去了,真心打不过,如果毛文龙按袁崇焕的计划去做,必死无疑,打打不过,真正被包围逃逃不出,被围死没人有能力来救,逃皮岛逃朝鲜?打一次跑一次呀,开玩笑。

这一系列作为让毛文龙直接撕破脸,带着40船士兵到登州索饷,其实谁都不敢给,毛文龙也知道,他只是示威而已,气急之下说的也很过分,又是拿下朝鲜,又是拿下南京的,在那年代,这话论个死罪很正常。

眼看毛文龙“翻坑”,这个节骨眼上袁崇焕虽耿耿于怀,但却不敢直接弹压,只能尽力筹措粮饷,实则当时已动杀机,因为不光如此,在见面会上二人也是不欢而散,袁崇焕想大权独揽,但有毛文龙在至少东镇是别想了,而且毛文龙虽然牵制作用极大,但拿得出手战功太少,和他靡费的钱粮相比不成比例,至少当时的崇祯和袁崇焕是这么想的。

后来袁崇焕双岛之行,二人再生嫌隙,毛文龙早就因为袁崇焕的掣肘而不满,在饭局上直接抱怨小人作祟,若是一切军备物资能够到位的话,让他出力并不困难,到了晚上的酒局,袁崇焕夸崇祯,毛文龙夸天启,袁崇焕说收复辽东,而毛文龙说宁远都是废物,东江将士几千人就能烧了东夷。

以后几次交谈,甚至聊到深更半夜也都是无果而终,最终袁崇焕劝退毛文龙,让他去西湖养老,毛文龙不从,因为这是必死之路,但袁崇焕却说朝廷自有替代你的人,结果还是不欢而散。

对于袁崇焕要求毛文龙接受自己节制、整肃军营核查人数、设立饷司的要求,毛文龙一口答应,但是没想到袁崇焕真的想直接架空他,马上反悔,袁崇焕又退一步以旅顺为界,各行政令,并说自己马上要返回宁远,毛文龙听后大喜,以为最终还是个不了了之的结局。

但毛文龙所没有想到的是,袁崇焕又是赏银十万,又是分界自治,又是要回宁远,其实只是让毛文龙降低警惕,看到一切均以奏效,所以邀请毛文龙岛山一行,结果毛文龙进了袁崇焕官兵的包围圈,自己人并挡在营外,袁崇焕历数毛文龙十二罪状,毛文龙不愿认罪伏诛,但袁崇焕则说不杀你,这东江便不是皇帝的土地,遂令部下将毛文龙斩首。

这是过程,由字面来看,毛文龙主要是不肯放权,而且拒绝监管,包括核查兵员等等,前文讲过,毛文龙放权的话只能一死,说是杭州养老,其实回到内地满朝文武弹劾之下,崇祯也抗不住,更何况崇祯也早就看毛文龙不顺眼了。

袁崇焕看毛文龙不顺眼主要是因为毛文龙对自己海陆集权的掣肘,听调不听宣的模式无论崇祯还是袁崇焕都无法接受,毛文龙掣肘后金的作用毋庸置疑,否则皇太极不会听说死讯后行祭祖大礼,但是毛文龙尤其在收复失土的作用方面,崇祯和袁崇焕都认为其发挥的不够,而在东江消耗的财力、物力却实在惊人。

袁崇焕以往的承诺自己也开始怀疑是否能达成,而那时的崇祯也不再相信袁崇焕了,只是不想自打耳光而已,己巳之变的发生让崇祯及时止损,不再一味奉行所谓的筑城推进计划,一是没有能力在后金强兵之下再行修筑之事,二是按当时的明廷财政来看,根本支撑不起,最终被弃用的袁崇焕,他的大罪中也多了一个谋款斩帅,算是一命还一命吧。

可惜袁督和毛帅生在那个年代,又遇上崇祯这种皇帝,所以下场可想而知,用人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信什么,恨不得跪下磕一个,短时间内反复后,则恨不得生食其肉,属于抽搐型性格,仨人都是时代的悲剧,但说实话,死得都不冤,一点都不冤,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的规则和法律,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这是死罪毫无争议,别的罪名甭提,一条就够了。毛文龙别的罪名不提,听调不听宣就够死罪,也不用提别的,所以单按罪名来说,死的都不冤,崇祯帝,真懒得说,他不死就没天理了。至于权衡之道的争论,正反两方是一辈子都掰扯不清楚的。

标签: 袁崇焕有什么要杀

更多文章

  • 明朝与荷兰之间的战争:澎湖之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澎湖,明朝,荷兰

    导读:明朝与荷兰之间的战争:澎湖之战介绍。16世纪90年代,英国和荷兰舰队进入了印度洋,开始向葡萄牙人的贸易控制权提出挑战, 此时的葡萄牙、西班牙渐渐衰落,新兴的荷兰人接管了远东水域的"真空"。1602年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14艘战舰,其中9艘超过了400吨,而160

  • 明朝与荷兰澎湖之战,以及对明朝后期海防建设的影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澎湖,荷兰

    导读:明朝与荷兰澎湖之战,以及对明朝后期海防建设的影响介绍。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虽然当时并没有得到西班牙的承认,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行驶一个国家的权力了。独立后的荷兰也急于像葡萄牙、西班牙那样,发展自己的海外贸易,由于发生抢夺资源等贸易摩擦,荷兰同西班牙交恶,西班牙所有港口

  • 汉王朱高煦介绍,明朝最会作的汉王是如何造反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王,明朝,朱高煦

    导读:汉王朱高煦介绍,明朝最会作的汉王是如何造反的?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大军渡过长江,进逼南京城下,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一个多月后,朱棣在南京即位,改年号为永乐,是为永乐皇帝。随着朱棣的即位,立储也成了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头等大事

  • 朱高煦怎么死的?竟是被侄子朱瞻基关进大铜缸活活烤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进,侄子,活活

    导读:朱高煦怎么死的?竟是被侄子朱瞻基关进大铜缸活活烤死,今天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朱高煦之死,真实验证了不作死就不会死。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第二子,从小就十分顽劣,连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爷爷朱元璋都非常厌恶这个孙子。不过,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朱高煦人品虽然不受待见,在战场上倒是颇有爷爷和老爹的风范,英勇

  • 朱高煦为何对皇位有如此深的执念,作死的根源都怪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位,根源,作死

    导读:朱高煦为何对皇位有如此深的执念,作死的根源都怪朱棣,并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朱高煦的死法也是千古罕见,最终被亲侄子朱瞻基活活烤死。《大名风华》以明朝历史为主线的历史大剧,一经上线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有很多人是奔着饰演明宣宗的朱亚文而来,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人们却发现剧中的汉王朱高煦着实有

  • 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儿子都有什么结局?朱高炽病死、朱高煦被烤死、朱高燧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儿子,都有,善终

    导读: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儿子都有什么结局?朱高炽病死、朱高煦被烤死、朱高燧善终,永乐大帝朱棣有四个儿子,长大的有三个,分别是长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幼年夭折,朱棣的其他三个儿子都挺有能力。朱棣过世之前,将皇帝之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史称明仁宗。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厚道人,对自己的两

  • 朱高煦投降后为何给明宣宗来了个扫堂腿?结果给被侄子活烤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扫堂腿,来了,侄子

    导读:朱高煦投降后为何给明宣宗来了个扫堂腿?结果给被侄子活烤死,揭秘真实的朱高煦是如何死的?自古皇家寡亲情,若要盘点篡位失败的悲情王爷,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其悲情指数,很少又超过他的。。自从被亲爹一句“勉之,世子多疾”坑了以后,朱高煦先是在谋反的关键时刻选择投降,后来又脑子一抽,给明宣宗来了个扫

  • 靖难之役的主力朱高煦为何最终一家都被杀光?妻子儿子无一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被杀,主力,之役

    导读:靖难之役的主力朱高煦为何最终一家都被杀光?妻子儿子无一幸免朱棣二儿子朱高煦,为什么那么悲催?其实他被人联手给坑了!确实有点背的因素,他老子朱棣曾经抚着他的背说:“世子多病,你要多努力”,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把皇位传给他。但是后来朱棣在大臣的劝谏下,以及太子有个好儿子,朱棣最终没能兑现自己诺言。朱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火烤亲叔朱高煦?剖析汉王朱高煦的造反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王,之路,造反

    导读: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火烤亲叔朱高煦?剖析汉王朱高煦的造反之路虽然朱高炽拼命求情保住了朱高煦的性命,但是他在皇宫里却是待不下去了。暗地里藏着兵器还说自己不想造反,谁会相信呢?朱棣对朱高胞的行为很是气愤,也无法容忍。失去了朱棣信任的朱高煦,只好带着一点银子,在最快的时间内去了远离京城的乐安,想在那儿

  • 朱高煦还有后人吗?朱高煦子女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后人,子女,结局

    导读:朱高煦子女什么结局?朱高煦还有后人吗?朱高煦还有后人吗朱高煦是明代皇子中的“火”字辈,其他兄弟名字中均带有火字,只有朱高煦名字没带火旁,命运的结局却给他补上了,结果死在了火里,也不得不感叹是命运使然。在朱高煦死后,朱瞻基并没有放过他的家人。朱高煦总共生了十一个儿子,其中长子早夭,另外十子全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