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什么话?为什么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呢?

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什么话?为什么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62 更新时间:2024/1/19 9:10:28

因为愚忠,一代名将蒙恬不仅害了自己,更葬送了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所打拼下的大秦江山,故蒙恬虽为一代名将,然后世却少有知音,直至其死后四百余年,才出现了一位真正欣赏并理解他的“知己”,这个人便是曹操。

蒙恬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满腹韬略,曾率军攻破齐国,在秦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时蒙恬不负所托,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被后人赞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然可叹蒙恬长年身在军旅,不通官场权谋,秦始皇死后,公子胡亥赵高李斯暗中谋划政变,时蒙恬本可力挽狂澜救社稷于危亡,却终因愚忠而走向末路,公元前210年,赵高、李斯伪造秦始皇“遗诏”赐死蒙恬,时蒙恬含冤入狱,后上述秦二世澄冤未果,终服毒自裁,自此一代英雄落下帷幕。

蒙恬在死前曾说过两句话,这第一句便是上述所说的“自吾先人……以忘先王也。”,用现代话来说便是:“我蒙氏一族世世代代为秦国效力,如今我蒙恬掌握着30万重兵,受不白之冤,反叛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我蒙恬之所以不反叛是因为情愿坚持守义,以死明志,不辜负先皇的厚爱和祖上的教诲。!”或许当时蒙恬还对秦二世抱有幻想,本以为此话能打动秦二世,怎料秦二世派来送处死蒙恬的使者对此言丝毫没有感触,只言道是受诏来处死蒙恬的,绝望的蒙恬沉默良久后复言:

首先两人都曾为江山社稷作出过巨大贡献,蒙恬破齐,北驱匈奴;曹操呢?昔日董卓霸京师,汉帝为傀儡,时曹操毅然反董而保汉室,迎天子于许昌而存汉祚。后北击乌桓,在汉室衰微之际打消了外族对中原的勃勃野心。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切好像并没得到时人多大的认可,有人认为他是第二个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心不纯。确实曹操当时过于压制天子,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又何尝不是时局所然,适逢乱世,若没有一个真正站出来主持大局的人,天下岂不会更乱?而这样一个真正能站出来压住台面的人,他所承受的压力又岂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呢?

不受时人所理解,曹操自己深感矛盾,他本立志成为大汉的忠臣,然当他渴望得到时人认可的时候,现实却是一次次打他的脸。董承,刘备马腾等等一批反对之人层出不断,貌似他以经被冠上了汉贼之名,愈发纠结的曹操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像蒙恬那样做到那般忠义,是不是能以死明志,故当看到蒙恬的遗言,又怎能不深有所感呢?这便是英雄惜英雄时的感触吧!

不过蒙恬和秦王朝的结局已经告诉了曹操答案,他没有选择“愚忠”,而是选择了天下万民。其实对于万民而言,什么朝代并不重要,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没有战乱,一个和平的朝代便可,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后来的曹魏代汉吧。

标签: 两句临死什么话

更多文章

  • 司马懿诛杀曹氏宗族五千余人,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选择无动于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诛杀,宗族,无动于衷

    其实我觉得大家可能有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古代臣子对他们的皇帝或者主家都会很忠心,虽然说并不乏这样的例子存在。譬如汉代吕雉专权时,后来被陈平和周勃联合起来恢复了刘姓江山;唐朝时也发生了张柬之发动的神龙政变,恢复了李氏江山。但是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些大臣们之所以会恢复先君的江山,其实并不能够仅仅

  • 浅谈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上,浅谈,贡献

    曹操在文学史上四言诗的突出贡献,还体现在他对四言诗歌的改造方面。文学史上四言诗的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诗经》中。此后虽然不断有人写这类诗歌,但佳作却不多。尤其两汉四百年间,诗坛冷落,文人作四言诗者更为寥客。西汉初年韦孟,曾作四言诗,也较有名气。他做过楚元王傅,后又任元王子夷王、孙主戊的太傅。戊荒淫无

  •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他最喜欢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最喜欢,儿子,二十五个

    曹操的形象,在民间一直是饱受争议。受《三国演义》等小说、戏剧的影响,不少人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冷酷无情的奸雄。为此,后世浪费的口舌很多。但是,再不好的父亲都不会对亲儿子怀有恶意。曹操对孩子也是十分喜爱的。在史料记载中,曹操的亲生儿子多达二十五位。此外,他有三个养子,还有无数像曹休一样被当作儿子关照

  • 曹操最信任的人是谁?不是郭嘉和荀彧,而是这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的人,两人,信任

    提到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曹操,相信奸诈狡猾是其无法抹去的代名词之一。不管是在被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还是在各地传统戏剧中,曹操都是以奸雄、逆贼的白脸形象示人,而狡诈的人大多都自负而多疑。正因曹操奸诈过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多疑的故事来给予印证,举例来说,他害怕有人趁夜行刺,便自称喜欢"梦中杀人"。

  • 曹操最经典的诗,大气磅礴,全篇为名句,惊艳千古,不愧是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气磅礴,全篇,名句

    说到曹操,我们常常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把他视为"奸雄",虽有雄才伟略,却阴险狡诈,尤其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更坐实了他的"奸"。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不是这样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对内铲除各方割据势力,对外平定少数民族侵略,统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堪称一位

  • 曹操为何能雄霸北方?这几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霸,几步,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时期,曹操是最先脱颖而出的一方诸侯。曹魏集团鼎盛之时,占据兖州、豫州、徐州、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荆州(部分)、扬州(部分)等地,有着天下半壁江山。对此,相信不少读者也非常感兴趣,前期落魄的曹操,他是如何击败一个个对手,最终走上北方霸主的位置的?袁氏一族的出现,似乎给

  • 走进三国故城——许昌:曹丞相府!揭秘曹操成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许昌,国故,丞相

    在河南中部有一个地方,曾是华夏第一古都,夏朝就在这里建都。是花卉之都,钧瓷发源地,是著名的三国名城,还是全国卷叶基地。这座古城,就是许昌。在中心城区,有魏武帝广场,东邻有一座曹丞相府。当年曹公在这里开府,在这中枢之地,处理军国大事。曹公,勤奋工作,敬业理政。当年,就是在这里,颁布屯田令、求贤令,奠定

  • 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的夏侯惇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厚待,升官,打仗

    三国时代曹营的将领中,虽然多不及关张、赵云那样的知名度,但也有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为保护曹操战死的典韦,此外,还有拔矢啖睛的夏侯惇。夏侯惇虽然有着曹营名将之称,但是,夏侯惇一生的战绩却很尴尬:因为客观上对手太强大,最终导致夏侯惇一生战绩乏善可陈。不过,虽然夏侯惇战绩不佳,

  • 真实的曹操到底怎么样,我们很难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很难,想象,真实

    曹操,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向来以白脸示人的人物,近些年随着《三国》等作品的上映,其形象也逐渐改变。国外的研究学者非常喜欢曹操,尤其日本人,认为曹操胆识过人,功勋卓绝,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物。与中国说三国必说诸葛亮不同,曹操在日本是网红,曹操墓的发掘,引来日本NHK电视台第一时间报道, 为什么曹操这么受欢

  • 曹、孙、刘,到底谁才是最佳团队建设者?三国的结局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才是,告诉你,建设者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与刘备上演的大戏“青梅煮酒论英雄”,也让后世的人对于曹操、孙权、刘备谁才是最厉害的英雄产生了无数的争议。就实力而言,当然是曹操更胜一筹;就逆袭程度而言,刘备当仁不让的是第一英雄;就稳固程度来说,孙权是三人当中最厉害的。不过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