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李渊?李渊为什么会被李世民逼宫?

如何评价李渊?李渊为什么会被李世民逼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4 更新时间:2024/1/16 13:14:29

关于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古今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能力很弱,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开国皇帝。北宋文学家苏辙曾说过:“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在苏辙的眼里,李渊能建立唐朝,靠的是他的二儿子李世民,若没有李世民,他断然做不了开国皇帝。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答案是绝非如此。李渊可不弱。在刘邦、朱元璋、努尔哈赤等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面前,他虽算不上是一个能力强悍的开国皇帝,但是在赵匡胤、杨坚、忽必烈等二世祖的开国皇帝面前,他的能力是不弱的,绝对是一个可与他们相媲美的存在。

那为何,就是这么一位可以媲美赵匡胤、杨坚的开国皇帝,却被很多人认为是能力最弱的存在呢?

正如《剑唐中国隋唐史》所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李渊是历史上被史书最为低估的一位开国皇帝。而他之所以会被很多人认为能力低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李渊统治的时间太短,身为开国皇帝,在位仅九年时间,而且他不但统治时间短,其统治时期还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为突出的皇帝的中间,他的前面是天下闻名的“暴君”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千古第一明君的唐太宗。因此,在在位时间又短,又夹在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两位皇帝的中间,李渊等同是一个透明的皇帝,存在感是很低很低,如此名声不显的他,自然就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能力很低下的开国皇帝。

第二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李世民精心地掩盖了,众所周知唐太宗是历史上第一个干预史官修史的皇帝,因此我们很难不去怀疑,他不会去修改史书中的内容。实际上,唐朝能开国,李渊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绝非是苏辙说的那般是靠李世民。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尽管他已年过五十,但是他仍然不失为是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无比老练的领袖人物。

从现如今的一些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太原起兵绝非是李世民主导而成的,乃是李渊早就筹划好的一场事变,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曾记载:“炀帝十三年,敕帝为太原留守……帝遂窃喜之,而谓第二子秦王等曰:‘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世也’”,在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太原起兵不仅是李渊亲自策划,而且还是在他的亲自领导下获得胜利的。此外,《大唐创业起居注》还记载李渊“命皇太子于河东潜结英俊,秦王于晋阳密招好友”,可见,当时的太原起兵,李渊很早就开始筹划,而非李世民所逼迫其起兵的。

此外,唐朝开国最重要的一战,即夺取大兴城一战,若不是李渊采取正确的外交攻势,使得李密和东突厥人放弃阻止唐军的进攻,唐军焉能夺取大兴呢?而若不是大兴被唐军所得,唐军又如何能能组织和加强其在陕西的力量,从而让唐军无虞敌军的阻碍呢?之后,若不是李渊实施正确的对内政策,实行大赦、大肆封官的政策,促使民心所向,唐朝岂能在隋末异军突起,直至一统天下呢?总得说,李渊身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他是绝对合格的,且也是名副其实的。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李渊的能力绝对是不弱的,如若弱,他是绝对做不了开国皇帝,去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唐王朝的。李渊出身于豪门,身在高位却很重情义,“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这等性格在初期是为唐王朝笼络了很多的大才;在隋朝为官时,身为李姓,能在“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语在天下大行其道时,诸多李姓大臣皆被杀的情况下,依旧能保住性命,并被重用,这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绝对不俗。

此外,从李渊起兵之时,其所实施的内外政策,更是可以肯定李渊的能力绝对不弱,相反很是强悍。

首先,对内,李渊施宽仁政治,借以笼络地方势力。李渊还未起兵时,他就让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分别前往河东、晋阳去笼络人才,此后李氏兄弟不负众望,“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一时间,在隋王朝不得志的官员和士人,是纷纷投向了李渊集团。

可以说,就是在李渊这般礼贤下士,示以宽仁的政策下,如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等人才皆是投向了李渊集团,而就在这些人才的帮助下,唐朝才得以在乱世中崛起,最终一统天下,成为新一代的大一统王朝。

其次,对外,为避免腹背受敌,李渊“忍辱负重”向突厥称臣,以此换得突厥的支持。当时李渊刚刚起兵不久,太原可谓是李渊最重要的一个地方,正所谓“太原王业之基,国之根本”,容不得有半点的闪失。而在当时,突厥对中原可谓是虎视眈眈,一直都有想要南下的举动,而一旦突厥南下,李渊的太原势必是首当其冲。因此,李渊为了确保太原不失,他是当机立断,向突厥称臣,以此“本率兵行以后,突厥南侵,屈节连和,以安居者”,借此防止突厥南侵,继而保太原不失。

此外,李渊如此忍辱负重,向突厥称臣,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防止刘武周去勾结突厥南侵太原,继而威胁到自己,甚至是让自己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正如李渊自己所说:“突厥多来,民无存理。数百之外,无所用之。所防之者,恐武周引为边患。又胡马牧放,不烦粟草。取其声势,以怀远人。公宜体之,不须多也”,在李渊看来,就是一个称呼,算不了什么,相比突厥、刘武周的威胁,一个臣子的身份认了也就认了,此时最重要的还是获得突厥的兵马支持,增强军事势力,同时防止突厥南侵太原,确保太原万无一失,继而一统天下。

从种种记载可以看出,李渊的政治才能绝对是不俗的,其在笼络人才,使用人才上都有着不俗的能力。同时,他也有着很强的大局观,把国家利益、集团利益远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能够夺得天下,他可以不顾自己的脸面,向突厥称臣,只为确保太原不失。总得说,李渊绝非是一个能力低下的开国之君,以他的能力,他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开国之君,在历代开国之君中,他的能力虽然算不上强悍,但也绝对不弱。

标签: 李渊逼宫评价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不得李世民宠爱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宠爱,武则天,真相

    现实中的玛丽苏是不存在的,当然不会人见人爱。权术的高低和皇帝宠爱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吕后不得宠也不代表她无能。某个进化为女性的生物没有得到某个进化为男性的生物爱才是人类的常态。作为皇帝,身边的女生不论出身,容貌,品德,才华是什么样,都会选符合自己的喜好的。比如萧宝卷宠爱的潘淑妃换个皇帝可能就觉得索然无

  • 唐朝末代皇帝是谁?唐朝灭亡和李柷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末代,灭亡

    对于一个有过鼎盛时期王朝来说,走向衰落是必然的。而作为历史上强大富强的唐王朝来讲,它的落幕就不禁令人感叹,感它过去的鼎盛,叹它最后的下场。因此作为唐王朝落幕前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处境就不免让人为之可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朝末代皇帝——李柷的坎坷一生。大唐王朝,这样一个曾经引万邦朝供的鼎盛皇朝,在经历

  • 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和现在的高考考入清华北大哪个难度系数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考,更大,科举

    在中国古代,也有“高考”,那时候叫做科举制度,如果从隋炀帝设进士科算起,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科举因其相对公正的选举形势,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随后,高考制度取代了科举制度,成为了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相

  • 唐朝规模最大的一次“高考”为什么没有一人中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考,一人,中选

    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缔造像"贞观之治"一样的盛世,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下诏举办一场唐朝规模最大的"高考",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当朝宰相李林甫听说此事,一下子慌了手脚。李宰相知道自己任职以来也没有干过什么好事,民意测评肯定不会太好,京师一

  • 看看古人和今人,到底谁的“高考”更苦逼,看完后你一定会得到深深的安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考,今人,看完

    俗话说,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又来了,今天我们来写写和这人生第四喜相关的唐朝科举制。看看古人和今人,到底谁的高考更苦逼。相信我,看完后,你一定会得到深深的安慰。01一提起唐代科考,大家可能会纷纷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分明经和进士两科!不错,

  • 假如太白欧巴李白遇到唐朝的”高考“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白,高考,李白

    不得不说,唐朝是个伟大的时代,古代的高考——科举制度开始完善发展。那些年轻的读书人,从小被教导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现在终于不用坐在茅庐里等着发生战乱,等着哪位明主来请了。就连当时最知名的网红群体——诗人也不能免俗。网络图片一 要是能重来,你当真要选李白李白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参加

  • 唐朝的“高考”考什么?唐朝的“高考状元”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高考,叫什么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开始了,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推迟了一个月,往年的这个时候已经落下帷幕了。我们经常把各省高考第一名的学生称为“高考状元”,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唐代“高考状元”们的修炼手册吧!唐代科举考试,大致分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即“常贡之科”,亦称常举、贡举,是面向社会、常年定期、分科进行的考试。

  • 唐朝殷开山有什么战绩,他为何能成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有什么,功臣,唐朝

    643年春天,此时距离李渊晋阳起兵已经过去26年。李世民综合考虑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治理天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功臣,让阎立本为他们作画,并将其放入凌烟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有一位最为特殊,他就是殷开山,为什么说殷开山是最特殊的呢?原因就

  • 朱温怎么死的?真的是被一个马夫所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温

    在历史上每个国家经常都会出现一些战乱,尤其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名叫朱温的人,他的命运很特殊一生之中叛变了两次,还能当上皇帝。这样的人生令多少人羡慕啊,但是一般叛变的人最后的下场也是相当的凄惨,据说是被一个马夫所杀。大家想知道怎么回事吗?一起来看看。朱温的一生中有一个人对他的帮助很大,那就

  • 王维是哪朝诗人?为什么王维被称为诗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被称为,诗人,王维

    王维有哪些诗词?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维诗词。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