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故事概括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故事概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75 更新时间:2024/2/10 23:14:22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位于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不到200里,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现在在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标签: 三大东汉之战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在现在是在哪里?官渡之战具体有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战,是在,地方

    东汉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发生在官渡(今河南郑州中牟县东北)的这场袁绍和曹操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官渡之战,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以劣势兵力以弱胜强,大败袁绍,从此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公元199年,袁绍占据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势力如日中天,欲南征以夺天下。曹操北渡黄河,

  • 官渡之战过程简介,官渡之战双方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之战,死了,多少人

    序幕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前期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

  • 揭秘:魏明帝曹叡为何生前就给自己起谥号?谥号不是后人给死人起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谥号,就给,生前

    说到这个曹叡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人也真的是一位非常搞笑的人,虽然作为一位皇帝,但是他这个人有很多的坏毛病,那就是对他的母亲的爱是畸形的,而且自己的个性搞得也像个变态一样,反正一般人还真的是不太了解这个人的,最近又有人说了,这个曹叡真的有意思啊,竟然自己给自己先起了一个谥号,谥号都是死后起的呀,

  • 为什么都说刘邦是小人,项羽和刘邦谁是真正的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项羽,都说

    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刘邦这个人的,很多人都在说刘邦是一个小人,而且是很多人都在说,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说!刘邦肯定不是小人啊,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有失偏颇的。如果刘邦是小人,不可能身边会聚集当

  • 一手好牌的董卓为什么会被他打个稀巴烂?董卓是怎么失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稀巴烂,是怎么,打个

    192年5月22日,董卓被自己信任的“干儿子”吕布和司徒王允合谋杀死。董卓是东汉末年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阀。他曾趁着朝廷内乱,率领军队占领京城,提前曹操一步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标,从此以后,各路野心家以讨伐董卓为名,开始互相攻伐割据,抢占地盘,导致了天下大乱。东汉王朝从此名存实亡,三国乱世也

  • 古代才女蔡文姬一生坎坷,与曹操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才女,有什么关系,坎坷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是大名鼎鼎的汉儒蔡邕之女。蔡文姬才学过人 ,音乐天分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面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奇置疑,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竟然又被她指出。在成长过程中,蔡文姬常同父亲的友人们玩耍、作文,旁人都称誉仰慕。东汉末年

  • 曹操的父亲是谁?曹父去世后曹操大怒,无辜百姓遇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遇害,大怒,无辜

    有这样一句名言“自古雄才多苦难,历来纨绔少伟男”,意思是说,能成果大事的人,大多要历经艰难困苦的锤炼,而那些富贵之家的花花公子,往往耽于逸乐,胸无大志,难以成果大事。这句话有必定道理,古代许多风云人物确实是出身贫苦,历尽艰辛,刘备一度以打草鞋糊口,诸葛亮早年也曾种地为生,江东军阀孙坚的父亲是种瓜的瓜

  • 蔡文姬是什么人物?为什么连曹操都为其魂牵梦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蔡文姬

    你们知道蔡文姬是什么人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关于蔡文姬的历史吧!话说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由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至此,曹操的威望日益壮大,南匈奴与汉代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于是,曹操想把蔡邕留在匈奴的女儿带回汉地。蔡邕是东汉晚期著名人物,因得罪太监而被流放至朔房(内蒙古杭津旗以北)

  • 历史上的蔡文姬是什么人?为何会令曹操魂牵梦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魂牵梦萦,是什么人,会令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汉末三国著名的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

  • 官渡之战,改变了三国格局,若袁绍不死,能否东山再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格,东山再起,之战

    官渡之战,使曹操取得对袁绍的战略优势,开端逐渐一致北方,被称为汉末奠定三国鼎立的三大战役之一。然而,官渡之战并未底子改变袁强曹弱的实力差距,如果袁绍晚死几年,能否有翻盘时机呢?我的观点是依然没有,原因有四:一是袁绍虽然家大业大,官渡之战造成的损失也让他短期难以恢复;二是官渡之战更加激化了袁绍集团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