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名将黄盖到底是怎么死的?关于黄盖的故事介绍

三国名将黄盖到底是怎么死的?关于黄盖的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67 更新时间:2024/2/8 19:55:28

黄盖的故事是怎样的?黄盖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黄盖?历史资料这就为你介绍:

黄盖生平简介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黄盖的故事

一、侍奉孙氏

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但家族分离,黄盖祖父迁到零陵居住。

后来乡亲都死去,黄盖生活艰难,但仍有壮志,虽然贫穷,仍常负薪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之后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举义兵,黄盖跟随了他。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于是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追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

二、安抚山越

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或者有贼寇作乱的县份,总是用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

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约束管理,黄盖便任命两个掾史,分别主管各部门。

他教导这两个人说:“我这位县令无什么才能,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如今贼寇未被平定,我常有军旅任务,把一应公文处理事务全托付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检查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办理或应承事情,若有蒙骗奸欺行为,我不管怎样也不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只是各自尽力尽心,不要给他们带坏了头。”

开始两个掾史畏惧黄盖威严,日日尽恭职守,久而久之,这些吏员以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荒疏了公务。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省察,掌握到他们各有不守法的几个事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宴酒肉招待,拿出违法乱纪的事例责问。

两名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请罪。黄盖说:“以前已告诫过你们,最终不会以鞭、杖来惩罚你们,绝不是骗你们的。”于是杀死这两个人。全县官吏震惊恐悼栗。

后来他转任春谷县县长、寻阳县县令。他前后任职过的九个县,全都平安稳定。又升任丹杨都尉,抑豪强济贫弱,使山越诚心归附。

三、赤壁献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

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

黄盖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被受任武锋中郎将。

黄盖是怎么死的?

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领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乱事,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

不久,长沙郡的益阳县也受到山贼的侵犯,黄盖再次平定,孙权便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于任内,国人都思念他,及至孙权登上帝位,追论他平生功绩,赐予他的儿子黄柄爵位为关内侯。

黄盖的墓址在哪里?

黄盖墓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原黄墓镇),墓围十余米,碑曰“丹阳都尉偏将军黄盖墓。”

黄盖墓重修于清康熙年间(1721年),文革惨遭劫难,亭子被毁,墓碑遗失,旧年逢清明冬至年节,有众多村民前来祭扫。俗习有以桃枝作弓,丝线作弦挂于碑角,祈佑子孙神勇忠达。

如何评价黄盖?

一、总体评价

黄盖外表形象严肃刚毅,善于照顾下属,每次出兵作战,士卒都奋勇争先;处理事情果断,从不拖延,吴国人都怀念他。

二、历代评价

陈寿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韦曜 :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

标签: 山越城邑

更多文章

  • 刘恒是谁?8岁被封王,熬死了三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后,母亲

    大家好,说起刘恒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心狠手辣的吕雉在政治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她治理国家期间,汉朝得以休养生息,天下太平。可对待戚夫人和刘如意方面,吕雉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心狠手辣。当戚夫人母子被杀害之后,刘氏诸王都担心自己那被幽禁的母亲的性命。这些吕雉可能也知道,但她并不在意。她为

  • 一代明君汉景帝,为何被自己的宠姬骂作“老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子,皇后

    三个女人一台戏,后宫自古就是多事之地,各种明争暗斗简直比真正的战争还要让人难以捉摸,对于汉景帝来说可谓是深有体会,他虽然算不上是女人和子嗣最多的皇帝,却是在立后和立太子上最纠结的皇帝。汉景帝有封号的老婆不多,薄皇后、王皇后、栗姬、程姬、唐姬、贾夫人、王夫人,共七人。七个老婆中,若论早年感情之深,当属

  • 被误解为同性恋两千多年,这位短命的皇帝实在是太冤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书,同性恋

    同性恋这一话题十分敏感,好像是最近才出现的话题,但是这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在古代也有很多人有同性之好,但是皇帝有这种爱好的还真是少数。下面要介绍的这位短命皇帝,背负了同性恋的名号两千多年,实在是太冤了。一提起汉哀帝刘欣,人们便会想到他和宠臣董贤的暧昧关系。《汉书·董贤传》中有一段文字,说汉哀帝对董贤

  • 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张嫣,吕后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后,生母

    中国古代五大艳后top2:张嫣张嫣 (前202年―前163年),野史载其字孟媖,小字淑君 ,是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外甥女)。前192年,年仅十一岁的张嫣成为舅舅汉惠帝的皇后。前180年,群臣共除诸吕,拥立汉文帝刘恒为帝。废黜张嫣皇后之位。前163年去世,张嫣去世,终年四十岁,

  • 无心做皇帝却被群臣逼着“谋朝篡位”的皇帝:汉文帝刘恒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群臣

    古代中国的皇帝有几百个,当中肯定有些皇帝的皇位来路不正。或许是从前朝皇帝手中抢来,例如魏文帝抢了前朝汉献帝的皇位;或许是从自家皇帝手中抢来,例如明成祖抢了侄子明惠宗的皇位,等等。不过历史上有些人,他们本无做皇帝的资格和野心,却因为有做皇帝的命,所以机缘巧合之下做了皇帝。通俗点来说,这些人的运气太好,

  • 汉文帝在选继承人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子,皇位

    汉代有一段著名的历史被人们称为“文景之治”,这指的就是汉文帝和汉景帝对于大汉王朝的统治,使得整个汉朝恢复生机和活力,当时这两个帝王在统治时候推行的是一种清静无为的治理政策,其中的精神主要就是道家的无为思想,通过垂拱而治,使得整个社会顺应天时发展,而不是采取比较激进的措施予以干预,这反而会增加整个社会

  • 他一连问了皇帝八句话,皇帝终于明白谁是奸臣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国君,危亡

    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能人异士多如繁星,下面这位可以说是其中的比较优秀的那一类,在帮助皇帝治理国家、劝解皇帝罢免奸臣方面做的非常好。汉元帝时,中国出了一位超级算命先生,也是一位学者,名叫京房。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学者,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在占卜方面有很高的悟性,

  • 到底是什么嚣张人物,欺负人欺负到公主头上去,惹得龙颜大怒欲杀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沁水,皇后

    汉人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好像就从来没停止过,历史上双方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将帅人物,不过下面这位人物虽然战功赫赫,却也用实际行动告诫我们,天要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窦宪,在东汉名噪一时,他不仅是一代权臣,也是击溃北匈奴的主帅。当然,他也有不少毛病,使其名声威望大打折扣,故其远不如卫青、霍去病。今天要说的

  • “人彘”是什么?“人彘”是史上惨绝人寰的酷刑,出自吕后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后,夫人

    人彘是什么意思呢?相信看过了《甄嬛传》的人都知道其中一个剧情就是吕雉最后成为手握重权的太后,然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的情节。其实,人彘在历史上是一种惨绝人寰的酷刑,用在一个貌美如花的妇人身上,这该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啊!下面探秘志小编来和大家一起看看戚夫人被做彘的原因吧。一、人彘是什么意思人彘是什么意思

  •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一生凄惨无比,权力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后,皇帝

    汉惠帝刘盈有一个比他小很多的皇后,叫作张嫣,字淑君。他的这个皇后是以前当过赵王后来又被刘邦贬成宣平侯的张敖之女,而皇后的母亲就是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这样算起来,张嫣其实是吕雉的外孙女,也就是刘盈的外甥女。公元前191年10月里某天,汉朝的未央宫之中一片欢天喜地的景象,到处都是红灯笼和红彩带,一场规模